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22日,第四天。</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行程,继续在南岛的西部,一路向南。目标是皇后镇。</p> <p class="ql-block"> 上午8:30出发,须长途驱车4个小时。第一站瓦纳卡。第二站克伦威尔小镇。第三站箭镇。第四站皇后镇。</p> <p class="ql-block"> 1、瓦纳卡湖</p> <p class="ql-block"> 早上8:28,出发之前。福克斯冰川小镇。</p><p class="ql-block"> 大街上空无一人。偶尔间有车驶过。</p> <p class="ql-block"> 新西兰美丽的乡村景色。</p><p class="ql-block"> 周导说,新西兰漫山遍野的绿色牧草,都是英国殖民者种植起来的。大体算来,前后种植了7种牧草。现在,新西兰的牧草还可以出口。偶尔在路边田里散放或堆叠的1米多直径的圆柱体草捆,市场上价值100多新币。</p> <p class="ql-block"> 途中,下车休息了一次。</p><p class="ql-block"> 12:30,抵临瓦纳卡。</p><p class="ql-block"> 加油站。</p> <p class="ql-block"> 进入市区。</p> <p class="ql-block"> 连体三角形房屋。</p> <p class="ql-block"> 树荫下的餐馆。</p> <p class="ql-block"> 街头的休闲人群。</p> <p class="ql-block"> 架着三辆自行车的越野车。</p><p class="ql-block"> 城市的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周导将旅行车停在湖边。</p><p class="ql-block"> 我们下车。</p> <p class="ql-block"> 一位女子在训练她的狗狗。她将一根木棍丢进水里,狗狗跳进湖水,将木棍叼回来。</p> <p class="ql-block"> 一位男子划着独木舟,向湖边靠过来。</p> <p class="ql-block"> 逆光下,一个男子可能是跟他的女儿一起,牵着狗狗在湖边走过。</p> <p class="ql-block"> 两个成人与一个孩子,坐在湖边面对着湖景。</p> <p class="ql-block"> 右前方,远处的山头白云缭绕。</p> <p class="ql-block"> 左前方,大朵的白云压在另一座山头。</p> <p class="ql-block"> 近处的湖里,一群人在玩水。</p> <p class="ql-block"> 拉近看,像是母亲和她的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 瓦纳卡湖是新西兰的第四大湖。它位于新西兰南岛的中西部,地处南阿尔卑斯山的东麓,为冰川堰塞湖。在它的出口处有水闸,用来调节水位并发电。</p> <p class="ql-block"> 瓦纳卡湖四面环山,中间有两个完美湖泊。位于瓦纳卡湖东边、与之并列的是哈威亚湖。</p><p class="ql-block"> 几个世纪的冰川活动成就了瓦纳卡湖和哈威亚湖。</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的左边和右边,迎面正对着湖面的,各有一大排高耸的、有着金色树叶的林带。</p><p class="ql-block"> 这是右边的大排。</p> <p class="ql-block"> 这是左边的大排。</p><p class="ql-block"> 两边的大树同时还朝向阳光。</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南半球。中午的太阳应该在北边。</p> <p class="ql-block"> 湖边有宽阔的滩地。外来的及本地的游客惬意地在散步、观景。</p> <p class="ql-block"> 瓦纳卡湖的南岸有蜿蜒的观光栈道。有一些步道则始于哈威亚湖。</p> <p class="ql-block"> 清澈湛蓝的湖水是航海者和喷射快艇爱好者喜爱的内陆海。</p><p class="ql-block"> 据说,沿着25公里长的风景步行道穿过卡德罗纳谷,可以到达在历史上曾经的淘金地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2年,瓦纳卡湖曾被票选为世界前十大旅游地点。这里是高空弹跳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朝湖岸的左边走去。去寻找传说中的“孤独的树”。</p> <p class="ql-block"> 弧形的湖岸线伸向远方。离湖岸并不远的那棵树隐约可见。</p> <p class="ql-block"> 周导只是说,自从这里成了旅游景区,那棵树就成名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好像更在乎这一大排高耸挺拔茂密金灿灿的树林带。</p> <p class="ql-block"> 螳螂在前黄雀在后。</p> <p class="ql-block"> 学艺途中的同窗。</p> <p class="ql-block"> 嵌入金色墙面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师生仨。</span></p> <p class="ql-block"> 穿越在林间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走近那棵著名的树。</p><p class="ql-block"> 它的孤独,是它拥有无数粉丝的理由。</p><p class="ql-block"> 这个孩子,当他还未品尝孤独之况味的童年时代,就被他父亲带来接受关于孤独的启蒙?</p> <p class="ql-block"> 它浸泡在水里,却未被淹死。它是活着的。活着的生命,就会有感觉。</p><p class="ql-block"> 有研究表明,植物的生命同样拥有感觉。只是绝大多数的人类不能与它们共情,只因为两者不在同一个生命的维度上?</p> <p class="ql-block"> 不过,它的孤独声名远播,无论是为打卡而慕名前来的旅游者,还是对“孤独”无动于衷的匆匆过客,甚或是多少拥有了自己对“孤独”的领悟、当下只不过是想借助于它而丰富对瓦纳卡湖的欣赏者,都在举着手机对准着它。</p> <p class="ql-block"> 那露出水面一截的主干优雅地伸向右方。由若干细枝及细细枝在蓝色天幕上勾勒出的形体轮廓,可以说是丰满并精致的。</p><p class="ql-block"> 只不过还是觉得从整体上讲,它的重心有点偏右。当然,它不会向右倾倒。水面之下的结构肯定会维持它的整体平衡。</p><p class="ql-block"> 也许,它就是要用那种似倒未倒且绝不会倒的姿势引人同情?获取欣赏?</p> <p class="ql-block"> 阳光在它身后的水面上撒下一地碎银,山顶的一缕棉絮般的白云挂着它的树梢。那是要将它稍稍拉向左面、以求平衡吗?</p> <p class="ql-block"> 在宽阔的水面上,它的确形单影只。不过,它可以孤单,也可以孤芳自赏;它可以孤独,也可以傲视众生。甚至,<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可以自卑,却已拥有了无数异类的关注;它可以不满,却已在同类中胜过了无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总之,就感觉而言,任何一种消极的念头,转瞬都可以被另一种积极的念头取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再说,除了感觉,它还能感知什么?设想它有感觉,不已经是对它的极大尊重了?</span></p> <p class="ql-block"> 同样,如果以空旷的水面为背景,它会显得孤独;如果以自然及人类的世界为参照,它已是万物之一了。</p><p class="ql-block"> 它还想要什么?它还能要什么?</p> <p class="ql-block"> 还是与游客相互为荣,共同构建和谐世界吧。</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回到了金色的树林里。</p><p class="ql-block"> 满地的金黄树叶,铺垫起有点柔软的林中路。</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一处面积宽大的树根中间,可以想象在它之上曾经树立过的伟岸形象,也可以体验被四周现在继续伟岸的大树们包围着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两棵大树间的蓝色湖面,划着单人双桨小船的运动者。大自然的每一个片段,都有它独具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林木间、阳光下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了美丽的湖面,林间的陆地同样美好。</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群绝不孤独的大树。可是,有多少旅游杂志会介绍它们?</p><p class="ql-block"> 所以,又是一个悖论:孤独的被人关注,它却依然声称自己孤独;不孤独的没人注意,它们也许才是真正的孤独者。</p> <p class="ql-block"> 那些投身大自然的“孤独”的骑行者,从来不在乎自己是否孤独。</p><p class="ql-block"> 不是有一本著名的旅游杂志,它的名字就叫《孤独星球》吗?有谁能说得清,它起名“孤独”,用意为何?卖惨、博同情、吸粉丝,还是从“孤独”感中汲取自尊、自强、自我奋进?说到底,人类就是一种孤独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湖边的雕像。一位孤独地守护着瓦纳卡湖的女孩。她是生命之源泉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然后去午餐。</p><p class="ql-block"> 从餐馆二楼观赏瓦纳卡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 然后告别瓦纳卡。</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过了。又离开了。瓦纳卡依然故我,没有任何人留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2、克伦威尔水果小镇</p> <p class="ql-block"> 在新西兰的全国地图上,没找到克伦威尔小镇。我们的行程表里说它是皇后镇的门户。而在介绍皇后镇的旅游小册子里,瓦纳卡已然是属于皇后镇的范畴了。</p> <p class="ql-block"> 1862年,在这里也发现了金矿。原本的荒芜之地,涌入数千名淘金者,发展起了小镇。</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金矿枯竭了。定居在这里的淘金者却并没有放弃这个小镇,而是发展起了水果种植业。</p><p class="ql-block"> 由于当地的降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夏季昼夜温差大。为生产优质的水果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里盛产樱桃、葡萄、杏、油桃、桃、李子、梅子、苹果、梨和车厘子等。</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一家售卖水果的商店附近停车。大家入内参观,选购。</p> <p class="ql-block"> 陈列水果的货架中央,摆放着怒放的鲜花。</p> <p class="ql-block"> 那边的也是。</p> <p class="ql-block"> 商店门外的小花园。</p> <p class="ql-block"> 3、箭镇</p> <p class="ql-block"> 箭镇(地图上名为阿罗顿)位于皇后镇东北21公里处。据说,深秋之际,箭镇是全新西兰最美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1862年,这里也发现了黄金,小镇一度繁荣起来。</p><p class="ql-block"> 据说,有60多处19世纪以来的历史建筑立于街道两旁。而主要大街白金汉街则保存着当年的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 坐落在箭镇的湖区博物馆被称为是新西兰小博物馆之最。当年数千名中国矿工居住的简陋小村庄仍在。</p> <p class="ql-block"> 周导带着我们走与白金汉街平行的另一条路,去看当年华人淘金者的定居点。</p> <p class="ql-block"> 文字展板上,用中文书写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我和蔡老师走上一面小坡,去参观淘金者小屋。小屋的铁皮屋顶,好像未必是当年使用的建材。</p> <p class="ql-block"> 从中间的门进去,左右两边各有房间。</p><p class="ql-block"> 这是左边的两个房间。里面石板铺地,没有任何陈列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右边的套间,也分两个房间。同样石板铺地,空空如也。</p> <p class="ql-block"> 另一块展板。上面介绍了淘金时代结束后华人淘金者的去向:有的回家,有的留下来,有的融入了当地的社会。当然,肯定也会有失败者。</p> <p class="ql-block"> 部分团友继续前行,寻觅箭镇的秋色。</p> <p class="ql-block"> 集合时间已近。我们走上返程路。</p><p class="ql-block"> 上坡。去走白金汉街。</p> <p class="ql-block"> 箭镇的秋景。色彩之丰富,果然不同寻常。</p> <p class="ql-block"> 一大团火红的色彩,闯入了碧蓝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 白金汉街的长度,仅300米左右。街两边的建筑,几乎都不相连。就像在美国西部电影中看到的早期小镇的格局。当然,房屋的装修效果是现代的。</p> <p class="ql-block"> 4、皇后镇天空缆车</p> <p class="ql-block"> 16:40以后,驱车去皇后镇。赶着乘坐约定于17:00的天空缆车。</p><p class="ql-block"> 一路夕阳。</p> <p class="ql-block"> 一路秋色。</p> <p class="ql-block"> 一路田野风景。</p> <p class="ql-block"> 缆车站的位置在皇后镇的西北角。</p> <p class="ql-block"> 缆车直达海拔440米高的鲍伯山顶。</p> <p class="ql-block"> 缆车站内。</p> <p class="ql-block"> 缆车在爬升途中。</p> <p class="ql-block"> 尚未登顶。</p> <p class="ql-block"> 登顶后,可以远眺皇后镇南边的瓦卡蒂普湖、皇后镇以及更远处的利马卡伯尔山。</p> <p class="ql-block"> 夕阳已经撤退,开始远离此处的人间。湖面仅留下难以模状的各种色晕。</p> <p class="ql-block"> 天空的色彩则丰富得多。</p> <p class="ql-block"> 走出山顶缆车站以后,可以继续走一段去山顶的路。 </p><p class="ql-block"> 与之同时,有另一条缆车继续登顶。</p><p class="ql-block"> 每一部缆车下方都挂着滑行小车。</p> <p class="ql-block"> 原来,山顶还有一个项目:乘着滑行小车沿着专用车道一路滑下去。</p> <p class="ql-block"> 参加者无论老少。</p> <p class="ql-block"> 对于孩子们来说,需要一点勇气。</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发现,滑行车是有制动功能的。有的孩子一边控制车速,一边回头张望身后的同伴。</p> <p class="ql-block"> 如果事先知道有这个项目。我们多半会考虑参加。</p> <p class="ql-block"> 晚餐自理。明天在皇后镇自由活动一整天。</p> <p class="ql-block"> 2025.04.23.06:05</p><p class="ql-block"> 于皇后镇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