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96年~1997年,法国发行了以欧洲各大博物馆珍品为主题的纪念银币,这些银币不仅展示了欧洲艺术和文化的瑰宝,还具有收藏和投资价值。1997年10法郎 米开朗基罗《大卫》雕塑纪念银币,是博物馆藏品系列纪念银币中的一枚,直径:37毫米,重量:22.32克。正面图案为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右侧铭“RF”(République Française的缩写,即法兰西共和国)和“1997”。右上角铭“DAVID”(大卫),左下角铭“Michelangelo”(米开朗基罗的签名)。</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雕刻家,画家,建筑师。他与莱奥纳多·达·芬奇、拉斐尔·桑乔称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主要作品有《大卫》《创世纪》《哀悼基督》《最后的审判》《摩西》《垂死的奴隶》等。</p><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肖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36x27厘米,是</span>他的学生马塞洛·韦努斯蒂创作于1535年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面油画。收藏于</span>佛罗伦萨米开朗基罗故居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肖像》(铜版画)</p> <p class="ql-block">《大卫》是米开朗基罗于1501年至1504年间创作的大理石雕塑,表现的是《圣经·旧约》中一个犹太少年牧羊人大卫战胜敌人哥利亚的故事。这座高达3.96米的雕像是由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重量高达5.46吨,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裸体男子形象。大卫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似乎让人感觉到人物身体血管的跳动。米开朗基罗特意将大卫头部放大了8%,运用视觉修正术,使观众在仰望时能看到正常的比例。</p><p class="ql-block">大卫(约公元前1070-前970年),生于伯利恒(今巴勒斯坦中部城市),他是古以色列国的第二任国王,犹太人心目中的英雄。现在以色列国旗上的大卫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p><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的《大卫》雕像</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君主广场维琪奥王宫门口的《大卫》大理石雕像,高3.96米,连基座高5.5米。1910年,政府决定将其安放在市政厅大门前,作为城市的象征。现在的大卫雕像是1:1比例的复制品,米开朗基罗的原作已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p><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领主广场的大卫像</p> <p class="ql-block">圣伯多禄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称圣彼得大教堂。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教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前方则为圣伯多禄广场与协和大道。</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在1546年至1564年间,绘制的圣伯多禄大殿穹顶设计稿。</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在1497年至1499年创作了《哀悼基督》,亦称《圣殇》或<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母怜子像》</span>雕塑。这是他22岁时的成名作。作品描绘了耶稣从十字架上被取下来后,圣母玛利亚怀抱着基督尸体的情景。作品采用了简洁的三角形构图,横躺在圣母膝上的耶稣与圣母形成了一个十字形。耶稣受难时年龄约为33岁,<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开朗基罗却将</span>圣母玛利亚却被刻画为一位年龄为20岁左右的少女,以强调圣母的年轻和纯洁。圣母胸前衣带上刻有“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的铭文。<span style="font-size:18px;">《哀悼基督》</span>是他唯一署名的雕塑作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哀悼基督》</span>大理石雕像,174x195x69厘米,收藏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1505年米开朗基罗应邀赴罗马,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设计和制作陵墓雕刻,这座陵墓虽未完成,但许多雕刻却是他最成熟的作品,如《摩西》、《垂死的奴隶》以及其后为美第奇家族墓室雕刻的《昼》、《夜》和《晨》、《夕》等。</p><p class="ql-block">《摩西》是一尊大理石雕像,高235厘米,创作于1513年-1516年间。雕像中的摩西形象威严肃穆,坐在椅子上,头微微向左侧倾,目光炯炯有神,右手紧握《十诫》法版,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愤怒与外在的冷静之间的强烈对比。不仅展示了米开朗基罗卓越的雕塑技艺,还深刻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和对先知摩西的敬仰。</p><p class="ql-block">摩西(约公元前16世纪-前15世纪)是以色列人的民族领袖,史学界认为他是犹太教创始者。在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一神教中被共同尊为受神启示的“先知”,其最突出贡献包括带领以色列人出走埃及、建立《摩西五经》律法体系以及确立十诫伦理基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开朗基罗的《摩西》,收藏于罗马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垂死的奴隶》与《被缚的奴隶》原来是用来装饰陵墓的。在中世纪意大利,统治阶级在墓前立奴隶像是象征死者的权威。显然,这是沿袭罗马纪念碑常用囚犯作装饰的惯例。米开朗基罗把奴隶雕成渴求解放而不可得的两个具有健美体魄的青年,这两尊奴隶雕像最终并没有安放在陵墓前,现在被收藏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内。</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于1513年创作的《垂死的奴隶》是件大理石雕塑。塑造了一位身材健美又疲乏不堪的青年,他左手枕在脑后,右手轻轻放在胸前,他胸前的那条绳索象征着禁锢的暴力与专政,全身肌肉舒展放松,似有进入灵魂升天、肉体得到解脱的境界,表现了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p><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的《垂死的奴隶》高约2.15米</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于1516年创作的《被缚的奴隶》是件大理石雕塑。作品塑造了一个被绑在石柱上的健壮的奴隶,他奋力扭动身躯,想要挣脱束缚。奴隶的头和身体扭转成极大的角度,他的臂膀上隆起块块肌肉,体现着蓬勃的力量。当时米开朗基罗一直被迫为教皇和城市的统治者们服务,而作为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家,他与他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具有一种被压抑、被束缚而渴望解脱的痛苦,和实现理想的要求。</p><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缚的奴隶》</span>高约2.15米</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庭教堂天顶画,绘画面积 500 多平方米,塑造了多数比真人还大的343个人物形象。《创造亚当》天顶画是《创世纪》的一部分,也是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绘画作品。画中右侧穿着飘逸长袍的白胡须老者是上帝,亚当则位于画面左侧,通身赤裸。从天飞来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正要像接通电源一样将灵魂传递给亚当。</p><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1512年)湿壁画,280×570cm,收藏于梵蒂冈西斯廷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洛伦佐教堂(Basilica di San Lorenzo)是佛罗伦萨最大的教堂建筑之一,也是美第奇家族的礼拜堂。米开朗基罗想要以雕塑的形式,描绘了《圣经》的第一个故事创世记(Genesis),表现了光明与黑暗的永恒主题。两组雕塑的创作时间从1520年持续至1534年,断断续续的施工长达15年之久,作品是米开朗基罗艺术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成为他创作鼎盛时期最后阶段的作品。</p><p class="ql-block">《昼》是一个男性人体雕像,似乎刚刚从睡梦中惊醒,右手在背后支撑着身体,眼睛圆睁,正越过自己的肩头向前方凝视,表现出一种不安和紧张。《夜》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性雕像,右手抱着头,深深地沉睡着。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的降临,枕后的面具象征着恶梦缠身。她的肌肉松弛无力,表现出一种疲惫和不安。</p><p class="ql-block">🔻朱利亚诺·美第奇*坐像与雕像下方的《夜》与《昼》。</p><p class="ql-block">*朱利亚诺·美第奇的雕像与大卫雕像都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且在发型和脸型上有相似之处,因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画石膏像的美术生称为“小卫”。</span></p> <p class="ql-block">《晨》表现的是一个身体丰满健壮的女性,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尽管处于欲醒未醒的状态,却蕴含着勃勃生机。《暮》是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肌肉松弛无力,脸上沉浸在平静的反省中,表现出一种忧心忡忡的沉思。</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洛伦佐·美第奇坐像及雕像下方的《晨》与《暮》。</span></p> <p class="ql-block">纪念币背面图案为:横式条纹上分布着的代表欧盟的12颗五角星。上面铭文为“Trésors des musées d' europe(欧洲博物馆珍品),中间为双面值:“10 FRANCS”(法郎)和“1 1/2 euro”(1.5欧元),以及巴黎造币厂的丰饶角标记和蜜蜂标记。下面铭文为“Liberté-Égalité-Fraternité”(自由-平等-博爱)。</p> <p class="ql-block">(部分资料和图片来自于百度网络,在此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