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心化而悟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读《西游记》随想</b></p><p class="ql-block">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啊,挺有意思的。你若是用心去看就会发现,整个儿《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给我们展示的就是一颗非常鲜活的心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你看,从开始就很有意思。本来孙悟空在花果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自己还有个小团队,但是突然有一天说不行,这样过日子成就不会大。他要想提升自己,还得外出学习。去哪儿学呢?孙悟空漂洋过海,跑海外求学去了。这是他去的地方儿是哪儿啊?“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p><p class="ql-block"> 哎,这是个什么地方儿啊?什么叫做灵台方寸山呢?说这个山就方寸这么大。这啥呀,心,在中国文化概念体系中,灵台就是心。鲁迅古诗叫“灵台无计逃神矢”。就是说心被爱情的丘比特箭给射中了。方寸也是心,说你方寸乱了,就是你心乱了。这灵台方寸山就是以心为老师。你这不是过度解读吗?</p><p class="ql-block"> 书是不是这么写的?你好好儿看看,85回的时候书中直接就给你揭底了,说“活在灵山不算远,灵山就在你心头。人人都有灵山塔,灵山塔就在胸前。“你看灵台方寸山就是指心,哎呀,有点儿意思啊。那“斜月三星洞“呢,那就更经典了。那不是中国一个汉字的字谜吗?说有一个字儿叫“天外一钩斜,月儿带三星儿,“啥字儿啊?那不是心字儿吗?这无论是灵台方寸山,还是斜月三星洞,都是指心。所以,你记住,孙悟空表面儿上是外出学习,其实是心上在内修。你看他拜的这个老师才搞笑呢,叫须菩提。你要了解中国文化知识,须菩提呢,是如来的第二大弟子,但是在书中呢,是一个老道。想出现实际告诉你啥意思啊?就是他既不是佛,也不是道,就没有这个人儿,不需要提,就称须菩提。而且,人家说明白儿了,告诉孙悟空以后出去不许提我啊,提我,我弄死你。</p><p class="ql-block"> 所以孙悟空从来不提自个儿老师,就没有老师。他是自信悟空那学成归来才经典呢,就像我们大学毕业生儿似的,觉得有知识,但是没工作。没工作咋办?下海!孙悟空是真下海了,下了海还捞了第一桶金呢。取了披挂和定海神针嘛。然后干啥?混社会,打遍三山五岳,没有敌手,交了一批不三不四的朋友。海也下了,山也上了,人闹够了,跑去阴间把生死簿儿都给消了。有能耐吧,但是还得有想法。想上天叫心比天高。中国人说,有啥事儿你得想,你不想机会来了你抓不住。结果一想上天还真上天了,到了天上还给个职位叫弼马温。</p><p class="ql-block"> 这孙悟空啊,挺有意思,刚到天空就像新员工。这下有个新工作呀,一团热情啊,也不计报酬,把那天马养的膘肥体壮。但是过了一段儿时期了,热情消退了,问题就浮现出来了。孙悟空就问他这个同事,哎,弼马温是啥官儿。人说,嗯,官儿谈不上活儿,就这样儿吧。他不死心,问人家几品。人家说没品,他说没品最大。人家说,没品,是最小。说最小最小多小啊,养马地同事说,多小,连个副科也算不上。孙悟空一听,这多伤自尊那哪!一个跟头不就下人间去了,直接反了天了。</p><p class="ql-block"> 反了天了,就得有天兵天将来降服,天兵天将打头儿的这个巨灵神手里拿个大板儿斧。一上阵,斧把折了,没打过,接着就是哪吒,三头六臂,结果一上阵,又没打,哎,这天兵天将都打不过。这就出问题了。心就跳出来了。你记着,现实中啊,正义的力量不能战胜,邪恶的力量马上就来依附他了。</p><p class="ql-block"> 《西游记》里说了,天兵天将一没打过,四海三山妖魔鬼怪都来归降。《西游记》写的相当深刻,他单说归降队伍中有俩独角鬼王。俩鬼王见到孙悟空说,大王,我们愿意归降你,你这么大的本事,以后你再干啥事儿,我俩给你做前部先锋。咋一看书前儿我觉得这俩独角鬼王挺义气呀,干啥事儿说前部先锋。但是你要往生活儿中一落地儿,你吓一跳啊,做啥事儿俩独角鬼王做前部先锋,这不就是老百姓说的做啥事儿“鬼打头”吗?那鬼打头,他能把事儿做好吗?本身这俩独角鬼王说,大王,你有这么大的本事儿,你做什么弼马温,你何不做他个“齐天大圣”?大家好好看书啊,齐天大圣不是孙悟空自个儿想的,这是俩独角鬼王给出的鬼主意,那叫鬼子的心理膨胀了。孙悟空好啊,做齐天大圣,结果他也要做齐天大圣,他那些妖精兄弟。也想要做大圣,牛魔王要做移山大圣,风魔王要做飞天大圣,蛟魔王要做倒海大圣,用现在眼光儿一看,整个集体心理膨胀,结果连玉皇大帝都看傻了,说,啥叫齐天大圣啊?咱单位也没这编制啊,然后太白金星说没事儿,小猴子作妖儿给他,反正有官无禄,有名誉没待遇。</p><p class="ql-block"> 玉皇大帝挺好的,说别呀,给点儿待遇吧,咱给他修个齐天大圣府,大家好好儿看看齐天大圣府,你就知道这事儿啥意思了。因为这个齐天大圣府下边儿还设俩职能部门儿,它有两个司,一个叫做安静司,一个叫做宁神司,说啥呢?不就说心的吗?中国话不讲吗?非宁静无以致远,但是不行,他安静不下来呀。闹呀闹,蟠桃会踢倒老君炉大闹天宫——闹心,闹到最后惹来西天佛祖啪一掌扣下来,小猴子你还敢作妖儿?告诉你,自由是有限。你只要违背校规,那我都得被你拿下!结果儿,五指化作五行山,一扣扣了多少500年。有山神土地看着,押着。</p><p class="ql-block"> 表面儿上看,那是西游记写的一个故事,一个大山压了个妖猴。你要往上一提升,想到他形儿后边儿那个神,那不就是经典的孟子的一段儿励志格言吗?“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不能让他动啊。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干嘛儿呢?冷板凳得坐着。</p> <p class="ql-block"> 结果儿500年之后,菩萨奉佛祖之命到东土大唐寻找取经人,路过这块儿。在山顶儿发感慨说,时间过的可真快,可一转眼儿,500年都过去了。他不知道那猴儿咋样儿。孙悟空一听,知道咋回事儿了。孙悟空在山上就喊:“谁在这山顶上揭我短儿?”这不,菩萨就下来了?结果一看。太狼狈了,这菩萨就动了恻隐之心了,这菩萨吧,就像我们的孩子家长一样,心都软了,脸还绷着呢,还在这儿呵呼儿地教训呢:“我说你这泼猴儿,500年了,改造的怎样?反省的如何?”</p> <p class="ql-block"> 那孙悟空这时候儿说了一句话,长篇小说儿西游记就因为这一句话,一刀两断儿分为两截。孙悟空说句啥?孙悟空说了句:“菩萨,我错了,我知悔了。”但是大家别小看这句话啊,因为孙悟空是个妖儿,从来有话不好好说,他也不听你好好说话。你想那么一个很驴的那么一个熊孩子,完了之后,突然之间说了一句,我知道错了,那是动心了,那叫浪子回头。一念之情,天地都知道。我们今天社会也是这样。不是不报,时候儿不到。我们今天看社会生活儿,齐天大圣啊一句话,这菩萨就动了恻隐之心了。这一下子就把作者给感动了,作者在后边儿就给附了一首诗,叫“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心。”</p><p class="ql-block"> 一念之情,天地都知道。我们今天社会也是这样,你做坏事儿了,你想掩饰没有用,不是不报时候儿不到。我们今天看社会生活中很多问题,那个逻辑扩列?那个都是现实包儿。年轻前儿,你要是遭蹋自己的青春,到老了,不是糟蹋你的身体,就是破坏你的人生。孙悟空这一句把菩萨也给感动了。菩萨说:“好,我一定寻个取经人救你。”然后才有唐僧对他的救赎。后孙悟空不才得到解放吗?大家想一想,在这之前的孙悟空是一个众神打击的对象,而在这之后的孙悟空是众神帮扶的对象,你看看这个变化。就因为这一句话,心灵就得到解放了,命运就发生变化。</p><p class="ql-block"> 我们说孙悟空是啥?孙悟空是唐僧的心,是心的形态。大家看那“心”字儿咋写呀?这是最早的中国的汉字的象形儿的新字儿。实际不就是个活脱脱的猴子脸儿吗?而且猴性儿多像一个不定的心性儿啊。用猴子来代表心,那还有比这更恰当的吗?是吧,所以它是一个心的形态。也就叫心态,那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叫心态决定命运吗?一点儿都没差呀,对不对?为啥说好的经典有永恒的魅力呀,因为它。用最原始的意象说话,所以它等于用我们人类千百万的声音在说话。最经典,整个儿西游记不是那样儿吗?</p><p class="ql-block"> 所以你要是会看,你会发现呢,长篇小说西游记从孙悟空这块儿。就分为三大段儿,孙悟空大闹天宫是一段儿,闹狠了,被如来佛压到,哎,五行山下是500年之后,被唐僧救出来了,走向西天取经就是一对儿。这三段儿是啥呀?你要会归纳总结,多经典,大闹天宫叫闹心,闹狠了被扣到五行山下那一集,名字叫五行山下定心元,那叫定心。而走向西天取经的路不正是修心?那不就是屈原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嘛。</p><p class="ql-block"> 因此西游记就是一个人或者妖从“闹心”到“定心”最后到“修心”的心路历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