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四月,在四川屏山小鸟塘拍摄到矛纹草鹛,加新一种小鸟,分享给朋友们……</p> <p class="ql-block">矛纹草鹛是噪眉科、草鹛属中型鸟类,体长25-29厘米。头顶和上体暗栗褐色具灰色或棕白色羽缘。形成栗褐色或灰色纵纹。下体棕白色或淡黄色,胸和两胁具暗色纵纹,髭纹黑色。尾褐色具黑色横斑。虹膜白色、黄白色、黄色至橙黄色,嘴黑褐色至角褐色,脚角褐色。</p> <p class="ql-block">食性较杂,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植物叶、芽、果实和种子为食。所吃昆虫主要有金龟甲、蚂蚁、甲虫、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昆虫和其他昆虫,植物性食物主要有野生植物果实、种子、草籽、花、玉米、荞麦、芝麻和高粱等。</p> <p class="ql-block">留鸟。喜结群,除繁殖期外,常成小群活动,多活动在林内或林缘灌木丛和高草丛中,尤其喜欢在有稀疏树木的开阔地带灌丛和草丛中活动和觅食。性活泼,常在灌丛或高草丛间跳跃穿梭,也在地上奔跑和觅食。一般较少飞翔,常边走边鸣叫,叫声嘈杂,似‘唧、唧、唧’或‘嘟、嘟、嘟’的声音,群中个体间即通过彼此的叫声保持联系。繁殖期间也能发出响亮动听的鸣声,其声似‘偶-飞、偶-飞…’连续的双音节声音。</p> <p class="ql-block">矛纹草鹛繁殖期在4-6月,最早在3月末即已开始繁殖,在贵州5月上旬即见有幼鸟出巢。营巢于灌丛中,巢呈杯状,主要由枯草茎、叶构成,内垫有细草茎和草根。每窝产卵3-4枚,卵蓝色、具暗色斑点,卵为尖卵圆形,大小为27.3毫米×20.3毫米。</p> <p class="ql-block">矛纹草鹛主要栖息于稀树灌丛草坡、竹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和林缘灌丛中,海拔高度从山脚平原一直到3700米左右的森林地带,在西藏甚至出现在海拔3900-4200米处有稀疏树木的开阔。</p> <p class="ql-block">分布于中国、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和缅甸北部。在中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各地,北至甘肃、陕西南部、四川、湖北,南至福建、广东、香港、广西,西至贵州、四川、云南和西藏东南部。</p> <p class="ql-block">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p><p class="ql-block">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这是矛纹草鹛和灰胸竹鸡一起进食场景……</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祝福四川屏山大山里的矛纹草鹛鸟儿们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特别说明本文矛纹草鹛习性均来自百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