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虚度的光阴</p><p class="ql-block">(紫雪)</p><p class="ql-block">略萨说:“写作让我们开启另一段平行的人生,让我们得以逃避生活的不如意。”可我已很久没有打开这把钥匙,在完全的生活湍流里沉浮,反而忘却了写作——或者说,正在逃避写作本身。这样的日子,是否算得虚度?也许柴米油盐之外都算虚度吧。</p><p class="ql-block">夜深人静的时候,灵感会来拜访,却又遭遇了懒羊羊的纠缠,于是剩下的就是空白,而不是留白。</p><p class="ql-block">幸有琴馆,蒋老师和古琴都可以让人心静。于是我心安理得,在打发日子中偶尔抬头会看到诗意。</p><p class="ql-block">混沌的退休时光是不需要刻意计划的。日日皆是虚度。但心里莫名的渴望还得到琴馆才能安定。在琴馆不一定是去学琴,更多的时候是去喝茶聊天。从蒋老师的琴声以及言谈举止中获得能量。</p><p class="ql-block">那天上午抽时间去琴馆呆了一会儿,看蒋老师细细清扫后院的竹叶,又用大缸里的水徐徐浇花。她那么娴雅。在木绣球花开的日子,静静陪陪后院的花草,便觉得享受了春天的浪漫与温柔。穿素色中式衣衫的女子,似乎是我治愈系的思念,从古代穿越而来。那个时辰款款而过,留给我的是一种静心的修为。在琴馆,抚一抚古琴,再看看蒋老师用心布置的环境,喝杯茶,闲聊天,时间总是匆匆。</p><p class="ql-block">蒋老师是个爱读书的人,天天手不释卷。动手能力又强,泡茶、插花皆有天然妙趣。和她在一起很让人舒服。而且她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经常组织小型的琴人雅集。秋天,在银杏叶飘飞的慧光寺寻幽访古,可惜我未同行。但那深秋的唯美,如《秋风词》般让人沉醉。冬夜,一枝硕大的腊梅相伴,琴馆便添了温馨。一曲《桃园》,与成都的琴友共情。春天,在杏花开放的农家小院探春。乡野闻琴,雅人深致。谷雨之日,大晴。晚上,我们在嘉陵江边养心亭下,星空漫漫,对岸万家灯火中白塔倒映江心,夜风清凉,琴声幽美。江水缓缓,草地柔柔,我们只需静静感受天地人琴之间的和谐。</p><p class="ql-block">小师妹看到流星飞过,蒋老师说:“太幸运了!岂不是银河在徽位里流淌?永恒瞬刻平安喜乐。琴声揉碎水波,星光落满裙边。甚好。”诗意之人,清风般自在。</p><p class="ql-block">近日又在大师兄的小院雅集。大师兄是都市中的隐者,像一曲《仙翁操》。他在近郊租了一处院落,养花种草,习古饮茶,拥有让人羡慕的灵魂自由。</p><p class="ql-block">弹琴、品茶、撸猫,听蒋老师从细微处指导,如沐春风。不觉夜深人静。乡间小路隐有虫鸣蛙唱。</p><p class="ql-block">才女安然师妹有诗云:</p><p class="ql-block">《夏夜清风小苑雅集》</p><p class="ql-block">风轻小院深,古木伴苍藤。</p><p class="ql-block">冰弦摇素魄,素瓷泛玄溟。</p><p class="ql-block">竹影分茶语,狸奴卧石棱。</p><p class="ql-block">幽趣盈虚室,不觉夜渐深。</p><p class="ql-block">那些留在记忆中的照片和视频,都是我的珍宝。毕竟有些东西可以抵消平庸的日常。</p><p class="ql-block">从菜市场回家,一手拖菜篮,一手抱束花。烟火人间,还得有琴声冲淡。所谓琴棋书画,诗酒趁年华。满地六便士,我们却只看见月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