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龙亭公园

DXM

<p class="ql-block">Th tone ting farai 龙亭景区 龙亭公园简介 </p><p class="ql-block">龙亭景区是一处集皇家园林、历史文物和秀美风光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六个朝代皇宫的所在地,龙事的历史要逃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这里是宣武军节度使的衙署;到了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相继建都开封,并在这里建立皇宫,也正式拉开了龙亭作为皇宫遗址所在地的帷幕;公元960年,身为后周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发动了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之后在这里筑皇城,建金殿,兴园林,扩后宫,使龙亭成为了北宋九帝统治全国达168年的政治决策中心,随后北宋的经济、科技、文化也达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顶峰,因此也有了“汴京露丽天下无”的美誉。之后金兵攻入开封,后又迁都至此,这里是前后六朝的皇官,历时三百余年;到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将其第五个儿子朱横封落于开封,名曰周王,华丽的周王府就建在这里,前后延续了11世,历时265年,由于世代修葺扩建,府内殿宇豪华、宫苑秀美,俨然于帝王同。到了清朝初期,在这里设立了贡院,作为考试举人的场所(雍正九年由时任河南总督的田文镜迁至现河南大学院内),清朝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后人在原周王府煤山上修建了一座万寿亭,亭内供奉着皇帝的牌位,每逢节日庆典,地方官员就要到此過拜朝贺,因皇帝历来被称为真龙天子,故取名“龙亭”。龙事景区占地1300亩(86.6公顷),是一组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它水面辽阔,风景秀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龙事成为了古都的象征,开封的1骄傲,是国内外游客来汴的首选。</p><p class="ql-block">每年的金秋十月,闻名中外的国家级节会“菊花文化节”,龙亭景区作为主会场,数千种特色品种菊花争香斗艳。四月中旬的“大宋花朝节”,同样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赏花。春节期间,做为年文化节主会场的龙亭景区,已成功将“大宋上元灯会”打造成为“中原第一灯会”。除此之外,景区内以宋宫廷文化为背景打造的:《宫廷巡游》、《太祖大典》、</p><p class="ql-block">《江山乐舞》、《大宋科举》等大型历史文化剧目,全天候在景区轮番上演,让游客真正的体验到“畅游皇家园林,领略帝王风采”!1</p> <p class="ql-block">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p><p class="ql-block">宋代的行政区划实施的是三级制。最高一级为路,基本框架是路一州一县;路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州级单位有府、州、军、监,依前后高低排列;县级单位有县、军、监。宋代行政区划最另类表现,是“路”的发明。相当于省。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宋继承了唐朝的羁縻制度,算是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治。</p><p class="ql-block">北宋初(公元997年),改道为路,称十五路,后析为十八路,又析为二十三路。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开封府升为京畿路。</p><p class="ql-block">历史脉络: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始定为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西、广南东、广南西路。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分西川路为益州、梓州二路,分峡西路为利州、夔州二路。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西二路。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分京西路为南北二路,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分陕西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之后又将河北路分为东西二路,分京东为京东东、京东西二路。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畿路(北宋二十四路)。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宋金盟约(宋金和议),约定灭辽后来得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后只赎回燕京、涿、易、檀、顺、景、蓟七州,前议作罢。</p><p class="ql-block">宋朝的行政区划设置与地方政治制度可谓重内轻外,中央高度集权。虽然避免了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导致地方资源狭小,也致使终宋一代受制于敌国。</p><p class="ql-block">道或路</p><p class="ql-block">唐中叶后,道实际上已名存实亡,节度使所辖之地虽不少称道,但道制监察机构已混乱不堪,这为宋代改革为路制准备了条件。</p><p class="ql-block">宋朝初年设立十三道,但来太宗时即改为路。宋代行政区划最另类表现,是“路”的发明。路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唐朝监察机构道的划分是以山河地理为主要原则的,宋朝路的划分则是在唐朝的基础上,兼顾了经济和人文的差异性,从而更加科学。例如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并超过北方,南方的版图得以进一步细化,尤其是古扬州地区,江西、福建已经和如今的版图差不多了,吴越地区独立为两浙路,以徽文化为核心的皖南及周边地区为江南东路,淮河下游为淮南东路。</p><p class="ql-block">事实上,宋之路不似唐之道,路为行政机构,有明确的帅司宪司漕司治所,唐代的道只是监察区,并非行政机构;因此,把唐代道制监察区划和宋代路制行政区划归为一个时期,是不适宜的。</p> <p class="ql-block">府或州</p><p class="ql-block">州一级的行政长官称为“知某州(军、监)事”同时州一级还设通判一职,以制约知州的权力。宋代路下为府、州。府虽与州同级,但地位要略高于州。当时,国都、陪都,皇帝诞生、居住和巡游过的地方,以及地位重要的州,都改置为府,情况与唐朝很相似。据《元丰九域志》记载:1085年(元丰八年)时,全国有府14、州240。</p><p class="ql-block">军或监</p><p class="ql-block">两宋的行政区划中还出现一些新单位一一军、监。军始于唐,当时称军镇,属军事系统,多设在边区,只管军队不管民政。五代时,军不仅管兵马,也辖有土地、民政,但各军、监皆不辖县。在宋代,军则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监是国家经营的矿冶、铸、牧、制盐等专业性的管理机构,五代初已开始出现,但也在宋代才演变成地方行政区划单位。</p><p class="ql-block">宋代的军、监有两类:领县的或不领县的。领县的军监与府、州同级,都隶于路,但实际地位则要低于府和州;不领县的军、监与县同级,同隶于府或州。所以,宋代县级以上、路级以下的区划单位有府、州、军、监四类,县一级的区划单位有县、军、监三类。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北宋全国有军37、监4、县1255。</p><p class="ql-block">府或州</p><p class="ql-block">州一级的行政长官称为“知某州(军、监)事”同时州一级还设通判一职,以制约知州的权力。宋代路下为府、州。府虽与州同级,但地位要略高于州。当时,国都、陪都,皇帝诞生、居住和巡游过的地方,以及地位重要的州,都改置为府,情况与唐朝很相似。据《元丰九域志》记载:1085年(元丰八年)时,全国有府14、州240。</p><p class="ql-block">军或监</p><p class="ql-block">两宋的行政区划中还出现一些新单位一一军、监。军始于唐,当时称军镇,属军事系统,多设在边区,只管军队不管民政。五代时,军不仅管兵马,也辖有土地、民政,但各军、监皆不辖县。在宋代,军则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监是国家经营的冶、铸钱、牧马、制盐等专业性的管理机构,五代初已开始出现,但也在宋代才演变成地方行政区划单位。</p><p class="ql-block">宋代的军、监有两类:领县的或不领县的。领县的军监与府、州同级,都隶于路,但实际地位则要低于府和州;不领县的军、监与县同级,同隶于府或州。所以,宋代县级以上、路级以下的区划单位有府、州、军、监四类,县一级的区划单位有县、军、监三类。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北宋全国有军37、监4、县1255。</p> <p class="ql-block">l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许多前无古人的创举,这些创举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影响,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北宋的一些主要创举及其影响:</p><p class="ql-block">1.科举制度改革:北宋对科举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了门第限制,使更多人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僚体系。同时,北宋还增设了殿试,由皇帝亲自选拔官员,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官员选拔的控制。</p><p class="ql-block">2.文官制度:北宋实行文官制度,重视文官在政治中的作用。北宋的官员大多通过科举考试选拔,这些官员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行政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政府的效率和稳定性。</p><p class="ql-block">3.庭筵制度:宋太宗创立了庭筵制度,通过在内廷讲学和讨论政务,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文官,并成为北宋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不仅提升了官员的素质,还为后来的皇帝提供了新的统治思路。</p><p class="ql-block">4.谏官制度:北宋设立了谏官制度,谏官可以对皇帝的决策提出批评和建议。这一制度的设立有助于减少政治决策的失误,并促进政治清明。</p> <p class="ql-block">5.地方自治制度:北宋在地方实行自治制度,允许地方居民自主管理本地区的事务。这一制度有助于调动地方居民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的发展和稳定。</p><p class="ql-block">6.监察制度:北宋设立了监察制度,设立了御史台和监司等机构,负责对官员的监督和弹劾。这一制度的设立有助于防止官员腐败,维护政治公正。</p><p class="ql-block">7.纸币的发明:北宋时期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的诞生</p><p class="ql-block">顺应了经济活动的发展,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货币流通和经 5.地方自治制度:北宋在地方实行自治制度,允许地方居民自主管理本地区的事务。这一制度有助于调动地方居民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的发展和稳定。</p><p class="ql-block">6.监察制度:北宋设立了监察制度,设立了御史台和监司等机构,负责对官员的监督和弹劾。这一制度的设立有助于防止官员腐败,维护政治公正。</p><p class="ql-block">7.纸币的发明:北宋时期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的诞生</p><p class="ql-block">顺应了经济活动的发展,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货币流通和经 </p><p class="ql-block">济发展。</p><p class="ql-block">8.艺术和文化的繁荣:北宋时期,艺术和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宋徽宗在位期间,书法、绘画、诗词、茶道、建筑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作品不仅展示了北宋的艺术水平,还影响了后世对美的定义。</p><p class="ql-block">9.园林美学:宋徽宗开创的园林美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典作品</p><p class="ql-block">是“艮岳”。他的造园理念对日本“枯山水”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完成了全国大部分的统一他推行“收起精兵,削夺其权,制其赵:宋神宗赵顼在位十八年,始终坚持改革朝政。支持王安石变法,又称熙丰变法。其勇于革新的进取精神,突钱谷”的政策,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了文人治国的政策导向。</p><p class="ql-block">出地表现在官制改革方面,历史上叫作“元丰改制”,赵顼还擅文史,支持司马光等人编成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宋神宗时期是宋朝名人辈出的璀璨时代。</p><p class="ql-block">沈括:北宋官员、科学家,参与熙宁变法,深受王安石的器重。黄庭坚: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开山之祖。</p><p class="ql-block">程颐、程颢: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大影响。其观点后来被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p><p class="ql-block">寇准:北宋政治家著名宰相、诗人。寇准具有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等优秀品质。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北宋男神,婉约派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欧阳修: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p><p class="ql-block">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主持“庆历新政”,提出多项改革措施,旨在整顿吏治、加强边防和发展经济。他的散文《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推行变法,试图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增强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但因守旧派反对最终失败。</p><p class="ql-block">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这部编年体史书耗尽了他一生的心血。他对王安石变法持强烈反对态度。</p><p class="ql-block">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开豪放一派,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如《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包拯:以清廉公正著称,铁面无私,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惩治权贵,被民间称为“包青天”。</p><p class="ql-block">杨延昭:北宋抗辽名将。人称杨六郎。守边关20余年,智勇善战,号令严明,同士卒共甘苦,深受部属爱戴。杨家将中流砥柱。</p><p class="ql-block">李纲:宋抗金名臣,民族英雄。金军南下,李纲献御戎五策,刺臂血书,以号召军民抗金。进行开封保卫战数度击退金军,后遭小人排挤,官场起起落落。下属有张所、傅亮、宗泽等人,宗泽是岳飞的伯乐引路人。</p> <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横1191.5厘米,纵51.5厘米。</p><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p> <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纵51厘米,横138.2厘米。</p><p class="ql-block">《瑞鹤图》卷右图左书,设色绘彩云弥漫的天空中现出一座宫殿的屋顶及斗拱,十八只丹顶鹤飞翔于宫殿上空,另有二鹤立于殿脊鸱尾上。赋色浓艳,界画工整。画后瘦金书题诗并记,款署“御制御画并书”,并有“天下一人”签押及“御书”印。从书法风格及款印可知此卷书画皆为宋徽宗赵佶所作,赵佶能书擅画,传世作品颇多,但多为“代笔”及“御题画”,此卷作为其“亲笔”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本幅无作者款印,《石渠宝笈三编》订为崔白。画绿孔雀一对,一只停歇在枇杷树干上,另一行走于花丛间。上方并有绶带、黄腹山雀(推定)陪衬,太湖石旁盛开著各色花卉。画面异常热闹,富有装饰性,与崔白〈双喜图〉的清淡疏秀互异。</p> <p class="ql-block">《听琴图》</p><p class="ql-block">北宋·宋徽宗赵佶(传)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p><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横51.3厘</p><p class="ql-block">《听琴图》</p><p class="ql-block">北宋·宋徽宗赵佶(传)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p><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横51.3厘米 纵147.2厘米 </p><p class="ql-block">《听琴图》是传为北宋宋徽宗赵佶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工笔画,此图绘松下抚琴赏曲的情景。画面正中一枝苍松,枝叶郁茂,凌霄花攀援而上,树旁翠竹数竿。松下抚琴人着道袍,轻拢慢捻,另二人坐于下首恭听,一侧身一仰面,神态恭谨。画上仅用松竹石表示庭院环境,悠扬的琴韵似在松竹间流动,构图凝练平衡。人物神态刻画细致传神,较好地体现出其心理状态。</p><p class="ql-block">聽琴圈</p> <p class="ql-block">天文历法</p><p class="ql-block">宋朝天文学家苏颂创建了大型天文仪器“水运仪象台”。它是集观测天象的浑仪、演示天象的浑象、计量时间的漏刻和报告时刻的机械装置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仪器。沈括创制“十二气历”。这是一种纯太阳历的历法制度,既简单,又便于各种生产活动,但在传统力量极为浓厚的古代是不可能被采用的。现代行用的公历,其实质与十二气历相似。医学</p><p class="ql-block">宋代是中国古代儿科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出现了被誉为“儿科圣手”的儿科专家钱乙,而且对天花、麻疹、惊风、疳积,已有较明确的认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唐代以前称战伪为“金创折疗”,并无明确的外科、伤科之分。到了宋代,外伤科的名称才明确起来,也有了“专门接骨”的医生。</p><p class="ql-block">数学</p><p class="ql-block">沈括的《积术和会国术》。沈括在数学的许多领域内都取得了许多成就,《积术和会圆术》记所记的隙积术和会圆术就是他的两大重要研究成果。沈括的研究开了中国垛积术研究的先河。会圆术是计算圆弧的弦、矢(弧的高)与孤长间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在中国数学史上,沈括第一个利用弦、矢求出了孤长的近似值。</p><p class="ql-block">建筑</p><p class="ql-block">《营造法式》是宋代李诫创作的建筑学著作,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火药</p><p class="ql-block">火药从晚唐开始逐渐应用于战争,北宋在汴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器,后经由西亚各国传入欧洲。指南针</p><p class="ql-block">指南针在北宋逐渐应用于航海,当时已掌握了利用天然磁体进行人工磁化的技术,人造磁铁的磁性比天然磁体要稳定得多。印刷术</p><p class="ql-block">雕版印刷术在北宋时有飞速发展,广泛被用来刻印书籍,国子监刻印的书,后世称为监本。民营书坊刻印的书被称为坊本。帝都汴梁、浙江杭州、福建建阳、四川眉山都是印刷业的中心。</p><p class="ql-block">北宋纸的种类很多,竹、藤、楮、麻等都是造纸的原料。四川的布头笺、冷金笺,歙州的凝霜、澄心,宣州的栗纸,浙江的藤纸,温州的珊纸等,都是有名的品种。歙州出产一种长纸制作甚精,一幅长五十尺,竟均能做到自首至尾,勾薄如一。</p><p class="ql-block">《梦溪笔谈》</p><p class="ql-block">《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英国科学史家李约评价《梦溪谈》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