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看到了信息是公司本部办公楼即将拆除,随之建起新的办公大楼。举办了“忆大院风华,聚此刻聊往昔。”还通知退休员工可以来此处打卡。大院有多座办公楼,这是公司经历风雨几十年的历史记载,这些大楼本身就有一种厚重感。每一座楼都在无声的诉说往日的辉煌。<br> 公司于1958年成立,之后我就随父亲搬进下村生活区,我可以说我是在输变电长大的。我的人生之路也与输变电息息相关,它是我工作的地方,也是我安身立命之处。有着一种浓厚的归宿感。<br> 这个大院有着说不尽的故事。<br> 有一年公司在礼堂里举办交通安全宣讲,请了市交通安全的领导作报告,通过种种事例说明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生产安全这方面紧紧绷紧这根弦。<br> 那时候公司全面开展质量的宣讲和教育。我还记得那次在大礼堂召开全体员工大会,除了在工作中不能停下的岗位,其他人员一律参加。这时候是广州质量管理协会的冯主任,只见他的身材比较高。戴着一顶帽子。他在讲话中阐述它的重要性,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怎样列出解决的方案,如何去实施?成功以后怎样去总结经验,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的层面。<br> 这次质量管理报告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候真的是无巧不成书,多年后在一次的知青活动中见到他,我问他是否来过输变电作报告?他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也是冥冥之中的缘分,他也是我的校友也是海南知青。<br> 我在单位是汽车修理工,工作之余也喜欢写一些工作中的经验之谈,和写一些文章给输变电报和质安通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党办编辑林女士。1991年8月我回到第二故乡,回来后写了一篇《海南之行》,文章才几百字,没有想到她对我的文章感兴趣。她说:“你的文章题材不错,是否可以重新写一篇?内容详细一些。”我说:“没有问题啊。”重写了一篇文章给她,后来文章发表了,引起很大的反响。有些人不相信修理工可以写出这样的文章,林编辑告诉他们的确是我写的。在公司里这样知青的文章是第一篇,也许是最后的一篇。<br>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全国人民都伸出援助之手,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灾民。离退休支部不甘落后,在大院里为地震灾民进行了捐款,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br> 2011年春节前,公司在大院进行了游园活动。在职的,退休的和家属小孩都来参加,得到奖品多少不重要,关键的是大家在此共度快乐时光。这就是公司的凝聚力所在。<br> 2013年12月份,公司有关部门召开了离退休支部改选会议。对于前一届的支部工作作出了充分的肯定,为广大的离退休党员做了很多实际工作。选出了新一届党支部,同时也期望新意届的支部工作更上一层楼。<br> 2020年春节前,离退休五个支部的支委在3号楼前,拍下最后一张集体照。之后离退休党员由街道居委进行管理。<br> 在大院拆除之前,我们来此打卡,大院就是最后的风景线,它在我的心里留下永远的记忆。<br> 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