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靖土楼品“四菜一汤”

明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闻名遐迩的福建土楼早已在心中种草,这次福建之行正好了去这个念想。在网上查了一下福建土楼中较有特色的当属南靖土楼,而其中的“田螺坑土楼群”最具丰采,有着“四菜一汤”的美誉。田螺坑村距离厦门市区不太远1个多小就来到了这里,本以为过了山门就到村子里了,结果一问还有12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目的地。无奈之下只能继续驾车前行,弯弯曲曲的山路绕了N圈终于抵达了“田螺坑土楼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田螺坑土楼群”座落在湖岽山山腰的碧绿山林中,海拔787.8米,是黄姓客家人的聚居地,也是福建土楼的杰出代表。土楼群布局独具匠心,四座圆楼环绕着一座方楼,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间,恰似一朵盛开在山间的巨型梅花,又似“四菜一汤”摆在大地的餐桌上,这独特的布局堪称鬼斧神工。土楼的外墙呈土黄色,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依然坚固如初,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楼建筑群有一高一低两个景观台,低处观景台欣赏到的是青山怀抱中的土楼群团结相拥却大小高低错落混搭的奇妙造型;高处景观台可俯瞰整个土楼群,五座土楼屋顶不同的造型和土楼内小部分的建筑结构亦能尽览眼底。在观景台俯瞰还是感觉不过瘾,干脆下去直观感受一下吧。受伤的腿对这500多阶台阶心里有点发怵,不下去又心头犯痒,实在是不想错过这次机会,甭管了一咬牙头也不回向大山深处走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扶着拦杆一阶阶台阶走下去,历经艰难终于来到了土楼前,面对这隐藏在山坳里的土楼呼吸仿佛都停滞了,这“四菜一汤”的奇特布局,既有着建筑的雄浑壮美,又不失灵动之韵,令人不禁为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所折服,心中满是惊叹与震撼。踏上这段旅程,仿佛是走进了一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画卷,去探寻那隐藏在山间的客家传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土楼村,元朝末年,田螺坑村落的黄氏祖先黄希贵带着儿子百三郎,从福建永定县奥杳出发,历经多地后,最终选择在田螺坑定居。起初,他们搭盖草棚以养母鸭为生 。到了明洪武初年,黄氏百三郎经地理风水先生指点,认定此处是风水宝地,便开始修建一座高三层,单层20开间的方形土楼及一座宗祠,以缅怀黄氏前辈。方型土楼成为了黄氏家族在田螺坑扎根繁衍的标志性建筑,此后4座土楼相继建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田螺坑土楼群”其建造历史跨越了三个多世纪,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智慧。据说建筑的时候参照《考工记图》中的“明堂五室”进行规划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进行营造,独具特色的“四菜一汤”建筑群堪称土楼中的王国,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楼仿佛是一个没有大门的客家博物馆,建筑材料全部采用夯土墙与穿斗式木构架共同承重,墙体厚实,最厚处可达1.5米。这种结构使得土楼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够抵御野兽或盗贼的攻击以及地震和风雨的侵袭。5座土楼的高度均为3层,垂直的3层为一户,用公共楼梯联系上下。一层做厨房;二层做谷仓与储物间;三层做卧室供人居住。土楼内有天井,用于采光和通风。土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及祖堂均朝向西南,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楼顶层设有射击口,楼内楼道布局也有利于防御,坚固的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方型的“步云楼”是田螺坑土楼群中最早建造的土楼,位于土楼群的中心位置,是整个土楼群的核心建筑,其余四座土楼环绕其周围。进入大门后就能体会到“步步高升”的感觉,既突出了祖厅的重要地位,又寄托了“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作为黄氏家族聚居的核心土楼,“步云楼”承载着家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是家族凝聚力和传承精神的象征,见证了黄氏家族的兴衰变迁和繁衍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昌楼”是田螺坑土楼群中唯一的椭圆形土楼,犹如一颗温润的明珠镶嵌在群山环绕之中。“文昌”二字,寓意着文运昌盛体现了客家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子孙后代金榜题名、仕途顺利的美好期许。“文昌楼”独特的外形在土楼群中格外显眼,屋顶铺设着青灰色的瓦片,层层叠叠,排列整齐,檐角微微上翘,仿佛展翅欲飞的鸟儿,给人一种灵动之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振昌楼、和昌楼、瑞云楼”是田螺坑土楼群中的三座圆楼,“振昌楼”位于步云楼的左上方、“和昌楼”位于步云楼的右上方、稍微远一点的是“瑞云楼”。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糯米与红糖混合筑成的墙体散发着奇特的甜香。三座圆形土楼的内部设计和各楼层的用途大同小异,但在基址穴位的选择上,遵循中国的风水文化,五座土楼之间还采用黄金分割比例建造,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漫步在狭窄的石板路上,脚下发出清脆的声响,走近土楼指尖抚过斑驳的墙壁,粗糙的颗粒感传递着岁月的沧桑和3百多年前匠人的温度,这触感真实动人,𣊬间仿佛按下了时空转换的按键。土楼的每一块砖瓦、每一道裂痕,都像是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它们历经风雨洗礼,却依旧坚韧地挺立着,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土楼内部,心情豁然开朗。环形的建筑结构围出一个宽敞的天井,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而下,在鹅卵石地面投下菱形光斑,恍然间竟感觉是在古老迷宫中寻找神秘的宝藏。楼梯沿着楼的内壁蜿蜒而上,走廊、房间隔断、楼梯等均采用木质材料,这些木材经过精心挑选和加工,质地坚硬,纹理清晰,散发着淡淡的木香。3百多年的日晒烟熏,楼内的柱子、楼梯早已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楼内的木雕、壁画等装饰精美,虽历经岁月,但仍能从中感受到当年的精湛工艺。精巧合理的布局,相互连通的房间、回廊、楼梯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楼内部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天井中老人们悠闲地晒着太阳,脸上洋溢着平和的笑容;孩童们嬉笑打闹,清脆的笑声在楼内回荡;主妇们忙碌地穿梭准备着可口的饭菜,阵阵香气诱人垂涎。他们有的在门口晾晒着衣物,有的在制作传统的手工艺品,生活简单而充实。在这里,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关系融洽,让人感受到久违的温暖与亲切。土楼不仅是他们的居所,更是家族团结和传承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土楼中的祖堂是家族祭祀和举行重要活动的地方,在这里人们缅怀祖先,传承家训,家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得以代代延续。漫步其中,那些被岁月熏黑的旧木板,以及木板上的红春联,都充满着陈旧而又美好的气息。在这里感受着这份独特的生活节奏,内心逐渐变得宁静而温暖,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古朴生活中的一员,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浮躁,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土楼不仅是一处景点,更是一部立体的客家史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土楼前有的只是震撼,它们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3百多岁的土楼,仿佛是一位老人正在将自己的历史娓娓道来。抚摸着土墙,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往昔这里的热闹与温馨,心中涌起一股对历史的敬畏之情,也为自己能够亲眼目睹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而感到无比幸运。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活态遗产,土楼见证着3百多年来的风雨与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特殊文化传统。读懂了土楼便不难发现土楼内蕴所在,遥看土楼群,看的是一番景致,悟的是一种意蕴,客家土楼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田螺坑土楼群”周边的自然风光同样美不胜收,土楼依山势起伏而建,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田园风光画卷。山上绿树成荫,翠竹摇曳,微风吹过,沙沙作响,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楼前屋后绿草依依,鲜花盛开,花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给整个土楼群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宛如人间仙境一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田螺坑土楼群”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风雨,却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变迁。每一块土砖、每一根木柱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1996年“田螺坑土楼群”被公布为第4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5月被列入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包含田螺坑土楼群在内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6处世界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观景台上俯瞰土楼全景,无论什么时间都能感受到光影之美;下观景台仰视土楼群,感受到的是建筑与山峦的磅礴气势;走进土楼内部可以看到原住民的生活痕迹,品尝客家擂茶。在土楼感受建筑的震撼,不尽的岁月里土楼仍在山间屹立,而它的故事仍在继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田螺坑之行是一场与历史、文化和自然的美丽邂逅,在这里不仅领略到了独特的建筑之美,更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文情怀和生活气息。在夯土与光影的对话中,收获了珍贵的感动。离开时,一步三回头,心中满是不舍,“田螺坑土楼群”的独特魅力,已深深烙印在心间,成为记忆中最珍贵的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