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万卷铸风骨,江海余生见东坡——青年教师读书展示活动

西安大路小学

<p class="ql-block">  西安小学的四月,有花香,有墨香,更有书香。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这是一个属于所有阅读爱好者的盛大节日,是师生共同品味书香、交流思想的美好契机。上午,我校开展了“诗书万卷铸风骨,江海余生见东坡”为主题的青年教师读书汇报活动。活动不仅有领导和全体教师参与,还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让全校学生观看。 </p><p class="ql-block"> 青年教师们以苏轼为引,带我们穿越了千年时光:看那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磅礴山河;听那 “不思量,自难忘”的缱绻深情;感受“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与超脱。</p> <p class="ql-block">【少年壮志篇--眉山启航】</p><p class="ql-block">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少年苏轼在眉山刻下的豪言,恰似一颗新星初现锋芒。当我们翻开《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已隐隐透露出这位天才对无常的敏锐感知。姚瑞婷老师从少年苏轼讲起,讲述了他的学习经历和他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为官为民篇——清廉有担当】</p><p class="ql-block"> 李佳绩老师分享了苏轼入仕后的为官政绩。东坡足迹所至,必留惠民之功:浚西湖以利农耕,减税赋以解民困,兴医馆以救孤弱。足见他执笔可写锦绣文章,为政常怀赤子之心。</p> <p class="ql-block">【手足情深篇——人间有味是清欢】</p><p class="ql-block"> 人间至情铸就文化丰碑,苏轼的亲友网络如同一张经纬交织的网——纵向承袭父辈的家学与风骨,横向联结师友的智慧与情义,在跌宕命运中为他织就精神铠甲。马丽君老师分享了苏轼与苏辙兄弟间的动人故事。苏辙的一路相伴不仅成就了彼此,更让苏轼在“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洒脱中,始终珍藏着“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至深情感。</p> <p class="ql-block">【馔林逸事篇——一箸一味总关情】</p><p class="ql-block"> 翻开宋人的笔记,总能闻到一缕特别的香气——那是苏东坡掀开陶罐时的烟火气。黄州的猪肉,惠州的荔枝,儋州的生蚝……这位把贬谪之路走成美食地图的词人,用舌尖的温度化解了命运的寒凉。循着东坡肉的焦香,盛利老师带我们一起品读了苏轼写在炊烟里的豁达人生。</p> <p class="ql-block">【书画艺术篇——笔墨丹青里的文人风骨】</p><p class="ql-block"> 苏轼的艺术造诣如同一座跨学科的精神金字塔——文学是其基座,书法与绘画为双翼,哲学境界为塔尖。他证明了真正的艺术绝非技巧的堆砌,而是人格的投射、思想的结晶与生命的诗化。张瑛如老师分享了苏轼在书画艺术领域中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苏轼!他用一支笔,写尽人间悲欢,用一颗心,容纳世事沧桑,用一生情,温暖千年岁月。他是一个让中华文明永远铭记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都能像东坡先生那样:以豁达之心面对人生起伏,用创造之力点亮平凡生活。</p> <p class="ql-block">  活动尾声,杨校长作总结发言,向青年教师们取得的成长与进步致以热烈祝贺。他指出,各位教师以新颖视角、多元维度,从诗词创作、人生际遇、情感世界等不同层面,生动诠释并精彩再现了苏轼的卓越才情与傲然风骨,为全校师生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p> <p class="ql-block">  我们相信,这场精彩纷呈的阅读分享、文化交流,将化作校园里的春风,吹开学校师生求知若渴的心扉,掀起一场浸润心灵的读书热潮,让东坡诗词的雅韵、经典名著的智慧,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绽放出馥郁的书香之花。</p> <p class="ql-block">摄录: 陈茜</p><p class="ql-block">撰稿: 于凤敏</p><p class="ql-block">审核: 杨勇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