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创.首发</p><p class="ql-block"> 六十岁以后</p><p class="ql-block"> 文 刀</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人的一生应该按照20年一个档次进行划分。</p><p class="ql-block"> 零到20岁属于求知学习阶段,20到40岁属于工作拼搏阶段,40到60岁属于收获成果阶段, 60到80岁属于黄金享福阶段,80到100岁以后属于颐养天年阶段。这种划分是否科学合理,细究起来似乎不无道理。</p><p class="ql-block"> 别的年龄段我们暂且不说,既然划定了60到80岁这二十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段,那么就说明这一时间段是人一生中最为特殊、潇洒、安逸、清闲的阶段,与其它年龄段几乎没有任何的可比性。</p><p class="ql-block"> 因为60岁后,不论你原先的职位高低,贡献大小,也不论你贫困富裕,收入多少,跨入这道门坎后所有人肩上的担子都轻松了不少,人人都被社会规则划归到颐养天年的行列中去。其次,60岁后,一些企业招聘、单位用人基本上都将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排斥在外,因而这类人顺理成了“闲置”的群体。</p><p class="ql-block"> 60岁后,多数人除了每天哄陪孙辈,伺弄些锅碗瓢盆三餐饮食外,几乎无事可干。其次,跨入60岁后生活方式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儿女们成家立业另立门户,自己也没有了单位事业方面的纠缠,无负一身轻,无责全身坦,生活潇洒自如,惬意随愿,因此,说60岁以后的人群全然沐浴在黄金阶段,显然是一种最恰当不过的比喻。</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假如你是个从官位上退下来的政坛要员,过了60岁后就不应再去怀念以往的权位显赫,没权了别再总想着去揽权。假如你是个白衣天使,请不要闲置了手中的听诊器,因为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民间自有许多呻吟着的病体期待着你的妙手去救死扶伤、回春医治。</p><p class="ql-block"> 假如你是位人民教师,请不要随意弹去衣角的那些灰尘与粉沫,理应铺平备好案头的纸张与笔墨,继续为街坊邻舍的孩童们答疑解难,发光散热。假如你是个农民大佬,请将双手的老茧保留下来,因为那是你前半生操劳生活、投身“三农”的极美见证。</p><p class="ql-block"> 60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人都弱化了往日的情趣,没有了年轻时的豪放。既削弱了年轻时的好胜冲动,也淡化了事业上的热情与干劲,虽然岁月犹存,但风光不再。退休了别总想着返岗,没事了别总想着找事,几近佝偻的腰板不要幻想着再度挺直起来。</p><p class="ql-block"> 60岁后,我们再也用不着头悬梁椎刺骨,去熬红双眼,只为通过那高考的独木桥;再也不用为完成工作任务,通宵达旦,加班加点;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奋战在田间地头,浇田育苗,锄草犁园;再也不用加班在车间厂区,流干了汗水,磨平了老茧;再也不用怕利与义的冲突,灵与肉的相搏。</p><p class="ql-block"> 60岁后,要学会一杯龙井在握,独坐黄昏后。晨曦间,静观满天的朝霞与曙光初露,迎一轮红日冉冉东升;夕阳下,听晚归的鸟雀轻言细语,结伴归巢,啁啁啾啾,呢呢喃喃。领略内中的温馨与从容,让我们羡慕、嫉妒,也让我们回味、留恋。</p><p class="ql-block"> 60岁后,若时间允许,不妨去涉足文房四宝,贪猎些棋琴书画,陶冶情操,抒情达志。闲时约几位驴友骚客一块儿调侃古轶今潮,亦可去伺弄些花草树木,让房前廊下,情趣皍然。欣赏内中的美景,自有一番道不尽的闲情逸趣。</p><p class="ql-block"> 60岁后,我们要在夕阳中把盏渐醉的意境,凝眸飞泻流丹的晚霞,呼吸随风而至的甜甜桂香。亦可品味一杯老酒,独酌、浅尝、深醉,把盏人生,品味生活,让杯中的乾坤自有一份简单,一份糊涂。管它今天、明天、后天,自顾随喜、随叹、随缘。</p><p class="ql-block">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诗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60岁以后的人生是多么惬意,多么随性,多么风光无限,难怪人们说它是黄金时段。当然,这个黄金时段是建立在每个花甲老人生活方面完全能自理的基础上的。</p><p class="ql-block"> 60岁后,要且行且珍惜,生活中要百倍珍惜自己曾经所爱惜的一切人,以及所有疼爱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并与大家一道去共同见证这铺满黄金的二十年。既如斯,就让我们去充分享受这金光闪烁的7200多天,二十年的时光岁月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