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法定货币造价问题一直是困扰朝廷的大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史书记载,第一个以伪币冒充真币的是吕后。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 ,西汉中央政府把足斤足两的钱币,改铸成轻钱。如半两钱改铸成八株。此例一开,他人纷纷进行效仿,民间私铸的钱两越铸越小,有的半两钱重量不足一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宋朝产生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先由商人发行纸币,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 ,北宋中央政府将纸币发行权收归朝廷。从纸币的诞生之日始, 制造假币的行为就非常猖獗。伪钞犯挖空心思仿造,且愈演愈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有素以制造假钞闻名元代铅山州(今江西铅山县)吴友文,所造假钞远至江淮、燕蓟一带。他以伪钞致富,豢养打手,常派人威胁告发他的人,甚至与官府负责打击伪造假钞活动的官员对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至清末民初,伪钞问题更加严重。“滥铸铜元,乃前清弊政之一”,“近鉴前清,滥铸之祸,甚于水火”,“旧朝铜元滥铸,为世之诟病”。</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年一月,“财政部函称:从前各省鼓铸铜元,既无限制,奸商牟利,争相私铸”。伪钞犯不仅伪造本国钱币,还“惟利益所在,一些不法之徒遂私下大量伪造洋元”。</p><p class="ql-block"> 据《大公报》载, 1908年1—2月间天津发生两起伪造洋元钞票的案例; 1911年11 月,苏州一私造洋票案败露等等,上述事例难以详尽。</p><p class="ql-block"> 伪造的钞票主要有:官银号钞票、军用钞票、粤东纸币及正金银行、大清银行、兴业、麦加利、华比银行、富滇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汉口道盛银行、商业及殖边银行和中国通商银行等银行的各种钞票。</p><p class="ql-block"> 伪钞的钱币除前面所述的各种面值的硬币外,主要有:钞票主要有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不等,其中“十元最多”,“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纸币甚多”。</p><p class="ql-block"> 民国5年夏,南京造劣质(含银量低于66%)一角辅币;</p><p class="ql-block"> 民国5,6年起,发现辅币贰角直到民国八年才在广西破获一秘密铸币机构;</p><p class="ql-block"> 民国13年安庆造币厂造面携民国八年造字样劣质袁世凯币;</p><p class="ql-block"> 民国14年八月,上海某政府机关秘密引入设备私铸劣质银币案,初期成色仅为76.3%,以后化验,成色仅有66-55%; </p><p class="ql-block"> 还有广东省造面书20的2毫银辅币,开始是含银量90%,一枚重5.3g以上,后来在军阀控制下私铸严重,含量越来越低,一枚的重量仅有4.24g,甚至最低才3.71g。还有其他私铸劣币案仍继续进行,无法制止!</p><p class="ql-block"> 对伪钞案件朝廷一惯非常重视。制定法规,对发现造假者课以重罪,对举报给以嘉奖。</p><p class="ql-block"> 如宋代“<b>严刑峻法,奖惩并行”。</b>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 定伪造会子法规定:“犯人处斩,赏钱十贯,不愿受者补进义校尉。若徒中及庇匿者能告首,免罪受赏,愿补官者听。”</p><p class="ql-block"> 规定告发者赏银千贯,金代规定赏银三百贯,元代甚至规定除赏钞五锭外,还将犯人的家产全部赏给告发者。其结果果然有不少造假者被捉拿,起到了有效打假作用。</p><p class="ql-block"> 清政府为禁止伪币铸造和流入市场,制定了《国币条例》和《国币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凡违反《国币条例》第四条,《国币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者准有关系人告发经审实后处以十元以上千元以下罚款。官营及经管官营事业者又犯前项事情时经同一程序后处以五十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此法规规定惩罚太轻,对造假获利过丰者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仍有人敢冒风险而为之。货币造价并未从根本上杜绝,甚至愈演愈烈。</p><p class="ql-block"> 仅以广东为例,“全省私铸劣毫机关就有二十九处,大抵每一制弹厂,即一私铸机关。而制弹厂之外,尚有其他机关,客军云集,几无一不自设制弹厂,名为制弹,实为铸银,势力厚者,则私铸机关愈多,而伪币流入市面亦愈巨。据调查合各厂计之,每日当有私铸银毫四十万以上。其中有低者, 有全伪者”。</p><p class="ql-block"> 有些伪造机关,除印伪钞外,尚镌制伪钞铜版出售,每枚售二、三千元不等。在上海方面,有一中国人专赖秘售此项铜版为生,且所伪造钞票总额,已超出二百万元,大多数业已售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民国《大公报》载:</p><p class="ql-block"> 民国初年,发生多起日本人伙同中国人伪造钞票的案件。</p><p class="ql-block"> 1908年1月连续5天,每天均抓获伪造钞票者。其中,天津连续4起伪钞案,东三省2起。</p><p class="ql-block"> 1910年7月8日,江督张人骏咨外部:日本人高濑庄司、中尾宁造在芜湖行使伪钞。</p><p class="ql-block"> 1911年9月一贩运私铸小钱者在吴淞售卖,被该区巡警查获,罚金洋一百元; 12月上海有4起伪造钞票案,其中有两起使用伪钞购物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申报》1915年5~6月报道,两月间共发生制造假币大案四起。</p><p class="ql-block"> 从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到1926年,这一段时间内中国各路军阀混战,交战双方为了打跨对方,除使用武力外,还经常印制假钞扰乱对方金融。</p><p class="ql-block"> 最典型的假钞案是直奉战争期间(1923年~1924年)直系军阀吴佩孚下令在北京印制占据东北的军阀张作霖所发行的关东券,幸及时被破获,史书上称为“民国第一大假钞案”。</p><p class="ql-block"> 为了解决伪钞扰乱了金融秩序的问题,清政府采取了“质地防伪“措施。</p><p class="ql-block"> 各大中城市设置公估局,鉴定银元成色,秤定银锭重量;</p><p class="ql-block"> 规定银币的含银比例,确保银两尺寸,成色重量归一;</p><p class="ql-block"> 由总厂统一设计制作和发放压制模具,统一发放压制(铜材、银材),规定纸钞专用纸(桑皮纸,双钞纸,高丽纸)。</p><p class="ql-block"> 采用多重印押的防伪措施。在票面上加盖官府印鉴,用以保证其信誉和增强其可靠性。对印制和使用中的票据,必经官方认可,即官方将收到的钱数写在纸币上,经签押后,方可作现钱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民国3年交通银行(上海)发行的“拾元”纸币。除了精美的图案及四色套印外,在币面和币背中均无任何加密措施。仅采用加印“字冠”,“上海”、董事长及总经理印章,亲笔签署等措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民国中、后期,随着钞票设计、制版及技术,加密技术的发展,自印或委外印制的纸币如美钞公司、美商保安钞票公司、德纳洛印钞公司、中央印制厂、中央造币厂、中华书局印钞有限公司等印制的纸钞在用纸专一、印制工艺,图案加密设计、多色凹凸印、多重印押等方面,全面加强了对货币的防伪措施。</p><p class="ql-block"> 如民国36年(1947年)中华书局印钞有限公司印制,中央银行发行的小山水壹万元纸币的加密方案就堪称完美。</p><p class="ql-block">如图:</p> <p class="ql-block"> 长150mm,宽66mm</p><p class="ql-block"> 在币面有18处、币背有21处不同位置采用英文字母、不对称图案、大小不一样的冠号及币面底板遍布“中央银行一万元”字样等加密暗记,使此币显得十分神秘珍贵,值得收藏。</p><p class="ql-block"> 这种在纸币上加密加暗记的技术,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当前。货币印制增加了多色套印、部分或全部加荧光、水印,嵌金属丝、金属丝上印变色字,纵横双串号等多重防伪措施。目的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货币安全,维持金融秩序和社会安定。</p><p class="ql-block"> 但假币案仍然在国内和世界各地发生。以假乱真的货币让人防不胜防,甚至演变成国家与国家、不同社会制度的阵营与地区金融战争的工具。有消息称,国外近邻就有专门从事人民币,美元伪钞印制的公司,大量投放到国内,扰乱我国的金融秩序。</p><p class="ql-block"> 国内币品收藏也是赝品猖獗。</p><p class="ql-block"> 从1949年发行的1,2,3版人民币均全套有假币(工艺品)、各种纪念币(包括“建行成立40周年纪念币”,长城币,西藏,新疆,内蒙,宁夏,广西五大自治区纪念币,生肖币、29届奥运金银纪念币。。。都发现有仿冒伪劣品)、假古币、假民清银币(真银新铸,纯钢板镀银,假金币),假“盒子认证”币,假欧美银币,已形成造假贩假一条龙。有的还在整个乡镇建大、小型工艺品厂以造“工艺品”、“学习币”为名大批量地铸造各种假币,把历史文物糟蹋得太没价值。但还不可思议的还被纳入地方经济受保护,又通过各个电商网公开贩卖。藏家投诉无门,成无人管理状态,令消费者和收藏者上当受骗,令古文化,古文明,古文物的传承者痛心!!</p><p class="ql-block"> 收藏品市场啥钱币精贵、卖价高,就有人仿制、销售。高档银币,精仿币,高仿币、真银假币、内芯白铜表皮镀银、内心钢板表面镀银,鎏金,合金币,要啥有啥。</p><p class="ql-block"> 如前期抄得很热的云南省造背团龙七钱二分光绪元宝。真品已拍出数万。赝品就悻然将至。有一枚火球下一圈的币,币面和币背与真品无大异,很是迷惑人。但过称重量仅有18克多,用磁铁一吸就显出原形。如图:</p> <p class="ql-block"> 看来,涉及金融市场、收藏品市场,民族文化,文物传承的打假、防伪事业的确是任重道远!</p><p class="ql-block">注:此文部分引用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博士生葛玉红论文《清末民初伪钞的历史学探究》,顺致谢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8年4月4日第一次发表</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3日修订后再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