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畔观江鸥

新植

2025年4月22日下午,风和日丽,气温虽然15度,没有感觉冷。就去松花江边转转。此时来,都是为了看江鸥。 松花江常见江鸥主要为候鸟,以‌银鸥‌(Larus argentatus)和‌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为主,偶见渔鸥、棕头鸥等品种。冬季部分耐寒个体(如银鸥亚种)会留守冰面,多数群体10月底南迁至渤海、长江流域越冬。 ‌外形‌:红嘴鸥体长约35cm,喙赤红,冬羽头部出现灰斑;银鸥体型较大(55-65cm),黄喙带红点,翅膀灰白相间。<br>‌习性‌:集群活动,擅俯冲捕鱼,鸣声清脆似"克哩-克哩"。<br>‌食性‌:杂食性(鱼类、昆虫、人类投喂的面包等)。 ‌活动范围‌:集中于松花江城区段(公路大桥至滨州铁路桥),偏好缓流区与码头附近。 ‌居留型‌:<br>夏候鸟‌(4月-10月,占比70%)<br>留鸟‌(少量银鸥全年栖息) ‌投喂文化‌:上世纪90年代起,市民自发投喂形成独特景观,现为哈尔滨生态旅游名片。 ‌科研数据‌:2024年观测记录显示,江段日均栖息量超2000只,高峰期为5月育雏季。 松花江江鸥部分个体脚环标记显示,它们来自俄罗斯贝加尔湖繁殖地,印证了中俄生态廊道的重要性。 哈尔滨人和很多游客一样,喜欢去江边观赏江鸥。 左、1977年在农场开拖拉机时考上大学的77级大学生和2022年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合影。时差45周年............................. 正是:<div>《观红嘴鸥群》<br>松花江畔沐斜阳,<br>红嘴鸥群自颉颃。<br>起落千般皆入画,<br>人鸥共醉满堤祥。</div> 再来一首:<div>《七旬重游松花江有怀》<br>知青宝泉大荒烈,老饮松江锦鲤肥。<br>莫道青春如逝水,且看白首沐斜晖。<br>澄波摇碎千帆影,碧落斜书赤喙飞。<br>‌醉修时光存往事‌,半船诗绪逐云归。<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