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序 言</p><p class="ql-block">告别珠峰脚下那个佛系安宁的王国 - 尼泊尔,我们按计划飞往印度北部重镇阿姆利则(Amritsar)。这座城市与巴基斯坦接壤,是印巴边境最具标志性的所在。</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印度与巴基斯坦原是一体。1947年,英国结束殖民统治,总督蒙巴顿一锤定音,将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划为巴基斯坦,信仰印度教的地区归为印度。两个新生国家就此仓促诞生,却也埋下了克什米尔归属未定的“地雷”。直至今日,宗教、民族与领土之争仍如星火燎原,在这片“雷区”燃烧不息,使得印巴两国至今难以言和。</p><p class="ql-block">我们此行重要目的之一,便是探访如今在网络上爆火的印巴边境降旗仪式。地点位于距阿姆利则一小时车程的瓦加口岸(Wagah Border),这是印巴之间最著名、最正式、也是唯一对普通人开放的陆路口岸。</p><p class="ql-block">我们也始终好奇:为何偏偏印巴边境会每天上演这样一场“肌肉秀”?环顾全球,敌对国家众多,边境线亦绵延交错,但像印巴这样每日雷打不动地表演“互瞪眼+高抬腿”的降旗仪式,恐怕全球也仅此一家。为此一游,我们心甘情愿,确实感觉值得!</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阿姆利则虽是边陲小城,却是锡克族的大本营。走在街头,彩巾包头几乎成了当地男子的标配,不论老幼,皆色彩鲜亮,帅气十足。</p><p class="ql-block">令人意外的是,这里的城建几无高楼大厦,街道也还算干净,给人一种朴素而有秩序的感觉,我们对它的影响好过新德里和孟买。</p><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一座文化、宗教、历史浓缩版的城市。最著名的地标是金庙,它是锡克教徒心中的圣地。在此生活的人们,必须严格遵守宗教戒律,所有的规矩都会落实在言行的方方面面,毫不含糊。</p><p class="ql-block">在金庙周边,我们见到了不少外国游客,肤色各异,而亚裔面孔似乎就我们一行最为 “显眼” 了。</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投宿在锡克族聚居的老城,自然少了清晨伊斯兰广播祈祷的骚扰。但我们依旧早起早出,悠闲地穿行在这片中世纪风貌尚存的街区。古城虽为穷街陋巷,却打扫得也还干净利落,空气也比印度中部与南方来得清爽些。</p><p class="ql-block">老街的店铺陆续开门,一阵香气扑鼻而来,前方的大饼店已是烟火正浓。让人倍感亲切的,是那炉灶与烧饼的做法,竟与我们家乡阿拉弄堂口的大饼摊颇为相似。</p><p class="ql-block">古城一条主街可直通金庙,两侧商铺林立,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因锡克教戒烟戒酒、不食肉类,街上亦不见相关店铺售卖,甚至麦当劳的汉堡牛肉馅都是采用素食材料替代。</p><p class="ql-block">走在街上的锡克族人衣着颇为讲究,包头巾的款色也花样繁多,尤以年长者最为引人注目。他们长须飘然,气质儒雅,不少人还欣然应允与游人合影,如此善解人意地待客,着实令外来的游人频生好感。</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名噪一时的印巴边境降旗仪式(Wagah Border </p><p class="ql-block">Retreat Ceremony),最早可追溯至1959年,由印度与巴基斯坦边防部队联合执行,象征两国的军队威仪与国家尊严。</p><p class="ql-block">然而,这场原本庄严肃穆的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一场对抗式的“肌肉秀”:双方士兵高抬腿、怒目而视,动作极为夸张,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彼此既要比拼军威,也要彰显民族自豪感。</p><p class="ql-block">这场每日上演的“肌肉秀”,常年吸引大批观众,观礼台往往座无虚席。两国民众分别坐在各自一侧,挥旗呐喊,情绪高涨,气氛堪比一场国际球赛。政治意味与娱乐效果,在此奇妙地交织在一起,造就了全球少见的边境“表演”。</p><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如此规模的活动,当地组织者却分文不收。如果你持外国护照,或者拥有一张明显不是本地人的脸孔,就还有机会被请进VIP贵宾席。我们这次就享受了这样的待遇,自然是受宠若惊,喜出望外。</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这种场合,民族自豪感,或者说民粹主义的情绪,几乎是自发而近乎疯狂的,尤其是在印度一侧。两侧观众席上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人们挥舞国旗,高喊口号,声势如浪,一切都显得极富感染力,却又带着一种情绪过载的张狂。那一刻,你很难判断他们是在为祖国喝彩?还是在借助这场表演来释放某种积压已久的情绪?</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视频:降旗入场仪式</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视频:降旗退场仪式</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尽管印巴边境那场“肌肉秀”般的降旗仪式,确实足够精彩、足够热闹,甚至不乏几分荒诞喜感,但真正震撼人心的,却是在我们参观金庙之后,发自内心深处的久久回响。</p><p class="ql-block">这座始建于17世纪、又在19世纪重修的圣殿,由750公斤黄金装饰而成,光华璀璨,气势恢弘。然而,真正打动我们的,绝非它金碧辉煌的外表,而是那份悲天悯人、济世成仁的宗教信仰与胸襟。</p><p class="ql-block">金庙,是锡克教徒心中的圣地,却从不设门槛。它敞开怀抱,欢迎每一位踏入者,无论信仰、无论阶层。庙宇中设有大型社区食堂,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免费热食和简易住处,尤其毫无保留地向贫苦者倾注最大的关怀。这种不问出身、不求回报的博爱精神,放眼古今中外,恐怕很难找得到第二个有如此无私而恒久的</p><p class="ql-block">“朗格尔” (锡克语:免费食堂)。</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为了避开白天人头攒动的朝拜人潮与络绎不绝的游客,我们清晨5:30便出发,前往金庙的社区食堂,亲身体验那传说中的“朗格尔”精神。</p><p class="ql-block">步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碧辉煌、庄严宏伟的建筑群。金庙巍然矗立,倒映在中央的湖面之上,浮光跃金,华丽夺目。四周塔柱整齐对称,霓虹灯光下更显瑰丽,整座金庙显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奢华气派。</p><p class="ql-block">然而,与这份辉煌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庙宇回廊间、廊柱过道下那一排排睡躺的人影。他们多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却在这里找到了片刻的安稳与温暖。信仰的庇佑,不仅照耀着神圣的金殿,也悄无声息地落在了这些最卑微人的身上。</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由于来得极早,几乎不用排队,我们在入口处领取了碗具,便随人流步入食堂。偌大的空间,足有几千平方米,地面干净整洁。众人依次而坐,席地而食,秩序井然。</p><p class="ql-block">片刻之间,志愿者已将干粮与热汤分发至手中。食物虽简单清淡,却清香可口,暖意融融。整个食堂里几乎听不到喧哗声,只有勺碗轻响与细碎交谈。</p><p class="ql-block">饭毕,碗盘自觉归还即可离开;若仍未饱腹,也可静坐原处,等待下一轮送餐。这里没有催促,也无人打量,一切自然而然。</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走出食堂,我们不禁心生好奇,想一探究竟:这个全年无休,每天24小时为上万人提供免费食物的厨房,到底是啥模样的?正当我们一行人在庙区内四下张望时,一位看起来像是管理员的男子注意到了我们。他显然看懂了我们的疑问,便热情地自告奋勇,带我们进去厨房参观。</p><p class="ql-block">厨房面积同样宽敞,已有几十位志愿者在忙碌。他一边带路,一边介绍:这里的食材和设备全靠善款捐助,所有工作人员也都是义工。厨房以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操作,十几口硕大的钢锅正在炊煮和清洗,整体环境干净卫生,管理有序,这个场景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p><p class="ql-block">然而,更让我们动容的,是那位接待者始终如一的谦和。他全程陪同讲解,没有一句话暗示或提及“捐款”。直到参观结束,他也未多言,便悄然离去。这让我们原本准备好了的,以表示敬意与感谢之情的捐款,却连投放在何处都无从得知。</p><p class="ql-block">这时我想:真正有信仰的人,大抵如此:不言回报,不邀功劳,只是默默地行善积德。</p><p class="ql-block">这一刻,也让我们内心充满敬意与感动:在这个嘈杂世界中,还真有这样一群人,用行动诠释着信仰的理念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走出社区食堂,来到金庙正殿参观时,门外早已排起长队。我们便加入朝圣者静默的行列,随着队伍缓缓向前移动。不远处传来阵阵梵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烛气息,天色渐明,金顶在晨光中熠熠生辉,那座金碧辉煌的大门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靠近大门时,赫然可见“禁止拍照”的警示牌,提醒人们,在此须放下俗念,以诚礼敬。我们也只好默默收起相机,随着人流,一步步走进这座圣殿的内里 ……</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接近金庙主殿时,队伍自然而然分成两列:左侧是为祈愿而来,右侧则是静静观望而过。主殿并不宽敞,正中央供奉着主神雕像。一个长者盘坐其前,飘须微动,口中低沉而有磁性地念诵祷文,身旁则是一队吹奏弹唱的乐师,伴随着庄严的梵音,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氛围。殿中还站着几位壮汉,警觉地巡视着,防止游人偷偷拍照,守护着这里的隐私与秩序。</p><p class="ql-block">走出主殿,仍有一些人久久不愿离去。他们意犹未尽,席地而坐,垂首默然。也许是在平复方才心中的澎湃,也许仍然沉浸在虔敬的默祷之中 ……</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阿姆利则,虽然远在印度边陲,却是一个无比值得一游的城市。这里既是 “肌肉秀” 的展示场,也是 “佛性美” 的栖息地。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印度文化刚与柔、力与爱的两种极致。在这片土地上,我们触摸到了人性的温度,也见证<span style="font-size:18px;">了宗教的庄严,</span></p><p class="ql-block">再见了,阿姆利则,我们带不走金庙的辉煌,却将那一碗温热的汤,和那句未曾说出口的感谢,深深地藏于我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