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寺DE妖医

<p class="ql-block">最近在当当网上买一套《悲惨世界》,硬壳精装,烫金书脊,不过二十元耳。书价贱了。贱得让我疑为赝品,可到手中,纸张雪白,字迹清晰,排印亦颇考究,分明是上等货色,何以贱卖如此?我摩挲着那光滑的封面,心下不免踌躇:这纸,这墨,这装帧,何以竟至于如此廉价?转念一想,倒也了然——买者寥寥,书贾只得削价而沽,亦是情理中事。这道理,与菜市上白菜、萝卜多了便跌价,原是一般的。只是白菜、萝卜乃果腹之物,书却是精神之粮,竟也沦落至此,不免使人黯然。</p><p class="ql-block">书价贱了,贱得令人惊异。</p> <p class="ql-block">这些日子,平凉举办了一场"读书节",我的战友还助力登报,我亦去逛了一遭。会场设在体育馆,搭了几排棚子,红幅高挂,喇叭喧天,上书"书香满城"、"阅读改变人生"之类的话。还请了几位读书大使,我倒认识其中一位,也知道她读过多少书,不知能否担当此任。</p><p class="ql-block">走进一看,书展办的还可以,只是书籍却多是些养生、算命、成功学的书,也有一些学生的读物,大都是课外辅导类,偶有几本名著,蜷缩在角落,灰尘满面。书市逛的人不多,三三两两,多是老头老太或娃娃,翻翻健身食谱,或是"如何活到一百岁"之类的册子。年轻人极少,偶有来的,也是拿着手机,对着书摊拍几张照片,发个朋友圈便走了。</p><p class="ql-block">我走到一处卖古典名著的摊位前,问摊主生意如何。摊主是个中年汉子,面带菜色,闻言苦笑:"谁还看这些啊?现在的人,连电视剧都不耐烦看长的,何况看书?"他指着旁边一堆装帧精美的《红楼梦》道:"进价六十,卖二十都没人要。"</p><p class="ql-block">旁边一个卖"速读秘籍"的摊子倒是围了几个人,摊主正口沫横飞地宣讲:"一天读一本书不是梦!掌握我们的方法,三小时消化一本名著!"听众频频点头,有人当即掏钱购买。甚至有家长带孩子学习速记方法。我凑近一看,那"秘籍"不过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售价却要五十八元。奇怪的是,买的人反而觉得值当。</p><p class="ql-block">走出书市,门口蹲着个卖烤红薯的。他的生意倒比里面任何一个书摊都好。人们捧着热腾腾的红薯,边走边吃,却不见谁手里拿着新买的书。</p> <p class="ql-block">回去的路上,经过一家网吧,按理说现在家家都有电脑,网吧的生意一定不好,可怀着好奇之心进去,里面挤满了年轻人,个个盯着屏幕,神情专注,游戏场面血腥与暴力,给这些准成年人注入可口可乐般的内啡肽。忽想起前几日看到一则新闻,说某地图书馆门可罗雀,而网吧却通宵达旦。当时觉得记者夸大其词,现在看来,倒是写实了。</p><p class="ql-block">我喜欢书,更喜欢买书,我的书房里,三组书柜装满了书,除医学之外,还有我喜欢的各类书籍,文学名著、经典古籍、文玩品鉴、计算机等。</p><p class="ql-block">记得十年前给孩子买了一套《青春读书课》,花了半月工资;如今同样的一套,不过一碗牛肉面钱,还不一定有人要。书价跌了,按理说爱读书人应当欢喜,可我却欢喜不起来。书贱了,不是因为印得多了,而是因为看的人少了。这情形,恰似饥荒年间的米价,表面上贱了,实则是没人买得起了——不过这里买不起的不是钱财,而是心智。</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散步,路过小区西面的垃圾站,见一堆书被丢弃在一旁,有《战争与和平》,有《史记》,还有几本诗集。品相尚好,几无翻阅痕迹,想来是某户人家清理房间,将这些"无用之物"扫地出门了。深夜睡不着,翻开新买的《悲惨世界》,序言中有句话:"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读罢默然。雨果写这话时,恐怕想不到有一天,他忧心的问题依然存在,但他的书却因无人阅读而变得"无用"了。</p><p class="ql-block">平凉泾河南路有个狗市,每到周末非常热闹,狗市里有个旧书摊,一次我驻足观看,摊主热情招呼:"随便看看,全是好书!"我问他生意如何,他摇头:"闹着玩的勉强糊口罢了。现在的人,宁可花几十块买杯奶茶,也不愿花几块钱买本书。"说着,他拿起一本《百年孤独》,"这书多好,五块钱都没人要。"我买下了那本《百年孤独》,虽然家里已有一本中学生版的。摊主很高兴,又送我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说:"反正也卖不掉,送给懂得的人也好。"我让摊主抬举的忘乎所以,也没有让摊主失望,但钱还是付了。我道谢离去,心中却想,像我这样"懂得的人",怕也是越来越少了。</p><p class="ql-block">有一次碰到亲戚接上小学的儿子放学。问他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他说老师让带课外书去学校,有同学带了漫画,被老师批评了。"老师说,要看正经书。"孩子问我,"爷爷,什么是正经书?"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p> <p class="ql-block">我工作的医院对面开了一家叫街角时光的网红书店,装修精美,里面坐满了人。我好奇进去一看,发现大多数人只是在拍照、喝咖啡,真正买书看书的寥寥无几。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摆着些"治愈系"、"小清新"的畅销书,装帧极尽奢华,内容却单薄如纸。一位店员正高声宣传:"买书送精美书签,拍照打卡再送咖啡券!"门口的零食区,则密密麻麻站着排队的孩子。</p><p class="ql-block">我本就失眠多梦,一天夜里梦见自己走进一家巨大的图书馆,里面空无一人,书架上的书都化作了灰烬。我惊慌地奔跑,想找一本完整的书,却怎么也找不到。醒来时,天还没亮,枕边放着那本新买的《基督山伯爵》,在月光下泛着冷清的光。</p><p class="ql-block">忽想起幼时,得一新书如获至宝,必要包了书皮,细细品读。而今书贱如草纸,人却宁肯盯着手机看些支离破碎的段子。书店成了摆设,读书节成了过场,而所谓的阅读,不过是看几行字便划走的"碎片"罢了。如今书贱了,看书的人反倒少了。</p><p class="ql-block">天快亮了,我翻开《基督山伯爵》。窗外,人工湖水潺潺,城市的喧嚣渐渐响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在这个书贱如纸的时代,读书竟成了一种奢侈,一种反抗,一种不合时宜的坚持。</p><p class="ql-block">书价愈贱,人心愈贫。一个不读书的民族,其前途何在?我辈恐怕只能如那书店角落里的旧书一般,默默积灰,静待腐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