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智慧与风趣交织的课堂盛宴——观车让平老师《坚持还是改变》有感

薛凤娟

<p class="ql-block">  在此次赛课活动的十六位教师中,陇西县城关第一小学的车让平老师作为唯一的男教师,却以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成为最受师生欢迎的存在。他执教的六年级群文阅读课《坚持还是改变》,在专家点评环节收获高度赞誉。整堂课没有华丽的辞藻与激昂的陈词,却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灵动的课堂生成和以生为本的理念,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学生的困惑,让思维的成长看得见、摸得着。</p> <p class="ql-block">  车老师的课堂设计堪称精妙,每个环节都紧扣“坚持与改变”的主题,如抽丝剥茧般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课以“车车老师”的趣味称呼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询问自己与明星相比的优点时,学生们勇跃地夸他“自信大方”“乐观开朗”“年轻帅气”,课堂氛围瞬间活跃。紧接着,他播放思源校与某校的篮球比赛视频,抛出“坚持原有战术还是改变策略”的问题,巧妙将生活场景与教学议题结合,自然地引出课堂核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迅速进入思考状态。</p> <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中,车老师幽默风趣的风格让课堂妙趣横生。在“对比阅读,智慧破题”环节,当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摇头表示“不想说”时,他笑着调侃:“别谦让了,你戴着眼镜,一看就很聪明。”轻松化解学生的紧张;而当一位没戴眼镜的男孩提出“纪昌是坚持与改变并存才成功”的新颖观点时,车老师激动地回应:“我改变了想法,没戴眼镜的也一样聪明!”幽默的语言不仅引发全场欢笑,更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与鼓励。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敢于表达、乐于思考。</p> <p class="ql-block">  车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推进紧密围绕学生的回答与反馈。在任务一“走进古人的智慧”中,学生通过对比阅读《铁杵磨针》《鲁班造锯》,找出影响人物“关键转折”的句子,从李白被老妇人坚持磨针的精神打动,到鲁班因茅草割手而改变思路发明锯子,老师顺势引导学生提炼出“坚持和改变都可以成功”的结论。随后,当学生分享生活中“坚持学习乐器最终获奖”“改变学习方法提高成绩”的真实事例时,车老师认真倾听、及时肯定,将学生的经验与课堂主题深度融合。</p> <p class="ql-block">  在任务二“进阶思维,智慧破局”中,车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阅读《纪昌学射》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完成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们热烈讨论,有的小组提出“纪昌坚持练习射箭基本功,同时改变练习方式”,有的发现“鲁滨逊在荒岛上坚持生存信念,不断改变生活策略”。车老师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小组间互相补充、质疑,最终师生共同总结出“坚持中有改变,改变中有坚持”的深刻认知。这种基于学生真实思考的课堂生成,既突破了预设框架,又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不断升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后的认知升华环节,通过阅读非连续文本《饺子导演的变与不变》,学生们结合此前的学习经验,自主分析出“坚持创作初心,改变拍摄手法”的结论。整堂课没有按部就班地展示预设环节,而是像一场师生共同探索的思维之旅,老师顺着学生的思路适时引导,让每个困惑都得到解答,每个疑问都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肉眼可见,学生从最初对“坚持与改变”的模糊认知,到能够多角度辩证分析问题,思维能力得到了切实提升。</p> <p class="ql-block">  车让平老师的这堂课,是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他用幽默朴实的语言、精妙扎实的设计和对学生的理解尊重,打造出一堂有深度、有温度、有生成的优质课堂。作为听课者,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好课堂不需要刻意的表演,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让知识在真实的思考与互动中自然生长。这堂课给予我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启发,更是教育理念的深刻触动,值得反复学习与回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