<p class="ql-block">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象征佛法无处不在。意译为“光明普照”、“遍一切处”、“大日”。在密宗法系中是最高身位如来,故密教称毗卢遮那佛为“大日如来佛”,为密教教主。</p> <p class="ql-block">弥勒佛即未来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定接班人,宋以后汉地形象多为“布袋和尚”,即佛教寺院天王殿上笑口常开的胖和尚。弥勒佛的净土为兜率天,意为“妙足”、“知足”</p> <p class="ql-block">卢舍那佛,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p> <p class="ql-block">五方佛中的东方佛,表觉性,意译为“不动佛”、“无动佛”、“无怒佛”、“无嗔恚佛”等。閦意为“动”、“嗔怒”,阿意为“无”。无嗔怒是佛门修行的基础,是佛门最重要的戒律之一;因嗔怒会生烦恼,而烦恼是“苦”根源,是成佛的一大障碍</p> <p class="ql-block">为五方佛中的南方佛,表福德,象征着大日如来五智中的第三智即平等性智,又译为“南方福德聚宝生如来”,宝相佛,宝幢佛等。宝生佛位于南方欢喜世界,可满足众生的一切愿望。</p> <p class="ql-block">五方佛中的北方佛,表事业,象征着大日如来五智中的第五种智慧——成所作智,可以成就自利、利他的一切事业。</p> <p class="ql-block">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名号有十三个之多,常用的有“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用“阿”意为“无”,“弥陀”意为“量”。阿弥陀佛位于西方净土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左右胁侍,合称“西方三圣”。据《无量寿经》云:凡至心发愿求生弥陀净土者,临终之时,阿弥陀佛必定亲自前来接引往生,故又名“接引佛”。</p> <p class="ql-block">应身(功德法聚而为应身)佛,又称化生、应化身,是表示随缘教化,超度世间芸芸众生而现的佛身,即释迦牟尼的生身。佛教创始人,也是过去七佛中的第七佛,三世佛中的现在佛(过去佛燃灯佛、未来佛弥勒佛)。释迦摩尼右手呈施依印,(无畏印和护法印都被称为施依印)这个手印代表佛陀使芸芸众生免除轮回的所有恐惧,代表佛的统治和保护性的福报。拇指与无名指相捻形成一个圆圈,象征施依,是智慧和方法的结合。三个直伸的手指代表佛、法、僧三宝所依托的事物</p> <p class="ql-block">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亦称“大医王佛”、“十二愿王”等。药师佛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病之苦,使具足诸根,而入解脱,依此愿而成佛。药师佛愿满建成的净土,即净琉璃世界。药师佛为活人消灾延寿,让人健康快乐,故在汉地大受欢迎。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为其左右胁侍,合称东方三圣。</p> <p class="ql-block">全称文殊师利菩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首,为释迦牟尼佛为的胁侍之一,是智慧的化身。在《华严经》中,表理之普贤与表智之文殊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侍,三者合称“华严三圣”。文殊菩萨说法道场在山西五台山。</p> <p class="ql-block">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为释迦牟尼佛的胁侍之一。是理德的化身,大乘经典的总护法,菩萨行的典范。普贤菩萨说法道场在四川峨眉山。</p> <p class="ql-block">亦称“地藏王菩萨”。据《地藏十轮经》卷一,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地藏菩萨曾在佛前立下誓言:“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为幽明教主。说法道场在安徽九华山。</p> <p class="ql-block">简称“势至”、“大势”,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西方三圣之一。《观无量寿经》曰:“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指地狱、饿鬼、畜生)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密宗称其为“得大势明王”。</p> <p class="ql-block">除盖障菩萨</p> <p class="ql-block">弥勒菩萨即未来佛,即释迦牟尼佛的法定接班人。弥勒佛现在兜率天现菩萨身相说法,未来会下生成佛。</p> <p class="ql-block">虚空藏菩萨</p> <p class="ql-block">亦称“观音”、“光世音”、“观自在”等,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佛教显宗认为其说法道场在浙江的舟山普陀山;佛教密宗认为其说法道场在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观世音”名号有三层意思:1.观世音,观世间众生发出的求救声音而前往拯救;2.观世意,观世间众生身受诸苦而前往拯救;3.观自在,为众生破除各种世俗的无明烦恼而得大自在。观世音与大势至同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被称为“西方三圣”之一,其信仰之普遍在汉地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之称。佛教密宗以观音为莲花部的本尊,认为观音为阿弥陀的果德。六字大明咒为观音菩萨的真言</p> <p class="ql-block">大威德大笑明王是虚空藏菩萨的化身。虚空指虽没有物质存在而能容纳物质存在的空间。“离诸障碍,故名虚空。”</p> <p class="ql-block">普贤菩萨化身,可济度六道,有使罪人发现其菩提心及降伏恶魔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焰发德迦明王:十大明王之一,是妙吉祥菩萨的化身。曾发愿成就火光三昧作如来力士,为如来降伏魔怨,啖尽秽迹,故又称“火头金刚”、“秽迹金刚”。</p> <p class="ql-block">无能胜明王:地藏菩萨的化身,能降伏众生的烦恼魔障。</p> <p class="ql-block">甘露军咤明王:南方宝生佛的化身。“军咤”意译为“瓶”,瓶在密宗里是甘露的象征,意为以慈悲为怀,遍洒甘露水,以洗涤众生的污秽心灵。此画上端绘一趺坐菩萨,四周围绕行云和飘带。明王怒发冲天,现三头八臂相,箕踞于麒麟身上。</p> <p class="ql-block">降三世明王:东方阿閦佛之化身,能降伏众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贪、嗔、痴之毒,故名。</p> <p class="ql-block">大阿修罗王</p><p class="ql-block">是佛国天龙八部护法神之一,又是一位好战的恶神</p> <p class="ql-block">跋罗堕尊者原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出家成道后,常骑鹿回宫,劝导国王出家,并用种种比喻说明欲念之可厌,终于说动国王让位给太子而出家,故世人俗称他为“骑鹿罗汉”。伽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的一位雄辩家。有人曾问他:“什么是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的快乐谓之喜。”又问他:“什么是庆?”,他说:“不由眼耳鼻口手所感觉的快乐,就是庆。比如诚心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故世人又称其为“喜庆罗汉”。此画中,跋罗堕尊者手托钵盂,钵内烟雾中腾现一龙。年纪较长的伽伐磋尊者坐于石上,旁立小童。背景山水,树石杂置,动静结合,别有意趣</p> <p class="ql-block">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苏频陀尊者原是佛陀最后一位弟子。因塔是佛的象征,为纪念和追随佛祖,他特制一塔随身携带,成道后世人称其为“托塔罗汉”。</p> <p class="ql-block">诺炬罗尊者原为一武士,出家后,师父为了让他摒弃以往粗野的性格,让他学静坐。但他静坐时仍现出大力士的体格,故成道后世人称他为“静坐罗汉”。跋陀罗尊者原是佛祖的一名侍者,主管佛祖洗浴事。他的母亲在跋陀罗树(又称贤树)下产下他,故名。据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就是因他乘船渡江海而传播过去的,故世人称他为“过江罗汉”</p> <p class="ql-block">戌博迦尊者原是中天竺太子,其弟想与他争夺王位。他对他弟弟说:“我心里只有佛,而没有王位。”且打开胸膛,弟弟见他心中果然只有一佛,遂不作乱。成道后世人称他为“开心罗汉”。伴诺迦尊者原是个“路边生”的私生子,与第十六罗汉为同胞兄弟。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跏趺坐法,打坐完毕即双手举起,长嘘一口气,成道后世人称其为“探手罗汉”。</p> <p class="ql-block">因迦陀尊者原为古印度捕蛇人,常携带布袋入山捉蛇以免行人被蛇咬伤,又将抓到的蛇拔去毒牙放生于山林,因发善心而证得阿罗汉果位。因他随身总带一装蛇的布袋,故世人称他为“布袋罗汉”。伐那波斯尊者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后院的芭蕉树叶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故被取名为伐那波斯(梵文“雨”的意思)。后他出家常在芭蕉树下用功并因此成道,故世人称他“芭蕉罗汉”。</p> <p class="ql-block">阿氏多尊者一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因为他前世就是一位修行和尚,修行到老,毛发都脱落了,只剩下两条长眉毛,死后投胎转世,将长眉毛也带了出来。父亲知道他是修行人,故又送他出家,终于修成阿罗汉果,故世人称他为“长眉罗汉”。荼畔咤迦尊者是第十罗汉的弟弟,他出家后化缘的办法是用拳头拍门叫屋里的人出来布施。佛认为不妥,就赐他一根锡杖。他化缘时,就用锡杖在人家门前摇动,人家听见这声音果然就心生欢喜,开门布施,成道后世人就称他为看门罗汉。这锡杖(也叫禅杖)后来也就成为和尚出门随带的法器。此画一青年尊者坐于禅床专心阅读,旁有一童捧书侍立;另一深目高鼻的老年尊者正全神贯注伏案写经。旁也有一童侍立。一幼狮昂首摇尾趋于案前。整幅画面静谧安祥,人物内心活动刻画细微。</p> <p class="ql-block">天龙八部为佛教神魔护法的主力军,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以天部和龙部为首领,故统称为“天龙八部”,其人数众多,掌管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佛教神明。同时也是最容易使修持者获得加持的神明。据《舍利弗问经》等载,天龙八部为:天众 、龙众、夜叉 、乾闼婆、阿修罗 、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p> <p class="ql-block">天藏菩萨:正中绘天藏菩萨,双手合十,袒胸跣足,飘带长裙,璎珞被体,立于青莲之上。两旁侍女羽衣飘带,执幡侍立,颇具虔谨之态。</p> <p class="ql-block">无色界四空天诸天众:佛教将众生生死轮的世界称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无色界是只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没有物质的有情众生所居住的世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又称四空天、四无色、四空处</p> <p class="ql-block">色界四禅非非想大梵天主众:色界为三界的中间层,远离欲界淫欲、食欲而仍然具有清净色质的有情众生所居住的华丽的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没有欲染、没有女形,众生的出生方式是“化生”,因此界尚有色质,故称色界。</p> <p class="ql-block">大梵无色界上四天并诸天众:大梵天是佛教的初禅天主,同时也是婆罗门教为最尊崇之主神。画中共十人,分两层。大梵天胸垂宝饰,手持宝扇,立于靛青莲花之上。其后三人,二人持盘,一人捧经侍立。上层六人为诸天,或捧经卷,或合十而立,似妙龄少女礼佛于香烟缭绕之中。其中一人举袖凝眸而立,尤为婀娜多姿。</p> <p class="ql-block">大梵天王诸神众:色界四禅天中,初禅天之王为大梵天。画中共十人,分两层。下层左方一人云鬟翠翘,胸垂宝饰,当为大梵天。其后三人,二人持盘,一人捧经侍立。上层六人为诸天,或捧经卷,或合十而立,似妙龄少女礼佛于香烟缭绕之中。其中一人举袖凝眸而立,尤为婀娜多姿。</p> <p class="ql-block">忉利帝释天王众:按佛教的宇宙观,欲界是由四恶趣(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四洲(众生居住的地方:1.东胜神洲,此处人身殊胜,故名:2.南瞻部洲,此洲形状如倒三角形;3.西牛货洲,此洲以牛为货币,故名:4.弱俱卢洲,此洲形状四方形,人寿年丰,为四大部洲之冠。)、六欲天组成。六欲天即三界中欲界的六重天:1.四大天王,即四大天王居住的地方,在须弥山山腰;2切利天,又称“三十三天”,位于须弥山山顶,中央居住帝释天,四周各有八位天神,总共三十三位天神,故名;3夜摩天:4兜率天:5乐变化天:6.他化自在天。帝释天是佛教的护法神职责就是保护佛、法、僧。帝释天的形象在汉传佛教里多为少年帝王或王宫后妃模样。</p> <p class="ql-block">北极紫微大帝众:在道教神仙谱系中,最高的神为“三清”。三清指天神所居住的三处胜境,三处圣境又分别居住着道教的三位至尊神,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这三请又有四位辅佐的天神,分别是:玉皇大帝、北极紫微大帝、天皇天帝和后土黄地。四御之首为玉皇大帝,其次是北极紫微大帝。北极紫微大帝位居天的中央,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地经纬,日月星辰及四时节气等自然现象,在中国古代民间极受崇拜。那么佛教在汉化的过程中,自然不可忽视这样一位执掌自然界的天神,所以在水陆画中,将他请进上堂,可见佛教在流传的过程中灵活变通。画中的紫微大帝,身穿人间皇帝冕服,两旁左辅右弼随侍,是人间君臣之像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星主宿主清凉照夜月宫天子、百明利生千光破暗日宫天子诸神众:画中红衣捧圭帝王相者为月宫天子,白衣捧圭帝王相者为月宫天子。日宫天子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亦称日天子、宝光天子。月宫天子为大势至菩萨的化身,亦称月天、月天子、大白光神、宝吉样、宝吉祥天等。佛经言月宫天子身有千光,故又称千光明、凉冷光明等。</p> <p class="ql-block">太乙诸神众:为道教人物,是太乙救苦天尊的诸化身。太乙救苦天尊在道教中的角色,如同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是道教中拯救苦难、超度地狱鬼魂的天神,是上清灵宝天尊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太阳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土星真君:道教崇奉的六位真君。道教以太阳为大明之神,称为日宫太丹炎光郁明太阳帝君,作男性帝王像</p> <p class="ql-block">太阴罗睺(hóu)、计都、紫气、月孛、合称十一曜、作为星命家语。罗睺与计都合称罗计,因与日月等反向而行,故称蚀神</p> <p class="ql-block">宝瓶金牛天蝎巨蟹磨羯宫神</p> <p class="ql-block">角亢氐房心尾箕星君:道教二十八宿之东方七宿,四象之一——青龙。</p> <p class="ql-block">斗牛女虚岁危室壁星君:道教二十八宿之北方七宿,四象之一 一—玄武,北方七宿位于北方,其形似龟(亦称龟蛇合体),属水,其色玄,总称玄武。北方七宿中,斗宿星君及牛宿星君主云气;女宿星君主阴阳,虚宿星君主人间大风;危宿星君主旋风走石,室宿星君人间阴翳,壁宿星君主人间风雨。与北方七宿相配的动物为:斗蟹、牛牛、女蝠、虚鼠、危燕、室猪、壁貐。</p> <p class="ql-block">普天烈曜一切星君诸神众:画中所绘为前面未提及的其他道教星君众。</p> <p class="ql-block">匡野四将神祗等众:匡野四将为四方大将,即:东方乐欲大将、南方檀帝大将、西方善现大将、北方散脂大将。四将各有五百眷属,率二十八部鬼神,守护佛法。画中四将俱戴盔披甲,手执武器。在云雾中,飘带气扬,颇有目空一切、勇猛跋扈之姿。</p> <p class="ql-block">年月日时四直功曹使者:为道教中所供奉的年值、月值、日值、时值四位小神,从事掌记功劳、传递文书之事务,也是佛道两教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鬼子母罗刹诸神众:鬼子母为佛教护法神二十诸天之一。据《鬼子母经》记载,鬼子母原为一恶神,自己有五百孩子,但还偏喜欢抢取他人的子女充饥</p> <p class="ql-block">大圣引路王菩萨众:为接引佛阿弥陀佛的左胁待观世音菩萨所化。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徒梦寐以求的世界。死后灵魂能跟着引路王菩萨脱离三界而足登极乐世界,为善男信女的至高理想。</p> <p class="ql-block">随其所求令得成就大功德天特尊之主居色顶天摩醯首罗众:画中摩醯首罗天三头六臂,戴佩宝冠璎珞,跣足立于莲花之上,身后白牛,身左持宝珠者为随求天子。摩醯首罗天,又作自在天,原为婆罗门教之主神湿婆。</p> <p class="ql-block">金刚密迹等众:金刚为“金中最刚”之意,以喻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之意。金刚杵在佛教中为断烦恼、斩恶魔的法器。金刚密迹则为护持佛法的天神。称其为“密迹”,是因其能听到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p> <p class="ql-block">二十八部统领鬼神散脂大将众殷忧四部外三洲韦驮尊天众: 右为散睹大将,又名夜叉大将,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八大将之一,统领二十八部众,有的说他是鬼子母的丈夫,有的说他是鬼子母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持地菩萨众:该画分两层,下层为持地菩萨主像,身后侍女手中所捧盆景山石,意在表现主题“持地”。上层画五位菩萨,合十而立。</p> <p class="ql-block">九天后土圣母诸神众: 与前佛教持地菩萨对应,为道教四御之末,俗称后土娘娘,职责大致与持地菩萨相同,主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山河之秀,是四御中唯一的女性神。</p> <p class="ql-block">东岳天齐仁圣帝 :五岳崇拜起于汉代,唐代封王,宋代封帝。 东岳天齐仁圣帝为东岳大帝的全称。</p> <p class="ql-block">南岳司天化昭圣帝中岳中天大宁崇圣帝:均为道教五岳五帝之一。道家典籍载:“南岳衡山君,姓?讳详光,头建八朗宝光玉冠,衣赤锦飞裙,拔神光绯文之表,带封灵制魔之章,乘赤霞飞轮,从南岳仙官十二人。”“中岳崇山君,姓角讳普生,头建中元黄晨玉冠,衣黄飞裙,披玄黄文裘,带黄神中皇之章,乘黄霞飞轮,从中岳仙官十二人,悉乘飞,手把玄黄十二节”。</p> <p class="ql-block">西岳金天顺圣帝:北岳安天元圣帝, 均为道教五岳五帝之一。</p> <p class="ql-block">秘藏法宝主执群龙娑竭罗龙王众:娑竭罗为梵文音译,音译为“咸海”。娑竭罗龙王即称“咸海龙王”。佛教经典《妙法莲华经》及《华严经》所载八大龙王及十大龙王,都有娑竭罗龙王。龙王能兴云降雨,令诸众生势恼消灭,而且秘藏有无量的财宝。娑竭罗龙王的女几一一龙女,诣屡鹫山拜见佛陀,偷偷将父亲的一颗价值三千大世界的宝珠,敬献给了佛陀,于是,龙立地成佛,成了观世音菩萨的胁侍。</p> <p class="ql-block">增长出生证明功德坚牢地神助扬正法诃利帝喃诸神众:左为坚牢地神,意为此神有如大地之坚牢,此神又称“大地神女”。坚牢地神的职能是帮助土地上的一切植物出生成长。坚牢地神还有一著名功德,即在每时每刻与魔王斗法时,助了佛陀一臂之力,为佛陀成道福业作证,从而大败魔王。右为诃利帝喃,应为菩提树神,佛教二十诸天之一,佛教的护法神。释迦佛即是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佛陀悟道期间,菩提树神为他挡风遮雨,帮助佛陀成道,故菩提树又称“觉悟树″,“成道树”。另外,有记载认为,诃利帝喃即为鬼子母。</p> <p class="ql-block">行日月前救兵戈难摩利支天诸神众:摩利支为梵文音译,音译为光焰。佛教《摩利支天经》载:“有天名摩利支,有大神通自在之法。</p> <p class="ql-block">四海龙王诸神众:四龙王着袍服执笏而立,身后夜叉海妖随侍。佛教中原有“七龙王”、“八大龙王”的典故,后与中国本土的海神崇拜和道教信仰相结合,遂成四海龙王。 四海龙王为道教信奉的四大海神:东方东海龙王,南方南海龙王,西方西海龙王,此方北海龙王。龙王能宣扬正法,普降甘霖,普救众生于炎旱干渴中。</p> <p class="ql-block">江河淮济四渎诸神众:即道教四渎源王:江渎广源王、河渎灵源王、淮渎长源王、济渎清源王,亦称四渎水帝。 渎,为大川。《尔雅·释水》称:“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原注海者也。”</p> <p class="ql-block">陂池井泉诸龙神众:这里所指的是除大海、大河、大湖外,陂池井泉的小龙神。</p> <p class="ql-block">主风主雨主雷主电风伯雨师众:即道教供奉的风伯(右上)雨师(右下)雷公(左下)电母(左上)</p> <p class="ql-block">主苗主稼主病主药五谷神众:中国先民基于对自然的崇拜,认为万物都是神灵护佑及支配的,包括与人们生活最息息相关的苗、稼、药、病和五谷。</p> <p class="ql-block">守斋护戒诸龙神众:佛道两教在进行重大法事活动期间,都要求参加者守斋护戒。以保持清净之身心。所谓斋,是指饮食,指正午以前按规定时间吃素餐。</p> <p class="ql-block">下元水府三官大帝众:为同前所述赐福天官,赦罪地官,解厄水官三官大帝。本画特指水官大帝。道教《历代神仙通鉴》载:无始天尊的三个儿子,因分别出生于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而被称为三元大帝。下元大帝即水官大帝</p> <p class="ql-block">太岁天子大煞博士日游太阴诸神众:均为丛辰名。道教星相家以阴阳五行配合干支、八卦方位,岁月日时,造出各种吉凶神煞,名为丛辰。</p> <p class="ql-block">大将军黄幡豹尾白虎金神青羊乌鸦众:均为丛辰名,为阴阳家、堪舆家眼中的凶煞。 大将军、黄幡、豹尾与太岁、岁破、太阳、岁杀和岁刑合称八将军,八将军所在的方位时日,均须避忌。</p> <p class="ql-block">蚕官五鬼诸神众:蚕官即蚕神,司蚕之神。中国古代传说中认为,黄帝夫人螺祖是蚕神。故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的蚕官都为女神。这里画的蚕官却是面露凶相的男官,可能是因为与五鬼相配之故</p> <p class="ql-block">年禁 月禁太白岁煞官符土后土伯幢命诸神众:年禁即年忌。道教阴阳术数家认为,人自七岁起,每隔九年,则为大忌之时,当小心行事,是为年忌。</p> <p class="ql-block">地藏菩萨秦广楚江宋帝五官:地藏菩萨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为“幽明教主,即画中脚踩莲花。” 秦广楚江宋帝五官为十殿阎王中前四王。</p> <p class="ql-block">阎罗变成泰山平等都市转轮大王众:阎罗、变成、泰山、平等、都市、转轮为十殿阎罗中的第五至第十殿阎罗,是古印度神话就已经出现的掌管地府的诸王。画面上人物皆持笏板,着朝服,戴方心曲领。</p> <p class="ql-block">地府六曹四司判官地府都司官: 画面下层六位持圭者,为地府六曹。上层四位持圭者为四司判,另两位手捧卷宗都为都司官(地府低级官员)。</p> <p class="ql-block">善恶二部牛头阿傍诸官众:善恶二部指天龙八部中的善神与恶神。牛头阿傍为后排持钗者。牛头也叫阿傍,为阴曹地府的鬼卒,人身牛头,与人身马头的马面为搭档,为阴间的“防逻人”,即巡逻访捕逃跑的罪鬼。</p> <p class="ql-block">往古帝王一切太子王子等众</p> <p class="ql-block">往古妃后宫嫔婇女等众:左前方贵妇代表往古妃后,其余代表宫嫔婇女,均为享受人间福报的女众</p> <p class="ql-block">往古为国亡躯一切将士众</p> <p class="ql-block">往古道士生霞烧丹未明众</p> <p class="ql-block">往古比丘众</p> <p class="ql-block">往古三贞九烈贤妇烈女孤魂众</p> <p class="ql-block">百家诸士艺术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