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屿

胡彭生

<p class="ql-block">  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中游,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属于中国四大名屿。该屿风景秀丽,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历代著名诗人谢灵运、孟浩然、韩愈、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p> <p class="ql-block">  中国四大名屿,是指江河湖海中四面环水的小岛。其中福建厦门鼓浪屿、福建东山县东门屿、浙江温州江心屿、台湾台东县兰屿极负盛名,因为郑成功曾在这四屿练兵,所以并称“中国四大名屿”。</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文人留有叹咏江心屿著名诗章近800篇。屿中名胜古迹众多,如宋文信国公祠、浩然楼、谢公亭、澄鲜阁及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工人疗养院均系省市级文保建筑。</p> <p class="ql-block">  江心屿古时为两个小岛。东晋南朝宋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名句。唐季以还,屿上逐渐建成梵宇和浮屠。</p> <p class="ql-block">  1877年4月,英国领事进驻温州,以江心屿上的孟楼作为临时领事馆。温州开埠后第一艘进港的外国商轮名为康克斯特,英国人还将江心屿命名为“征服岛”。江心屿、孟楼被侵占,诗人义愤填膺,纷纷借诗表达自己的不满。</p> <p class="ql-block">  江心寺,因寺江中,俗称“江心寺”。宋宁宗时品选天下禅宗丛林,列为十刹之一。其后八百多年里,该寺屡废屡兴。新中国成立初期,1952年进行了修复。1985年交还给佛教界。1983年,江心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p> <p class="ql-block">  1997年东西双塔被国际航标组织列为世界百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国际航标协会正式宣布其为世界航标遗产。从始建年代看,西塔应建于唐,东塔应建于宋。</p> <p class="ql-block">  江心寺建筑以东、西两塔院为最早。东塔建于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西塔建于宋开宝二年(969年),两塔身高三十米以上,七级重檐,六面玲珑,高耸入云,皆有扶梯,迂回而上。</p> <p class="ql-block">  东塔于道光年间,英人在此塔下建立领事馆(后改为海关税务司别墅),以塔上栖息岛群,鸣声嘈杂,并撒粪于其房顶为借口,强制清政府拆除全部飞檐回廊,毁坏扶梯,乘机盗取塔中所存文物破坏古迹,现仅遗下六面光秃塔身。由于原塔身构造坚固,技术高超,虽素未经修缮,至 今依然挺立,无丝毫倾斜。</p> <p class="ql-block">  西塔于民国22年重修拆除扶梯回廊,改建成今状。</p> <p class="ql-block">  江心西园延续江心屿“诗之岛”的内涵,溶自然景观与现代人文娱乐于一体。自西向东将有身健心、市井风情、田园风光、烟树秋雨四个旅游景区,是一个集娱乐、美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圣地</p> <p class="ql-block">  卓敬,字惟恭,我市瑞安仙降卓岙人,明代洪武年间进士,官任户部侍郎,生性耿直,敢于秉公直言,批评朝政。被评为“瑞安十大历史名人”之一。温州市历史文化名人评选活动中,卓敬也是候选人之一。公祠移建以来,清康熙、乾隆间曾修复过三次。</p> <p class="ql-block">  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积约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岛屿的历史很是悠久,初唐诗人孟浩然久游于此,伟大诗人李白、杜甫都相继讴歌赞美,当时日本、新罗(朝鲜)僧人来居普寂、净信二寺研教参禅的很多,《东瓯孤屿志》中有“僧多外国人”的诗句,这都是历史悠久的佐证。</p> <p class="ql-block">  浩然楼,明万历八年(1580)建。楼为木结构三开间重檐歇山顶,造型别致。楼名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浩然”二字。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唐代诗人孟浩然曾游江心屿,易名为孟楼。光绪元年(1875)重修时,仍复名为浩然楼。</p> <p class="ql-block">  烈士纪念馆,占地1873平方米。1987年,其扩建为“二碑一馆”,占地扩大为2700平方米。二碑:一碑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书题;一碑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书法家舒同书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