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樱花绽放的季节,陈唯、燕子夫妇约我和媳妇儿到浦口火车站旧址游玩,目的也单纯,重温鸭油小烧饼的香甜。浦口火车站是朱自清代表散文《背影》发生地,也是琼瑶小说《烟雨濛濛》改编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取景地,极具文艺气息和民国风情。</p> <p class="ql-block"> 花团锦簇的旖旎春光里,伸向远方褐锈的铁轨,从法桐掩映的人行天桥下穿过,让这片韵味十足的区域,更添十分魅力。四个吃货除了我用眼睛看路,还有意识感受历史遗存,抓拍了几张照片,那三位简直是用鼻子探路,步伐坚定,不带一丝拖泥带水,捕捉着空气里的香味,直奔鸭油小烧饼的店面而去。</p> <p class="ql-block"> 印象中,第一次遇见鸭油小烧饼,应该是2018年3月下旬,也是樱花绽放的季节,也是与陈唯、燕子同行。那时的浦口火车站旧址还没有改造,破旧大马路两侧的店面正在搬迁,少有开门营业。一辆载着烤炉和面案的拖板车,周围挤满了人,在冷清的道边很是突兀。做生意的一对五十出头的夫妻,配合极娴熟,犹如快镜头,一看就是多年默契。很便宜,一元三饼,确实小,一口一个,咸甜两味,酥香醇厚,好吃极了。隔周,女儿兴趣班上课间隙,我又只身过江前往,只为这口美味。后来,专程去过几次,直至疫情开始到现在再未光顾,甚至有些淡忘了。</p> <p class="ql-block"> 过铁道口往浦口公园方向约三四百米,看见人员集聚,一阵风吹过,带来浓浓鸭油味混着淡淡焦糊香,竟有些激动,多年未见的老友啊。拖板车已换作七八平方的门面,烤炉和面案应该还是几年前的,如同老板夫妇,多少上了些年纪。右侧门框上挂着硬纸板,已熏的油灰,上书:天桥小烧饼,一元一个,两元起买。</p> <p class="ql-block"> 哦?有名字了!天桥,一定是法桐掩映下的浦口站人行天桥了,地理坐标鲜明,好听好记,不错的命名!小饼价格涨了三倍,个头也大了不少,原来一口一个,现在两口一个吧,老板还算厚道。顺手拿一个刚出炉的试吃,味蕾记忆瞬间恢复,还是那个口感、味道,一点没变。</p> <p class="ql-block"> 这对颇具匠人精神的夫妇,配合依旧无比默契。女的揪剂子,包馅儿,擀饼坯;男的刷油、撒芝麻、帖炉烤、收饼子。顾客络绎不绝,购买力也强,始终处于断货状态,有的抱怨等太久了,但夫妻俩不为所动,有条不紊保证质量。先买了四十个小饼,到对面浦口公园溜达了一圈,嗅着樱花吃着烧饼,香上加香。</p> <p class="ql-block"> 不多时便去了一多半,想想不甘心,返回又去买,已起了长队,耐心坐下看加工,看形形色色的人。一个五六岁的胖小子,直勾勾盯着烤炉,不停咽着口水,接过烧饼时,眼里满是光,那种纯粹的满足与兴奋,实在憨萌到了极点。这美味的鸭油小烧饼,显然已征服了孩童的味蕾,这种记忆犹如妈妈做的饭,恐怕要陪伴他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 天桥小烧饼比想象中有名,今年大年初二我携家人造访浦口火车站旧址,写了《背影之后》的小文,提到这个烧饼摊,居然不少朋友都知道。郭仪还告诉我:鸭油小烧饼门面在街区P3停车场对面。看来,烟火气永远都是最慰凡人心的,再文艺的地方也不能免俗。</p> <p class="ql-block"> 我觉得挺好,毕竟饿着肚子寡淡的文艺,实在缺乏吸引力。如今,浦口火车站旧址俨然成了打卡的好去处,人气聚集一定带来不错的买卖,但愿这对夫妻不会为此所累。为了随时解馋,希望天桥小烧饼店能够开到洪武路、太平北路来,因为那里也有天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