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紫秋纪实】文化新长征—2395:</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北京晴/9℃至28℃)。1960年,在北京中南海,老朋友斯诺问:“毛主席,说说您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我非常好奇!”毛主席回答道“1935年长征途中,当时党内存在斗争,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我非常担心我们革命的种子,很可能就会就此结束。”</p><p class="ql-block"> 曾任新中国首批驻外(将军)大使,后来担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罗贵波同志晚年时,想起<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年跟随红军大学参加长征,见证了毛泽东在北上南下事件中,胸怀中华民族大义、顾全红军存亡大局,以智慧和人格魅力,化解冲突力挽狂澜的历史瞬间</span>感慨不已,于病床上完成了《革命回忆录》。在那本书中,毛主席和李特的对峙场景还原了出来,让我们能感受到那个时刻的凶险。</p><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拥有十万将士的红四方面军首脑张国焘,面对只有一万多中央红军领袖毛泽东强硬的提出南下主张,并与毛泽东发生争吵“我们跑来还听你毛泽东的指挥呀!”……事后,拒不执行中央北上决策。毛主席愁得每晚都睡不着觉。他面对蒋介石的几十万大军时,没有怕过,没有焦虑过,但面对即将到来的内斗,他却缩紧了心脏,生怕一个行差踏错,红军就万劫不复。</p><p class="ql-block"> 9月9日,正做着最后努力的毛主席,收到了叶剑英快马加鞭送来的电报。电报只有短短十个字,却让毛主席浑身都冷了。“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p><p class="ql-block"> 针对突发情况,毛泽东立刻做了周密部署,带领少部分人连夜向北出发。当有人电话请示陈昌浩时,徐向前生气地回答:“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都不能打!”。于是,委派红4方面军的副参谋长李特,带着一个学生团和一部分指挥部的人追上了一方面军。</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及时制止了两军将士的愤怒对峙,分析了战争形势,让李特转告张国焘,南下是没有出路的,北上才是最正确的决定。但如果张国焘执意要南下,那他也会鼓掌欢送。“我们前面走,欢迎你们后面来。”这句话,毛主席说了三遍,罗贵波记得很清楚。</p><p class="ql-block"> 一番话说下来,李特是彻底没招了。他没有再逼着先遣队南下,而是带走了泪眼汪汪的红军大学学员。</p><p class="ql-block"> 罗贵波作为红一方面军红军大学的负责人之一,自然是坚定的跟着毛泽东的队伍,通过腊子口战役,如愿走到了陕北。走向抗日现场,走向了新中国!</p><p class="ql-block"> 文化新长征。我们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资信/罗贵波侄子李兵,编撰/紫秋)</p> “北上”与“南下”之争 罗贵波,原外交部副部长,曾在中央红军干部团3营担任政委。他晚年写了一部回忆录,在里面记载了一件惊心动魄的往事。<br><br>1935年9月,罗贵波跟着毛主席领导的“抗日甘陕支队”北上。9月10日上午,队伍在过一个小土坡时,后面突然追来了一队骑兵,为首的是红军大学教育长李特。<div><br><div>李特戴着大脑壳帽子,挥了挥手,十几挺机关枪“唰”地抬起来,黑洞洞的枪口对准毛主席的队伍。李特提着手枪,气势汹汹地喊着:“停止前进!”<br><br>一瞬间,气氛剑拔弩张起来。<br><br>被十几支枪指着,毛主席双手叉腰,八风不动。他冷静地和李特说了不能南下的理由,然后状似无意地点出:“彭德怀同志率领三军团就走在后面。”<br><br>毛主席为什么突然这么说?这场对峙又是怎么发生的呢?<br></div></div> <p class="ql-block">1960年10月,斯诺在中南海和毛主席见面时,曾问毛主席,他经历过的,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思忖了一会,回答:“1935年的长征途中,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br><br>这个回答出乎斯诺的意料。毛主席轻叹一口气,继续说道:“当时党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br><br>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远远不能说明那时候的凶险。<br><br>遵义会议之后,为了甩掉身后的“尾巴”。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采用了“兜圈子”的游击战术,在不断的运动战中迂回穿插,避实就虚,以动制胜,把国民党军队耍得晕头转向。<br></p> 这一时期,是毛主席的军事才能巅峰。在他的运筹帷幄下,红军四渡赤水,二占遵义,兵临贵阳,佯攻昆明,最后抢渡金沙江,灵活地跳出了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圈。<br><br>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短暂地休整之后,领导们就打算召开一场会议,商量下一步该怎么走。 身为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国焘必然是要到场的。所以中央就给在茂县的张国焘发去电报,请他来懋功商议要事。<br><br>为了欢迎张国焘,毛主席还命人布置了一个欢迎会场,并让电话兵爬到五里以外的山上观望,张国焘来了就说一声。<br><br>此时,红一方面军的战士们状态都不太好。数月以来,他们长途行军,遭遇数场恶战,既得不到休整和补给,又要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已经是山穷水尽了。<br><br>而红四方面军呢,离开根据地不过一个月,兵强马壮,物资充足,比他们好太多了。和红四方面军顺利会师,总算能让他们喘口气。 所以,即便很疲惫,战士们还是热火朝天地干了三个多小时,弄出个欢迎会场来,还铺了红地毯。会场周围的树枝上,都挂满了欢迎标语。<br><br>6月25日,数千名战士们集合列队,在风雨中焦急地等待着张国焘。大雨倾盆而下,即便他们浑身湿透,也无一人离开会场。<br><br>傍晚时分,张国焘总算姗姗来迟,毛主席带领所有中央领导人迎出三里之外,给了张国焘最高的礼遇。 所以,即便很疲惫,战士们还是热火朝天地干了三个多小时,弄出个欢迎会场来,还铺了红地毯。会场周围的树枝上,都挂满了欢迎标语。<br><br>6月25日,数千名战士们集合列队,在风雨中焦急地等待着张国焘。大雨倾盆而下,即便他们浑身湿透,也无一人离开会场。<br><br>傍晚时分,张国焘总算姗姗来迟,毛主席带领所有中央领导人迎出三里之外,给了张国焘最高的礼遇。 张国焘骑着雪白的高头大马,意气风发,红光满面。跟在他身后的骑兵迅捷如飞,军容整齐,衬得中央红军落魄不堪。<br><br>张国焘对这种差距喜闻乐见,甚至有意扩大这种差距。他在欢迎宴会上的表现,不像是一个成功和友军会师的战友,而是一个对待客人的主人,一个和穷亲戚炫富的地主老爷。 在场的中央领导都察觉到了张国焘的自负,心里很不舒服。而张国焘呢,他根本没注意到大家的情绪。或者说,他注意到了,却根本不在意。他这次来,主要是为了摸中央红军的底。<br><br>欢迎宴结束后,张国焘问周总理,中央红军还有多少人。<br><br>周总理之前就不待见张国焘。他很聪明,知道张国焘是在套他的话。<br><br>周总理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把问题抛了回去:“红四方面军有多少人?”<br><br>张国焘骄傲地说:“十万人。” 周总理眉毛一挑,知道张国焘在吹牛,红四方面军的实际人数只有八万余人。<br><br>既然张国焘睁眼说瞎话,周总理也“投桃报李”,说中央红军有三万多人。实际上呢,中央红军只有一万多人。<br><br>为什么不多说点?因为中央红军的底子就在那,不能太夸张了,会露馅。<br><br>张国焘不信,又去找朱德。朱德还是挺信任张国焘的,也没多想,就把中央红军的真实情况告诉给了张国焘。 “兵没有了,只剩下骨干。全军总数也就1万多人。这1万多人许多都挂了彩,还有些生病,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了。”<br><br>朱德的话一说完,张国焘的脸色就变了。<br><br>第二天,在两河口会议上,张国焘公开反对中央的北上决定,执意要南下。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讨论,张国焘表面上服从了北上的意见,心里却并不服气。<br><br>这之后,张国焘多次和毛主席发生争吵,连“我们跑来还听你毛泽东的指挥呀!”这种话都说出来了。 毛主席知道张国焘的心思。为了安抚手握重兵的张国焘,毛主席任命他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又将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陈昌浩、总指挥徐向前,拉到了中革军委的队伍里。<br><br>可是,张国焘并不满足于“小小”的军委副主席之位。他带着红四方面军“离家出走”,到了阿坝州的理番地区。趁松潘作战计划即将实施之际,他向中央提出,让陈昌浩任红军总政委,他则要取代朱德,当军委主席。 如果中央不同意,那他就待在理番不动了,让松潘作战计划流产。<br><br>面对张国焘的“逼宫”,毛主席表现出了极强的原则性。周总理和张闻天主动提出把总政委、总书记的位置让出来给张国焘,毛主席都没有同意。<br><br>毛主席知道,这两个职务不能满足张国焘。而一旦让他坐上总书记的位置,那他成立伪中央就师出有名了,成合法的了,这是毛主席不允许发生的。 只要不触碰这道红线,毛主席愿意做出让步。然而,他越让,张国焘越嚣张。<br><br>因张国焘迟迟不动,松潘战役的战机被延误,胡宗南部卷土重来,薛岳部也加入战局,盘踞在松潘东面的平武、文县地区,对红军虎视眈眈。<br><br>红军腹背受敌,毛主席当机立断,将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打散混合”,编成左路军和右路军,分两路北上,最后到班佑会合。<br><br>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跟着右路军行动。他们在草地艰难行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巴西、阿西地区。 筋疲力尽的右路军一边休整,一边等待左路军。然而,他们左等右等,左路军始终不见踪迹。<br><br>这时候,毛主席还是愿意给张国焘回头的机会。他联合徐向前和陈昌浩,给张国焘发了封电报,催张国焘赶快过草地。怕张国焘在路上搞不赢,徐元帅还主动提出去接应。<br><br>此后,从阿西(党中央驻地)发到阿坝的电报一封接着一封,但张国焘就是不动弹,甚至还要求右路军停止北上,和他一起南下。 毛主席愁得每晚都睡不着觉。他面对蒋介石的几十万大军时,没有怕过,没有焦虑过,但面对即将到来的内斗,他却缩紧了心脏,生怕一个行差踏错,红军就万劫不复。<br><br>9月9日,正做着最后努力的毛主席,收到了叶剑英快马加鞭送来的电报。<br><br>电报只有短短十个字,却让毛主席浑身都冷了。<br><br>“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北上途中的对峙 关于八十多年前的那场党内斗争,很多人只知道个大概,细节却是不清楚的。其中的凶险程度,更是只能窥见一两分。<br><br>前文,我们说清了这场斗争的前因后果。那么现在,我们不妨从当事人的角度,来还原这一场危机。<br><br>这里的当事人当然不是毛主席,而是中央红军里的一名干部——罗贵波。<br><br>罗贵波是干部团的人。懋功会师之后,干部团就和红四方面军的红军大学合并了,罗贵波被调到指挥科任政委,跟着红三军团驻扎在巴西。 在罗贵波的回忆里,他跟着大军到达巴西后,红军大学政治委员何畏就请他和周士第吃饭。<br><br>席间,何畏明里暗里地拉拢他们,想让他们叛出中央,和张国焘一起南下。<br><br>罗贵波和周士第当然不会这么傻。他们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找到刘少奇,将此事原原本本地汇报了。<br><br>刘少奇没说什么,只是让他们提高警惕,随时做好出发的准备。<br><br>此后,罗贵波和右路军的战友们依然等在巴西。山雨欲来风满楼,罗贵波能感受到,局势越来越紧张了。<br><br>罗贵波的感觉没有错。此时,陈昌浩已经站到了张国焘那边,正在前敌指挥部召开团营以上的干部会,动员大军南下。<br><br>巧了不是?陈昌浩开会的时候,张国焘的电报发过来了。参谋长叶剑英见陈昌浩走不开,怕错过什么重要情报,就没有通知陈昌浩,自己打开了电报。<br><br>这一看,叶剑英冷汗直流。上面写着一句话:“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br><br>叶剑英想都没想,迅速将电报收好,以“上厕所”为由,走到外面牵了一匹快马,扬起马鞭,朝党中央驻地飞奔而去。<br><br>到了党中央歇脚的地方时,叶剑英来不及敲门,急匆匆地推门而入,将电报交给毛主席。<br><br>毛主席只看一眼,就拿出铅笔和卷烟纸,飞快地将电报内容记了下来。然后,他将电报交给叶剑英,郑重嘱咐:“赶紧回去,不要让人发现你到这里来了。” 目送着叶剑英骑马的身影远去,毛主席脸色沉沉。他徒步走到前敌指挥部,主动问陈昌浩决定怎么办。<br><br>陈昌浩欲言又止,一脸为难。毛主席见状,半是试探,半是劝说:“我们不具备在南边建立根据地的条件,坚持南下是要碰硬的。”<br><br>陈昌浩肉眼可见地紧张起来。他语焉不详地说了一大堆废话,最后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我看还是南下为上策。”<br><br>毛主席非常失望。他没有再争论下去,只是说要南下的话,需要开会统一一下思想,做好准备。周总理和王稼祥都在三兵团养病,他要叫上洛甫、博古、张闻天等人,去三兵团和他们商量一下。<br><br>陈昌浩以为毛主席同意南下了,答应得非常痛快:“好,你去吧!”<br><br>于是,这一招金蝉脱壳,让毛主席避免了被挟为人质的危险。<br><br>另一边,正准备睡觉的罗贵波,突然听到外面闹哄哄的。跑到前面一问,才知道是毛主席他们过来了。<br><br>这下子,是真的出大事儿了。<br><br>罗贵波不敢睡觉,和衣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半夜时分,房门被推开,是刘少奇身边的士兵,让罗贵波跟着他走。<br><br>罗贵波翻身下床,跑到了刘少奇的房间。周士第、董必武和卢寿椿这三人,已经等在房间里了。<br><br>刘少奇也不废话,直接开门见山,说三兵团刚刚召开了紧急会议。<br><br>领导们一致认为,让张国焘北上已经不可能了,所以毛主席决定走为上策,半夜出发,立刻北上。<br><br>刘少奇吩咐几人,赶快回去做好出发准备,最好能劝红四方面军的战友们,和他们一起北上。 <p class="ql-block">南方地势复杂,丛林山地多,少数民族聚居区星罗棋布,还集中了国民党的主要兵力,去了就是死路一条。而川陕甘地区地域辽阔,汉族居民较多,国民党统治薄弱,又靠近华北抗日前线,去了就可以树起抗日的旗帜,从而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礼后兵。说完了大道理,毛主席就开始“秀肌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伸出食指,指了指身后,对李特说:“彭德怀同志率领三军团就走在后面。他对张国焘同志要南下,火气大得很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特咽了咽口水。不用毛主席说,他也感受到了彭老总的怒火。和彭老总硬碰硬,他还没这个实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很满意李特的反应。他好声好气地说:“你们考虑考虑吧!大家要团结,不要红军打红军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特是真的无话可说了。既说不过,又打不过,他能怎么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趁热打铁,又让李特转告张国焘,南下是没有出路的,北上才是最正确的决定。但如果张国焘执意要南下,那他也会鼓掌欢送。</p> <p class="ql-block">“我们前面走,欢迎你们后面来。”这句话,毛主席说了三遍,罗贵波记得很清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番话说下来,李特是彻底没招了。他没有再逼着先遣队南下,而是带走了红军大学的学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学员离开队伍时,毛主席和他们说了一番话,内容和前面说的差不多。最后,毛主席强调:“你们将来一定要北上的!现在回去不要紧,将来还会回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笑眯眯地安抚着这些学员,语气亲切:“你们现在回去,我们欢送,将来回来,我们欢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这么说,是为了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南下就南下呗,反正孩子们不管跑多远,最后都是要回家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员们听到主席的话,一个个感动不已,眼泪汪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此,一场红军打红军的灾难,在毛主席的操作下,消弭于无形。他的高瞻远瞩,他的顾全大局,粉碎了张国焘的阴谋,让红军绝境逢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于罗贵波嘛,作为中央红军的干部,他没有和红军大学的学员南下,而是继续跟着毛主席,走完了长征路。</p> <p class="ql-block">可以想象,如果叶剑英没有打开那份电报,如果徐向前没有成功制止陈昌浩,如果毛主席没有立刻抽身,半夜脱离险境,那么红军和红军,可能就要打起来了。不用蒋介石动手,红军自己就能把自己耗死。</p><p class="ql-block">所以,毛主席才将这段时期称为最黑暗的岁月。这可真是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满盘皆输。</p> 罗贵波百度介绍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baike.sogou.com/v6454631.htm?ch=frombaikevr&fromTitle=%E7%BD%97%E8%B4%B5%E6%B3%A2&vrid=30010461&entryScene=&jump_from=sogou-mobb-5d461a9f589b908d&addressbar=hide&rcer=Q9PEmU1Yb1Yt-8vS" target="_blank">罗贵波</a></p> 罗贵波纪念邮简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ep85gy?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26338251" target="_blank">文化新长征2198‖《从将军到大使 罗贵波》纪念邮简由老兵方阵筹划设计的初稿出台</a></p> 文化公益主编 中国红色文化传播大使紫秋简介。<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