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惠山古镇(一)

海春居士

惠山古镇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市区,因地临惠泉山麓而得名。惠山古镇至今已有3500年左右的历史,现存古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造,近些年进行了大规模修复。 在古镇20万平方米面积的范围内,聚集了100多处以明、清祠堂花园、会馆会所为主体的古建筑群落,是无锡历史文化积淀最为深厚、人文景观最为丰富,集山水旅游、人文休闲、文化欣赏于一体的原生态风景区,享有“无锡露天博物馆”的美誉。 惠山古镇以祠堂而出名,其中有钦定官设的祠堂、民间联宗立庙所建的祠堂两大类别,共分有神祠、先贤祠、墓祠、寺院祠、贞节祠、宗祠、专祠、书院祠、园林祠、行会祠等十大类共二十二种祠堂的完整系列和七十多个姓氏,主祀、配祀。人物数量之多、建筑密度之大、祠堂类型之全,为国内外所罕见。 古华山门,是锡惠公园的老入口。 古惠山寺山门。山门上挂有乾隆皇帝钦题、李可染书写的《江南第一山》匾额 和《锡惠胜境》匾额,门内是锡惠公园的名胜古迹区,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景点都在其中。 左边是惠山横街。 惠山横街上的“山色溪光”照壁。照壁背面院内是寄畅园。当年康熙南巡,下塌秦园(寄畅园),见山涧泉水淙淙,一片仙境景象,欣然题写了“山色溪光”四字。 右边是锡惠公园自然风景区的秀璋门入口。 对面是绣嶂街和惠山直街。 古惠山寺山门前立有两座经幢,分别是建于唐代乾符三年(876年)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和建于宋代熙宁三年(107年)的《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经幢,都是被保留下来的珍贵文物。 秀璋街头耸立着一座戏楼,名为绣嶂阁。绣嶂阁为典型的阁楼式建筑,底层架空。被辟为戏台。上层则设隔扇和栏杆回廊,两重飞檐翼然。戏台额悬吴昌硕所题《天然神均》匾。楹联为“地灵人秀诞豪杰,鸟度云行阅古今”。阁上尚留“抛绣球招驸马”横幅,点明此处曾上演诱人的传统游戏。 “人杰地灵牌坊”是明代为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兴建的。邹迪光曾主持科考,可谓桃李满天下,后被诬陷而罢官回家之时,有近千门生为他送行,并且在此为他建造了这个牌坊,所以这个牌坊又叫“千人报德坊”。建国后曾被推倒,石构件全部就地掩埋,近年挖出后原地恢复。 牌坊的背面。 人杰地灵牌坊旁是“龙头下”,其实就是一个“承水井”,惠山的泉水通过地下的暗渠,依次流入“天下第二泉”的方池、惠山寺的金莲池、寄畅园的锦汇漪,然后汇集于此,再通过龙头流入龙头河,最后通过龙头河注入大运河。 宋儒祠堂位于绣璋街40号,是惠山古镇极富文化底蕴的一座建筑。 宋儒是指宋龙图阁学士袁植,贵州麻江县人。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袭职,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礼部精缮司主事。 范文正公祠由裔孙范章辂于乾隆五十年请建,祠址原为明谈恺惠麓小圃故址,门厅前设有一对抱鼓石。 公祠主祀宋副相太师魏国公范仲淹,祔祀元迁锡始祖、儒学提举范唏文(范晞文是范仲淹的曾孙)。 “敦叙堂”内有范仲淹像,上悬《德行传家》匾额。 “后乐堂”是范文正公祠中的主堂,面阔五间,单檐歇山卷棚顶,四面出廊。 堂内梁枋上悬有“济世良相”匾额,堂中太师壁正面是明代大书画家文征明书写的《岳阳楼记》,背面是岳阳楼全景图。 后乐堂西侧是长廊。 长廊转折处的“先忧亭”。 堂东甬道沿东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行书砖雕。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为官者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对人民的关爱。 庭院廊道。 最后面是“报本堂”,是范氏后人为表达对范仲淹及其家族根源的感恩与追思而建,承载着范氏家族对祖先品德、功业的尊崇和传承,也体现了后人对范仲淹所代表的精神价值的铭记和敬仰。。 报本堂东侧有“浚泉亭”和古井一口,亭子因古井而得名,且惠山多名泉,古井内就是泉水。 虞薇山先生祠和薇山书院遗址。虞荐发,人称“薇山先生”,宋亡,定居无锡,他既是薇山书院的创办人和主教习,也是这座堂名为“鹿野堂”祠堂的祀主。<br> 顾可久祠。顾可久(1485-1561年),无锡人。明正德九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为官耿直敢谏,曾两遭廷杖,是明代有名的刚直之臣。 雕塑《顾可久与海瑞》。海瑞是顾可久最得意的门生。隆庆四年海瑞任应天巡抚时,为追怀老师,奏檄建祠。 顾可久祠自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建祠至今,已近440年的历史。其间,顾氏族人先后对祠堂进行过七次大的修葺。 其中,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顾可久八世孙顾光旭修葺祖祠力度最盛。他购得祠后空地一块,先筑五楹祠楼一座,楼下供奉顾氏由苏州迁锡后的各位列祖,楼上奉祀汉三国东吴醴陵侯顾雍等三位先祖。这 是“宝忠堂”。 顾氏家训。 顾光旭还从北禅寺巷顾可久故居迁来一块奇石,并在石上刻了五言诗两首,因年代久远,现已模糊不清。 此石因形状奇特,酷似双手握朝笏的伟岸丈夫,故名“丈人峰”,现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丈人峰东侧的“拜石山房”,西侧的松风阁,也都是顾光旭始建。 顾祠内现辟有“惠山古镇记忆馆”。 祠内还立有清代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礼部尚书汤斌撰写的“平反昭雪”石碑。在祠门外,另有照壁一座,上书“忠君爱国”四个大字。 "陆宣公祠"始建于宋朝,是惠山古镇祠堂群中6个宰相祠堂之一,也是无锡陆氏后裔祭祀、追思唐代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陆贽以及陆氏先贤的宗祠,还是无锡陆氏祠堂的总祠。 门上高悬乾隆御赐牌匾《世代忠良》和《内相经纶》 。 陆宣公祠距古华山门仅百米之遥,“仰贤堂”为总堂号,意谓敬仰前贤之意。 内有“学为帝师”横匾和红木家具。后面还有小桥流水和戏台,是古镇保留比较完整的祠堂之一。 这里是清孝里古街,街口立有一座“清孝”照壁。“清孝”二字蕴含着清正、孝顺等价值理念,“清孝”照壁是古镇宣扬传统美德、教化民众的一种体现,提醒人们要秉持清正廉洁的品格和孝顺长辈的品德。 照壁后面是四角翼然的“申明亭”。 申明亭始建于明洪武五年。申明亭在明代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不仅是张贴布告、谕旨的“布告栏”,还具备记录违法者过错、审理地方诉讼等作用,反映了古代“乡治”和“无讼”的追求。“清孝”照壁与申明亭相邻,在文化意义上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注重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的氛围,成为惠山古镇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 照壁对面的“倪云林先生祠”是为纪念元代著名画家倪瓒(1301-1374年)而建。祠门上有白底黑字的《倪云林先生祠》横匾。门厅内悬《功在人心》匾额。 《廉顽立懦》匾额。“廉顽立懦”出自《孟子·万章》:“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此匾额体现出倪瓒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峻洁的操守,其行为和品格能够激励那些贪婪的人变得廉洁,使懦弱的人树立起志向。 小院后为面阔三间的“思敬堂”,门前有《帝锡德音》匾额。东侧为园林,辟莲池,旁有琴舫,树木花草奇石点缀其间。 杨观察公祠,祀殉难酆都知县杨梦槎,清嘉庆二年奉建。杨梦槎是乾隆二十一年举人,酆都知县,以炮局随定边将军远征金川,败后劝降不从,以装填过量火药炸裂炮身而致围观贼寇死伤极多,其亦罹难。祠堂现辟为“惠山书局”。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未完待续—</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