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之旅,逐梦而行

<p class="ql-block">  心心念念的新疆之行,如一场绮丽的梦,终于在现实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此刻,我怀揣着满心的憧憬,搭乘着那充满岁月痕迹的绿皮火车,向着首站新疆哈密,开启一场与美景的浪漫邂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绿皮火车内的陈设与设施,编织着一段慢时光的旅程。</span></p> <p class="ql-block">  哈密,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壮丽自然奇观的丝路名城,其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令人心驰神往。</p><p class="ql-block"> 哈密古称“昆莫”,源自乌孙首领之名。“昆”在突厥语中意为“太阳”,故“哈密”可解为“如太阳般光辉的统治者”。</p><p class="ql-block"> 元朝称“哈密力”,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后设直隶厅,1913年改称哈密县,2016年升格为地级市。作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与古丝绸之路重镇,汉朝通过伊吾(今哈密)通西域,匈奴若控此地则可阻断商路,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新疆“魔鬼城”是雅丹地貌的典型代表,因风蚀作用形成独特地貌,在风力作用下发出怪声,宛如“魔鬼咆哮”,故得此名。</p><p class="ql-block">全疆共有四大魔鬼城:</p><p class="ql-block">1. 克拉玛依乌尔禾魔鬼城:以规模宏大、造型奇特著称。</p><p class="ql-block">2. 昌吉奇台将军戈壁魔鬼城:地处戈壁北沿,地貌原始粗犷。</p><p class="ql-block">3. 阿克苏拜城克孜尔魔鬼城:毗邻克孜尔千佛洞是人文与自然交融。</p><p class="ql-block">4. 哈密大海道魔鬼城:古丝绸之路上的地质奇观。</p><p class="ql-block"> 我们游览了哈密大海道魔鬼城,它地处敦煌—哈密—吐鲁番古丝绸之路要道,全长约500公里,总面积超30平方千米。亿万年的风蚀作用雕琢出高耸如城堡、张牙似野兽、繁复若雕梁宫殿的奇幻景观,堪称“天然雕塑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为四大魔鬼城中是唯一可穿越的线路,</span>游客可深入这片神秘之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历史的厚重沉淀。</p><p class="ql-block"> 自汉代起,大海道魔鬼城便是连接敦煌与吐鲁番的重要商道,商队驼铃曾在此间回响。然而,因自然环境日益恶劣,唐代后这条古道逐渐废弃,仅余风沙中的神秘遗迹供后人探寻。如今,哈密大海道魔鬼城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丝绸之路的传奇,成为自然与历史交织的永恒诗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哈密大海道魔鬼城双头马。</span></p> <p class="ql-block">  哈密大海道魔鬼城不仅是自然杰作,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交融之地。无论是追寻古丝绸之路的足迹,还是领略雅丹地貌的壮美,这里都将为您带来一场难忘的旅行体验。</p> <p class="ql-block">  哈密回王是清代哈密地方维吾尔族的封建领主,自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额贝都拉受封起,至民国19年(1930年)末代回王沙木胡索特逝世止,共传9世,长达233年。</p><p class="ql-block"> “回王”中的“回”并非指回族,而是清代对新疆维吾尔族的统称。当时新疆被称为“回疆”,维吾尔族被称为“回部”,因此哈密的维吾尔族王公被称为“哈密回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哈密回王府,一座建筑,半部西域史。它以独特的建筑语言,诉说着各民族的生存智慧,成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佳注脚。它</span>坐落于新疆哈密市,是清代哈密回王的政治文化中枢。其肇建可追溯至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由首任哈密回王额贝都拉奉旨督造,历时七载方成。这座承载着两百余年沧桑的王庭,于1931年毁于战火,直至2004年,原址重建工程启动,次年竣工,方得重现昔日辉煌。</p><p class="ql-block"> 作为新疆规模最大、风格最独特的宫廷建筑群,哈密回王府堪称“建筑博物馆”。土墙高台巍峨耸立,琉璃瓦顶流光溢彩,飞檐斗拱尽显汉式匠心,园林布局暗合江南意境。</p><p class="ql-block"> 汉式雕梁画栋与伊斯兰穹窿拱顶相映成趣,蒙古式盔顶与维吾尔族彩绘交相辉映,构建出“一院一景、一砖一韵”的建筑奇观。 经七代回王增修扩建,至七世回王伯锡尔时期,已形成宅园相连、廊腰缦回的宏大格局,堪称“塞外紫禁城”。 是清代哈密回王的权力中枢,见证了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治理智慧。其建筑风格折射出汉、满、蒙、维吾尔等民族审美与技艺的深度对话。</p><p class="ql-block"> 从盛世繁华到战火重创,再到涅槃重生,其命运轨迹与哈密地区的历史变迁同频共振。</p><p class="ql-block"> 重建后的哈密回王府,不仅恢复了“土墙高台、琉璃飞檐”的经典形制,更通过数字化技术重现历史场景,让游客在触摸砖石肌理间,感受“一府藏天下,一院纳古今”的文化厚度。这座建筑,既是凝固的历史,更是流动的文明——它以砖木为纸,以匠心为墨,书写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永恒篇章。</p> <p class="ql-block">  哈密瓜与哈密,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双向奔赴。据传,哈密王将鄯善甜瓜作为珍品进献康熙皇帝。康熙品后龙颜大悦,因其产自哈密,遂赐名“哈密瓜”。这一典故不仅赋予了哈密瓜以皇室背书,更使其与哈密地区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p><p class="ql-block"> 2009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对“哈密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明确其原产地为哈密地区。这一官方认定,如同为哈密瓜贴上了“出生证明”,不仅强化了其地域属性,更让“哈密瓜”成为哈密最响亮的城市名片。</p><p class="ql-block"> 哈密瓜的卓越品质,得益于哈密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因昼夜温差大:白天高温促进光合作用,夜晚低温减少呼吸消耗,糖分得以充分积累。年日照超3300小时,赋予果肉浓郁的甜香。而当地农民的智慧,则让这份自然馈赠更上一层楼。他们通过嫁接技术,提升抗病性,保障稳产。</p><p class="ql-block"> 从贡品到致富果的蜕变。哈密瓜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哈密经济的“金钥匙”。 </p><p class="ql-block"> 目前哈密瓜300多个品种堪称“甜瓜界的百科全书”。</p><p class="ql-block"> 需特别说明的是,“哈密瓜”与“哈蜜瓜”实为同一事物,前者为规范写法。因哈密瓜甜美如蜜,曾被误写为“哈蜜瓜”。 但“哈密”之名源于地名,与“蜜”无关。</p><p class="ql-block"> 哈密瓜因哈密得名,哈密因哈密瓜出名,二者相互成就。</p><p class="ql-block"> 从康熙御赐之名到地理标志认证,从传统农耕到现代农业,哈密瓜与哈密的故事,是一部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史诗。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传奇,从不是自然的独角戏,而是人类以谦卑之心顺应天地、以创造之力改写命运、以共生之智绵延文脉的集体叙事。当未来的人们翻开这部“甜瓜史书”,读到的,将是一个民族与土地、历史与未来永恒对话的壮丽诗篇。</p> <p class="ql-block">  本美篇所有照片均为本手机实拍</p><p class="ql-block"> 本美篇背景音乐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