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勃勃的比格尔海峡——2018阿根廷旅游(七)

南开之苏堤春晓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8年2月15日下午,我们从乌斯怀亚港口乘船去游览比格尔海峡(Beagle Channel)。</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格尔海峡位于火地岛南端,因达尔文1833∼1834年考察该地时乘坐的“比格尔号”船而得名。这是一条跨过阿根廷和智利、贯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东西走向水道,全长320公里,最宽处10公里,最窄处仅1公里。这是在谷歌地图下载的地图,图中贯穿东西的蓝色水域是比格尔海峡,海峡中的黑色曲线是阿根廷与智利的国界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在比格尔海峡中游览了隶属于阿根廷的四个小岛。这是我们乘坐的游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船时间不长,首先映入视野的是一座黑白间杂的岩石礁。游船靠近之后才看清楚,那些黑白间杂的岩石原来是无数只白颈黑背黑肚皮的海鸟栖息在一起构成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出船舱,首先闻到一股刺鼻的鸟粪臭味。导游说,这是鸟岛,为了保护它的生态环境,游客不许可上岛,只能站在船上观看和拍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船慢慢的环绕鸟岛航行一周。从船上看,鸟岛面积不大,岛上乱石嶙峋、植被稀疏。这个岛上的鸟主要是南极鸬鹚(Cormorant)。鸬鹚是一种大型食鱼游禽,善于潜水,身着黑色为主、带有白色斑纹的羽毛,有金属光泽。它们脖颈灵活,喙长且呈锥形,前端有锐利钩状,便于迅速出击捕鱼;喉下有可伸缩的皮肤喉囊,能暂时储存捕获的鱼。我们在船上,距离岛比较远,拍不到清晰的照片,下图是在网络中借用的鸬鹚鸟图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豹岛比鸟岛略大,但是更加荒凉、乱石堆岸,寸草不生,只看到石头表层生长着一层薄薄的青苔。十几只海豹,懒洋洋地躺在乱石堆上,惬意地享受着夏日午后的悠闲时光。它们对环岛而行的游轮似乎早已司空见惯,不受任何的影响,甚至是不屑于抬眼看一看船上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导游说,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是海豹,只有个别的是海狮。二者差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海狮有外耳,海豹只有耳洞,没有耳部轮廓。其次,海狮前肢较长,像鱼鳍,能够在地面上行走;海豹四肢较短,没有鳍,但有形似猫爪的尖爪,不能行走,只能用肚皮贴着地面爬行。第三,海狮的脖子比较长,可以抬起头来表演顶球,而海豹圆圆肥肥的,脖子很短,无法很快的转动和伸缩,表演顶球之类的节目对海豹来说难度太大了。在城市动物园里表演顶球的应该都是海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在网络中找到的海豹和海狮的图片,图中红圈标识出两者前肢的明显差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上述标准,下面图片中两只有鳍状四肢的应该是海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堆的大部分应该是海豹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灯塔岛是我们在比格尔海峡中参观的第三个岛。这尊坐落在孤岛上灯塔,红白相间的塔身,高不过十余米,看上去简陋和陈旧,同时也感觉苍凉和孤寂,它却是比格尔海峡的标志,也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塔基周围的地面布满海鸟的巢穴。几只远归的海鸟围绕灯塔盘旋翱翔,给苍凉孤寂的灯塔带来了些许生机。或许,这些海鸟也需要灯塔为它们的迁徙提供飞行路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企鹅岛是我们在比格尔海峡中参观的第四座岛。岛上的企鹅品种主要是帽带企鹅,因其头部下面有一条黑色的纹带,使它们看上去好像在戴着盔帽一般而得名,故又称颊带企鹅。由于麦哲伦16世纪初环南美洲大陆航海时首次发现这种企鹅,因此也被称为麦哲伦企鹅。它们的头部呈黑色,腹部和身上的环带则呈白色。一条白色环带呈圆形连接着它们的头顶和下颌,另一条环带则横贯前胸,连接着左右两侧的翅膀根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帽带企鹅通常在近海较浅处觅食,主要食物为小鱼和南极磷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雌企鹅在南极的冬季产卵,每次产2枚。在小企鹅不尚不能自己觅食期间,它们总是站在岸边翘首以待,等父母给它们带回食物。下面视频中满海滩的小企鹅都是在等待父母给他们带来食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刚出生的企鹅宝宝,由于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不能直接进食鱼虾等硬物,小企鹅的父母会将在海里捕捉到的食物先吞进自己的肚子里。这些食物在大企鹅的胃里经过部分消化,形成奶糊状物质。企鹅爸妈上岸后,再将半消化程度的奶糊从嘴巴里吐出来,喂给企鹅宝宝吃。这种方式被称为“反刍”,它确保了企鹅宝宝能够摄取到足够且易于消化的营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游船一侧的船舷旁拍到了帽带企鹅照片之后,听说船头那一侧有两只王企鹅(Aptenodytes),我急忙从人群中挤过去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两只挺着圆滚滚身体的王企鹅,黑白分明的羽毛像是穿着合体的燕尾服,两侧脸颊有逗号形状的橙色斑块,他们身材高大(目测约有1米高),在众多矮小的帽带企鹅中显示出鹤立鸡群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两只王企鹅摇摇晃晃地并肩走着;还时时左顾右盼,似乎是在视察自己的领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围的帽带企鹅主动给王企鹅让路,真像臣民见到国王那般谦恭有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在前面的雄性王企鹅还时不时的停下来,似乎是在倾听旁边的帽带企鹅向它汇报工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我之前不只一次地在不同地方见过各种企鹅,但是仍然感觉这些企鹅很可爱、很漂亮。尤其是王企鹅,很有明星范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在比格尔海峡游览的这几座小岛,都是无人居住的荒岛,但是铺天盖地的鸬鹚、肥硕呆萌的海豹、憨态可掬的企鹅,都在这些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展现了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后续知识补充</b>:从南美回国后,和一位去过南美探险的朋友聊天,他说他见到过帝企鹅;我说我这次也见到了,并给他分享我拍的照片。朋友告诉我,你拍的这是王企鹅,不是帝企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朋友的话让我一头雾水,我原来以为,王企鹅和帝企鹅是同一种企鹅,只不过不同地方的人对其使用不同的称呼。为此,我在网上查找企鹅的分类知识才知道,王企鹅和帝企鹅两者的体型相似,但是差别还是很明显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王企鹅体型相对较小,身高一般在90-100厘米,体重在11-15公斤;而帝企鹅体型大,是企鹅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之一,身高在 90 厘米以上,最大个体可达1.2米甚至更高,体重可达50公斤;其次,成年王企鹅脸颊两侧各有一个“逗号”形状的橘黄色斑块;正如上面照片和视频中所示。而帝企鹅脸颊两侧虽然也有橘黄色斑块,但是其形状不像“逗号”,而像一把毛色由深变浅的刷子。这是我在网络中下载的皇帝企鹅图片,脸颊两侧的黄色刷子很醒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