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精选】八下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

老柳树

参考答案word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2025学年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综合评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语文参考答案</p><p class="ql-block">古典之美(27分)</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1.(1)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p><p class="ql-block">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p><p class="ql-block"> (2)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1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p><p class="ql-block"> 2.隶 在水一方(2分,每空1分)</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 3.(1)尤其,格外(2)分明的样子(2分,每空1分)</p><p class="ql-block"> 4.(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2分)</p><p class="ql-block"> (2)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1分)</p><p class="ql-block"> 5.甲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潭水的清澈、石头的形态、游鱼的灵动,生动形象,画面感极强;乙文则以精细的描写展现了核舟上的人物、器物、文字等细节,语言简洁而生动,展现了匠人的巧思与高超的雕刻技艺。(4分)</p><p class="ql-block">6.B(2分)</p><p class="ql-block">7.①山麓之寺(1分)</p><p class="ql-block">②寺内及寺外人物(1分)</p><p class="ql-block">③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2分)</p><p class="ql-block">参考译文:</p><p class="ql-block"> 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公分左右,横宽四公分。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得可以数清。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敲击,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头(专</p><p class="ql-block">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把门打开,好像在请谁进去,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p><p class="ql-block">二、文学之约(27分)</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 8.雾霭ai,3声 翩然pian,1声(2分,每空1分)</p><p class="ql-block"> 9.把“只有”改成“只要”。(2分)</p><p class="ql-block"> 10.示例:赵老师,您好!我是八(1)班的学习委员,我班将于4月8日下午三点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古诗词诵读比赛,诚邀您担任评委。期待您的到来。(2分,表述清楚1分,礼貌用语1分)</p><p class="ql-block"> 11.(1)①屈原 ②绝句 ③现实主义(3分,每空1分)</p><p class="ql-block"> (2)①示例:《经典常谈》中的语言体现出朱自清散文平易亲切、委婉尽情的风格。例如,在介绍《说文解字》时,他采用了平易亲切的叙述笔调,使复杂的文字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接受。</p><p class="ql-block"> ②示例:《经典常谈》在语言运用上,特别在意每一篇目的开头的策划,让每一篇目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凤头”。例如,在谈论《诗经》时,朱自清从传说入手,逐步引入对《诗经》内容和意义的探讨,使得文章生动有趣。</p><p class="ql-block"> ③示例:《经典常谈》的语言流畅,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书中的语言极其通俗,而条理又是那样分明,留心的读者不仅能从中把握经典流变的基本脉络,更能学到做学问的一般方法。(3分,言之有理即可)</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12.(1)①火炉和火塘 ②壁炉和火墙</p><p class="ql-block">③暖室、烧炭和烧柴 (4)手炉 脚炉、暖足瓶 (5)手炉 脚炉、火炉、火道、暖炕、烧煤(5分,每空1分)</p><p class="ql-block"> (2)示例:本文用准确简洁的语言介绍了古人在漫漫寒冬御寒的方法,阅读此文,我们在领略古人智慧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行文中恰当运用了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如在介绍汉代的暖室时,以长乐宫中的温室殿为例并引用古籍中的记载,真实的事例和翔实的史料,不仅使说明具体形象,还极大地增强了可信度。(10分,围绕说明语言或者说明方法展开,言之有物7分,思路清晰2分,字数符合要求1分)</p><p class="ql-block">三、现实之思(26分)</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 13.示例:本文从忘记买米导致无法熬粥的生活现象联想到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并告诉我们没有方向、缺少理想的努力注定失败。本文的道理从生活中来,又用以指导生活,富有哲理且通俗易懂。(4分,意思对即可)</p><p class="ql-block"> 14.示例:人生如粥,理想如米。熬好人生这锅粥首先需要确立崇高的理想,为更多的人服务;其次要恪守初心、满怀真诚、从不懈怠;同时不要急于求成,需要着眼于整个人生的一锅粥,而非今天的一碗粥。如此,才能熬好人生这锅粥。(6分,观点明确,结合具体内容展开得4分;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得1分,字数符合要求得1分)</p><p class="ql-block"> 15.(1)“余热暖民”工程是指利用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回收和再利用,为生产或居民生活提供供暖服务。(2分)</p><p class="ql-block"> (2)示例:我们可以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践行环保理念,例如节约纸张,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等。同时我们还可以担任志愿者,向周围的人传播环保理念,让更多的人重视环保,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共建清洁美丽城市。(6分,合情合理4分,语言流畅、字数符合要求2分)</p><p class="ql-block"> (3)示例:通过科普教育、政策宣传等,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让人们知道清洁取暖,一头牵着群众冷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加大科技攻关,提高科技水平,通过技术的革新和精进逐渐压缩成本,降低供暖费用,在保障供暖的同时减轻人们的经济负担;相关部门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层层落实责任,让百姓过冬更加热乎、干净。(8分,合情合理、不脱离材料5分,思路清晰2分,语言流畅、字数符合要求1分)</p><p class="ql-block">四、心灵之旅(40分,含书写3分)</p><p class="ql-block">16.略。(40分)</p><p class="ql-block"> 书写评分标准:共3分。根据书写的规范性、卷面的整洁度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分三个档次赋分。</p> 考场佳作欣赏 <p class="ql-block">四、心灵之旅(40分,含书写3分)</p><p class="ql-block">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提到《山海经》《天演论》对自己人生的影响;《红星照耀中国》中写毛泽东常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盛世危言》是他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叶圣陶推荐了《经典常谈》,认为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p><p class="ql-block"> 你的阅读生涯中必定也有一部经典名著、一篇文章、一首诗对你的生活、学习、人生产生过深刻影响。请从下面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题目一:以“读 ( )有感”为题目,写一篇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题目二:以“书香伴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p><p class="ql-block">写作提示:</p><p class="ql-block"> ①若选题目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p><p class="ql-block"> 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p><p class="ql-block"> ③书写在规范,卷面整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习作一:书香伴我成长</p><p class="ql-block"> 书本如萤光,在黑暗的世界中出一丝明亮;书本如月光,照亮了我求索的道路,书本更如星光,让迷茫的灵魂得到前进的方向。书本犹如一泓泉水,洒进我内心的戈壁荒原,于是枯木逢春,万物生长。</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是一名语文教师,跟随着她的引领,我进入了书香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窝在藤椅上,我跟随小王子进入玫瑰花园,在不同的星球间穿梭遨游;跟随五粒小小的豌豆,向阳生长,为身那窗边身患重疾的女孩,带来一丝温暖与希望;跟随少年细米,进入稻香渡,一同感受回在田野间自由奔跑的自由与洒脱......</p><p class="ql-block"> 书本在我成长的道路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我无数次迷茫不知所措时,给予我力量与指引。</p><p class="ql-block"> 那天,窗外狂风暴雨,雨滴淅淅沥沥地打在窗户上,空中划过闪电,雷声四起,编成了一首只属于春雨的交响乐。我坐在床上,犹如在惊涛医巨浪的大海之中一艘孤零零的小船,没有方向,没有灯塔,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我抬起头,望向桌上那张充满叉号的试卷,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懊恼,我辜负了老师和父母对我的信心,难道我真的不是学习的料,难道我无论怎样努力也赶不上其他人?</p><p class="ql-block"> 眼眶充斥着泪水,悄然滑落。</p><p class="ql-block"> 空中一道闪电划过,将天空劈成两半,电光照在桌上那本《朝花夕拾》上,我走过去,拿起翻了翻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描写儿时的生活,有的情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鲁迅先生当时创作这本书时,有北洋政府的压迫,有家人朋友的不看好,封建制度的排挤。但鲁迅先生为什么有力量与这些挫折抗衡呢?正是他对世界的热爱,对挫折的不屑,我明白了,生活中有挫折是常事,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自那以后,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乐观地面对切挫折。是书本教会了我“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书香陪伴我成长,教会了我许多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我与书本并肩而行,奔向光明的大道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习作二:书香伴我成长</p><p class="ql-block"> 人常说:取得成功的累累硕果在何时?我想书页翻到卷曲,无法展平时,答案自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题记</p><p class="ql-block"> 书香伴我成长,年幼读带画的识字书,稍长时读寓言故事,再长时读文学小说,如今读名着古典,书香遍布了我的日常生活,浸润了我的彩色童年,令我不受脾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同伴赞赏</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虽年纪尚幼,可因看书多的缘故比同龄人识字多二三十个。每当与同伴去哪几个公园嬉闹,望见建筑上刻的几个字,好友总是一脸茫然,我却不同。虽有的字我也不认识,可每当我说出他们不会的,那赞赏的目光便聚在我身上。为什么你懂那么多?”</p><p class="ql-block"> “读了一点书罢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师青睐</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语文课,老师在三尺讲台上讲的正是我看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几乎是对答如流,因此老师总叫我回答问题,我乐此不疲,总是将所知所想一股脑全表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你年纪这么小,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p><p class="ql-block"> “多读了一点书籍罢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考场风云</p><p class="ql-block"> 期末考试的道来,让我倍感压力,考试前一周特去图书馆泡了一二天。试卷分发下来后,发现许多知识点,不论课内课外,大部分是我曾温习过的。于是奋笔疾书,没过多久,我便将试卷写满。老师见我写这么迅速,走过我身前,拿起我的试卷,前前后后看了又看。</p><p class="ql-block"> “你怎么写这么快呢?”“读了一点书罢了。”</p><p class="ql-block"> 一只大雁飞回北方意味不了什么,但一群大雁的飞来,就证明春天到了。一次次因书籍,我丰富了知识,提升了内涵,赢得了他人真诚的赞美,我能说因为“多读了一点书”生活因此而精彩。</p><p class="ql-block"> 缕缕书香,伴我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佳作三:《经典常谈》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陵川县棋源中学校306班 程雅鑫</p><p class="ql-block"> 初识朱自清先生,还是因为《春》《背影》等散文,而这个学期,他又以《经典常谈》作者的身份与我们再次相见 。</p><p class="ql-block"> 《经典常谈》,是一部传统经典的普及读物 ,共十三篇,内容涵盖了古代典籍的几大主要门类 。本书曲文学经典《说文解字 》讲起,继而介绍经部代表著作《 周易》《尚书》《诗经》等以及是不代表性著作 《战国策》《史记》《汉书》,最后阐述诸子百家和集部的辞赋、诗和文 。朱自清博采众长,去伪存真 。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娓娓道来 ,深入浅出的讲述典籍的著者、主要内容 、版本根源以及研究成果等 ,一步步引领我深入典籍的宏伟殿堂 ,感受经典的价值和魅力 。 如朱自清先生所说,“这部书不是‘国家概论’一类”。</p><p class="ql-block"> 《诸子第十》这一篇章令我印象最为深刻 。在动乱的春秋末年 ,人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处世之道 。一时之间,诸子百家兴起,第一个便是孔子 。他大招学生不问身家 ,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 。此外,他博学多知,为人注重修养 ,讲究重礼轻利 ,因此他言传身教 ,教导学生注重礼数,讲究品德 ,日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就像子贡所言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他的总纲是文礼,自然获得众人的认同与赞赏 ,甚至引来君王向其求教 。</p><p class="ql-block"> 从这些古代经典中,我感受到古人身上非凡的毅力与高尚的品质 ,他们奋发图强 ,绽放着思想的光芒 ,一心为国,将自身置于报效国家的努力之中 。学习了古人的高尚精神 ,使我对现今的生活也有了诸多的思考 。</p><p class="ql-block"> 读过《经典常谈》,掩倦之余,感慨良多 。朱自清先生潜心研究的治学精神 ,为当代所稀缺 ;朱自清先生厚积薄发的学者风范 ,为我辈所敬仰 。愿你我在朱自清先生这位“资深导游”的引领下 ,能畅游经典之胜境,汲古代圣贤之智慧 ,为我所用,为今所用 。</p> 原题再现 <p class="ql-block">01</p> <p class="ql-block">02</p> <p class="ql-block">03</p> <p class="ql-block">04</p> <p class="ql-block">05</p> <p class="ql-block">06</p> <p class="ql-block">07</p> <p class="ql-block">08</p> 参考答案图片版 <p class="ql-block">地理,生物二模考试安排</p> <p class="ql-block">八下期中考试安排</p> <p class="ql-block">307考场安排表</p> <p class="ql-block">劝学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