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美篇昵称:看云绻云舒</font></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美篇号:53961821</font></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寻探景点:福州烟台山公园</font></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图文原创</font></b></p> <p class="ql-block"> 来福州旅游,岂能错过烟台山公园!</p><p class="ql-block"> 烟台山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山虽不高,却具有“苍山烟霞、高丘低江”的景色,更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傲立于世。烟台山承载着近百年的繁华盛景,堪称福州的“万国建筑博物馆”。烟台山还凝聚着这座城市的历史精华,是一部生动而凝固的中国近现代史。</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3日正午,踏进公园,阳光正好,我们仨(和女儿)踩着斑驳树影走进烟台山公园。这座藏在福州仓山区的百年老公园,像一本摊开的近代史画册。</p><p class="ql-block"> 公园有东西两个入口,从东入口进入,经圆形拱门进入公园,这就是烟台山的正门——月宫门。</p> <div><div> 穿过月宫门,沿着山路前行,来到一处静谧之地——观梅亭。站在亭中,可以俯瞰整个烟台山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div><div> 拾级而上,宽阔的观景平台、烟墩遗址便展现在眼前。观景台周边则是开阔的广场,高大遮阴的古榕树,一木成林。</div><div> 近代史上,福州是最早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45年始,先后有十七个国家在福州设立领事馆,当然除了领事馆外还修建了教堂、洋行、别墅、数十座中式园林古厝。<br> 遇上美丰银行旧址,这座建筑是烟台山早期西洋建筑之一,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烟台山的历史变迁。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立面宽七间,原为典型的西式风格,后经改造增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br></div></div> 在葱郁景致与复古建筑间,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校史长廊悄然亮相,以图文并茂形式,生动回溯了学校跨越世纪的教育征程。校史长廊已成为烟台山新地标。<br> 大观美术馆所在的“乐群楼”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它建于清咸丰四年,由各国领事馆集资建成,曾是福州最早用于各国领事及商人聚会的俱乐部,被誉为“万国俱乐部”,也是当时烟台山的标志性建筑,乐群楼为二层砖木结构,殖民地券廊式风格建筑,可惜大门关闭,无法参观。<div> 红军园景区是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而建立的,以其民国风格的建筑著称,时也是大门紧闭,不知其里。</div> 一路古榕参天,红墙花窗,非常养眼。<div> 位于乐群路12号的闽海关税务司官邸,是隐落在老仓山的一座法式小庄园,白墙、黄色百叶窗、走廊、庭院、绿地……这座建筑始建于1877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代、民国时期闽海关税务司的住所,具有独特的新古典主义风格。<div> 税务司前的古榕树,粗壮的枝干在翠绿青草的映衬下更显苍劲古老,静静地书写着旧时光。</div></div> 位于乐群路14号的一栋砖红色小洋房,为卫理公会总部旧址,1941年,在教会自立运动的推动下,美以美会、美以美会监理会、美普会组合成立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div> 这座福州不多的现代主义建筑,曾是近代福州最大的设计机构协和建筑部所在地,建筑结构完整,保护较好。现打造了集茶室、咖啡厅、展厅于一体的馥源艺文空间。 </div><div> 最美转角处,却是福州高级中学的围墙。 </div> 阳光从树顶上洒下,法国驻福州领事馆旧址的上空金光闪闪。<div> 该建筑原为美孚洋行。在1900年到1909年,法国政府派驻福州的领事,叫做保罗·克洛岱尔。他不仅仅是一位外交官,还是一位诗人和剧作家。 </div><div> 建筑主楼为两层带地下室券廊式建筑,正面向南,面阔七间,进深六间。现在还是民居,尚未复原。</div> 转角遇见与之相邻的石厝教堂。<br> 石厝教堂,原名安日间会,是1856年由福州的英国侨民筹建的哥特式建筑,透过哥特式的尖劵窗,恍惚可见当年英国侨民们,在此前程弥撒的场景。 教堂大门关闭,外观所采用的石料坚固美观,双层小青瓦通风屋面。教堂院内东西两边分立着两株樟树和银杏树,百余年来与教堂同历风霜。绿树掩映的教堂,体现了典型的英国乡村小教堂的风格。<br> 元旦时节,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舞,落叶铺满一地,风景独好。<br> 哥特式建筑与百年银杏树构成绝美画面,令人百看不厌。<div><div> 教堂前广场是影视剧《猎罪图鉴2》取景地,被称为“福州最美转角”。</div></div> <div><div> 在满是沧桑的老洋房和市井气建筑群里,陡然出现一座全新的美国风格建筑——爱国路2号,百叶窗、拱形门, “一袭白衣”,神秘优雅,原来曾是清朝末年美国驻福州领事馆。这是一栋融合西方古典主义、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br> 如今,这里成为记录烟台山历史的博物馆,需买票入内,没有进去。<br></div></div> <div> 我俩穿过博物馆对面幽长的通道,一路去找马厂街历史建筑,据说那里有12座民国红砖洋房,林徽因曾居于此。</div><div> 走了好长一段路看看仍没洋房影子,女儿还在原地等着,只得回去算了。<br></div> <p class="ql-block"> 和女儿会合后, 决定一起去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08年——1951年)——一所卫理公会在福州创办的教会女子大学、曾经是与燕京大学、齐鲁大学、圣约翰大学等13所基督教会大学齐名的高校、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p><p class="ql-block"> 路上绿榕相伴,街头巷尾散发着咖啡的香气。</p><p class="ql-block"> 走到入口处,见有明确表示不对外开放的告示,但尝试进入时,无人问津。</p><p class="ql-block"> 时不时见到零星游客,但和热闹的公园相比,这里则一片宁静。</p> <div> 进入院内,犹如踏进了一座法式复古小园林,只见三栋建筑构成一个整体,连接其中的是两道回廊,红楼融合中西风格,庭院古树成荫。</div><div> 这三栋建筑就是主楼“胜利楼”及两侧“和平楼”和“民主楼”,主楼“胜利楼”,由美国建筑师毕奇设计,融合法国新古典主义与闽南古厝风格,其主体已经被绿植藤蔓爬满,左右两边分别为“和平楼”和“民主楼”,粗石为墙基,红砖为墙身,窗户上加装木质百叶,转角处用隅石装饰。<br></div> 穿过回廊,便是整幢建筑的背部。背部是一大片的榕树林,午后的光线非常柔和,坐在古老的石阶上,仿佛都能感受到当年微风,从那个质朴古老的年代吹来,有种婉约含蓄的美丽。<br> 因为是学堂,比其他建筑多了一丝书卷气,随处走走,仿佛看到了当年女学生穿着民国服装意气风发的样子,每一处都充满了故事感。 这里也被称为近代教育史活化石,每一处都见证着它的历史,而绿色的藤蔓为它增添了一抹生机。 走出校园,又回到到一墙之隔的烟火人间。<div> 撞上了亭下路75号,大门上方白底黑字的招牌,还留着斑驳的模样。原来,最初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水电安装队,自1976年起逐渐壮大,不仅成为了福州市第一个生产载货电梯公司,更是一本记录着亭下路乃至整个仓前山居民的生活印记书。<br> 如今,它已被修缮一新,这座青砖小楼镶上了淡蓝色的窗,内部用一场「ART DECO风尚艺术展」将那个摩登时代的独特情怀娓娓道来。 </div> 位于烟台山下坡中间的天安堂,是美以美会在福州建造的第二座教堂,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div> 教堂山坡上绿意盎然,教堂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基督教在福州的传播与影响。</div> 教堂不远的天安里14号,有座美华书局*大经茶庄,是的,没错!书局和茶庄的完美组合。<div> 作为书局,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是福建第一家铅字印刷厂的诞生地,始建于1895年,又被称为罗扎里奥·马卡尔出版社。2018年,美华书局进行了翻新,恢复了其原有的出版社布置,增加了出版社历史展览、阅读空间和咖啡厅等设施,使其再次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枢纽。<br> 而闽榕茶业·大经茶庄选址于美华书局,是茉莉花与现代茶饮的创新融合。大经茶庄由闽王的第36代传人王仲串于1905年创立,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div><div> “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音,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这是叶圣陶1923为烟台山所留下的描述。<br></div><div> 而今,烟台山通过留存、翻新又再重修,渐渐隐去历史泛黄的印记,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div> 如今的烟台山,古今交融。老建筑改造成了文创空间,传统小吃与现代餐饮比邻而居。漫步其间,既能触摸历史的痕迹,又能感受当下的生机。在这里,每一块石板都写满沧桑,每一扇门窗都框住岁月,每一缕清风都吹拂着昨日的余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