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海西樵山~东线》

深山格木

<p class="ql-block">  西樵山,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西樵山原名叫锦石山,是大约4500万年前一场火山运动而形成的死火山,因山上峰石灿烂如锦而得名。樵是砍柴的意思。据传古时候广州人到东面的罗浮山砍柴,称之为“东樵”,而往西面的锦石山砍柴,则称之为“西樵”。不过,我很难想象古代的广州佬在交通条件那么落后的情况下,会跑到五十多公里的锦石山和近百公里的罗浮山去砍柴,他们自己不也有很多山吗?为什么只把锦石山改称西樵山,而罗浮山没有改成东樵山?会不会是当时的广州佬以自我为中心,北仰五岭,南瞰南海,东看罗浮,西瞧锦石,而得名西瞧,后来讹化为西樵了?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辩证批判和异想天开而已,没有任何的依据,权当调侃一下吧。西樵山为广东四大名山之一,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据说西樵山有72座奇峰、36个岩洞、232眼清泉、28处飞瀑、东西2口天湖。作为景区的西樵山,包括白云洞、九龙岩、石燕岩、碧玉洞、天湖、翠岩、云海莲台、黄大仙圣境园、黄飞鸿狮艺武术馆九大景区。在西樵山脚下,还有西樵环山花海、瞧溪谷、南海博物馆、国艺影视城、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听音湖、广东千古情等景区景点。</p> <p class="ql-block">  作为在佛山工作生活快28年的新佛山人,不可能没去过西樵山。不过,由于每次都是跟着别人或者陪着别人走马观花,不光不属于西樵山景区的那些景区景点没有参观过,就连属于西樵山的白云洞、碧玉洞、翠岩、黄大仙圣境园、黄飞鸿狮艺武术馆这五个景区也没有去过。西樵山从去年的10月1日开始免收门票之后,听说去玩的人多了起来。有一次妻子说想去西樵山瞧瞧,我才开始把西樵山认真的研究了一下。我发现,西樵山有东南西北四个门。其中:东门有西樵环山花海和瞧溪谷等景区景点;南门有南海博物馆、黄大仙圣境园、国艺影视城、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等景区景点;西门有听音湖、白云洞以及附近的黄飞鸿狮艺武术馆、广东千古情等景区景点;北门为正门,有碧玉洞等景区景点。与之相对应的,有东南西北四条登山路线。其中:东线为徒步路线,在云岩古寺附近分岔,一边前往九龙岩景区,一边前往石燕岩景区;南线为公路,通往四方竹园、茶花园、桃花园等景区景点;西线为徒步路线和缆车,通往天湖等景区景点;北线为公路,通往翠岩、云海莲台等景区景点。但无论是从哪个门进从哪条路线上,都是“四海归一”,以云海莲台(及其东边的翠岩)为中心,建有环线公路,并分别向石燕岩(东门方向)、南门、天湖(西门方向)、北门辐射,像一个四角的纸风车。于是,我以云海莲台为中心,以四个门为连线,设计了游完西樵山的东西两线,称之为大东线和大西线。后来发觉这样设计路线过长,耗时过多,于是又把大东线拆分成东线和北线,将大西线拆分为南线和西线,形成了最终的东南西北四线。</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0日(星期天),多云。我们开始执行游完西樵山的东线计划。上午十点半,我和妻子从家里出发,十一点十五分到达西樵山东门。不过,在管理上和地图上它不叫东门,而是叫做南门东区地上停车场。这显然不符合一般人的认知,还是建议改成西樵山东门的为好。我们停好车,沿着河涌边上的道路往里走。道路右边的山脚地带是西樵环山花海,种植了大片的黄花风铃木和宫粉紫荆等。虽然现在不是花季,但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不少人在这里露营和玩耍。再往前就是瞧溪谷,这里不仅有多条溯溪路线,还有露营及射箭、泡泡池、捞鱼等丰富的活动,适合亲子探险及玩耍。我们没有进入瞧溪谷,而是沿着东区步道上山。门票站已经闲置。上山的道路都是用麻石铺就的台阶,两边的路沿石也是麻石做成的。虽然天气有点热,但绿树成荫,山花点缀,抵消了闷热带来的不适。由于现在还是旱季,很多美文和视频里展现的流泉飞瀑还没有来得及恢复。回望山下的桑基鱼塘,与村庄织成了美丽的图画。勤劳智慧的西樵农民自明清开始发展起来的万亩桑基鱼塘,成为完整的、科学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既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种桑、养蚕及养鱼事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兴旺,使得西樵成为“中国纺织名镇”。西樵山南麓一万多亩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保护单位,誉为“世间少有的美景”“良性生态循环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燕岩景区的云岩古寺。云岩又叫喷玉岩,以岩上有云瀑如吐珠喷玉得名。岩在蜘蛛峰麓峭壁间,为火山口崩下的巨石叠垒而成,可容数百人。后经人工开凿,辟成石室和石榻,曾在此建云岩古寺,现仅存一石匾和少量崖刻。南汉时,乌利道人在此修炼,故又称为”乌利岩”。若在滂沱大雨后,九曲泉在岩右石顶飞越,形成一大水帘,故云岩也称作水帘洞。云岩古寺的东边,就是岔路口。往西是石燕岩景区的冬菇石及九龙岩景区,往东是石燕岩景区的其它景点。我们继续往东参观石燕岩的其它景点。途中有不少古代采石留下的洞穴遗迹。我们来到石祠堂。以前,我们都是到观光车石燕岩站,然后步行下来,到达石祠堂即返回。石祠堂又名清暑岩,是明代采石遗址。岩高数十米,幽深曲折,内有小湖,凉风阵阵,夏日进岩,暑气全消,以此得名。如遇日午,光柱从斜井透进,照在奇形怪状的岩壁上,给人以奇幻幽渺的感觉。果然,当我们走近的时候,一阵阵阴风从洞中涌出,顿感清凉。不过,洞口已用铁栅栏封闭了,无法进入参观。在石燕岩的前面,是石屏风和骆驼峰。石屏风是因当年不同的采石者,各从坡面往下凿,坡越凿越低,中界凸现出来,成为一堵高墙。石壁凌空卓立,正看如指天长剑,侧看似云底屏风,状颇雄伟。骆驼峰则是采石留下的石头状如骆驼而得名。石燕岩原为明代石矿遗址,以洞内曾栖息石燕得此名。矿区内嵌于山腹,停产后贮水成湖,水深48米。湖中有水底汽车、七彩牌坊,均为当年采石所遗留。湖面可供游艇,我们曾经泛舟其上,湖水清澈见底,深邃惧人。石燕岩是目前国内少有的保存完好的采石场遗址,初步估计遗址面积约60000平方米,被列为第八批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经考古专家初步发现,其水下遗址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是水上遗址的6倍,是迄今发现的国内最大、最完整、最雄宏的水下古代生产遗迹。早在1958年,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等就发现了西樵山以细石器和双肩石器为特征的史前人类活动古遗址,成为中国华南史前时期最大的石器制造场,形成独特的“西樵山文化”,开创了珠江文明之先河,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和山西怀仁鹅毛口列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南北方两大石器制造场。从石燕岩往上走,还有天海亭、天窗格和景良亭。其中天窗格是明代采石留下的透光井。巨直石横栏,形成深井。探头下望,只见井穴下岩壁削,底有积水,深不可测,下视寒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拾石投井,经7秒钟左右才闻水响之声,人称之为“险煞万仞”。</span>走到绝壁下往上望,即见井口像天窗。</p> <p class="ql-block">  从景良亭往右,便到了观光车石燕岩站。往上,则通往碧云村。西樵山上现存七个古村落,碧云村是一个,另外六个分别是白山村、石牌村、云端村、云路村、大科村和寺边村。从景良亭到碧云村的这条步行道,我们之前还没走过。今天,我们选择走这条路前往碧云村。爬上一段台阶,就基本上是平路了。长石板铺就的步行路,掩蔽在树林中,几乎没人走,显得格外幽静。走到碧云村的村尾,就是傅氏宗祠(傅氏山庄)。傅氏宗祠是该村傅老榕(又名傅德用)于1932年兴建,占地面积为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65平方米,包括宗祠、炮楼、院宅、花园和抽水房等,是一组岭南和西洋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民国建筑群。从傅氏宗祠沿着小路走进去,两边都是以青砖为主的古老房子,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如果当地能够把这些房子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葺一下,并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就更好了。穿过一个门楼出来到达公路,回首一看,原来这就是豫章首第门楼。碧云村沿公路两边分布,另一端在翠岩的坑尾。这里是一个十字路口,南北向的步行道一端穿过南半村连接石燕岩,另一端穿越北半村连接翠岩;东西向的公路西端连接云海莲台、天湖、南门等,东端又分成南北两支,南支连接发射台和石燕岩,北支连接翠岩、云海莲台和北门等。公路两边,村民开了几家农家饭店。我们沿着公路往西走,有一座罗氏宗祠。再往前一点,就是福记美食。妻子说我们之前曾经在他们家吃过饭,味道不错,老板娘也热情。此时已经是中午一点二十,我们决定在这里吃饭。一只炒鸡和一碟番薯叶,饭任吃,137元。吃罢午饭,我们继续往云海莲台方向走。地图上显示,离碧云村250米处有一个西樵山动植物园和丹桂园。我们走过去,丹桂还在,动物早已没了影踪。曾记得,以前很多公园都会弄一个小小的动物园,里面放几只猴子活蹦乱跳的吸引小孩及大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大型野生动物园的出现,这种陈旧的商业模式早已沦为历史的尘埃。更何况,这年头猴子都满大街上蹿下跳了,谁还稀罕动物园里的那几张红屁屁呢?不过,那里有几棵木油桐,满树白花,地上也洒了一片白月光。</p> <p class="ql-block">  离开西樵山动植物园,我们原路返回,经过碧云村,沿着公路往白山村方向走。公路左边的山沟里也有一些木油桐,可惜夹杂在树林中,只能起到点缀作用,无法独占鳌头。沟里还有一些鱼塘。我们到达白山村,原先的青砖房子多数被修葺改造成了白色的民宿,焕然一新。村前有池塘,还有休闲步道。再往前就是一个岔路口,右拐可以经过东天湖和碧玉洞下到北门,直走可以到达云海莲台的下方(北端),左拐可以徒步翠岩景区。我们沿着公路而来就是想自下而上穿越翠岩,这样的视觉效果会比自上而下好一点。翠岩又称观翠岩,是碧云峰北一条陡峭短小的峡谷,以满目青翠而得名。谷中两崖林荫茂密,榕树气根交错如网。中有碧云泉流经,成瀑成溪,泉歌不绝。崖壁多清人留下的题刻,到处充满诗情画意。清代画家黎简与何丹山曾在此结庐写诗作画,留下了写生用的“”百花台”和供饮用的”半月泉”等。岩中有听瀑楼和玲珑径,履险可达碧云村。翠岩牌坊就在路边,它的左边还有一个石泉书院,但只修复了当面的大门及部分院墙。穿过牌坊沿着台阶往上走,右边有一个蟹眼泉。两眼清泉从一块隆起如蟹盖的巨石下左右喷涌,冲动浮沙,似蟹眼闪动。继续往山上去,路边有一个胜利亭,是1947年马超文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建。再往前有两条路,右边是沿山坡,左边是沿山沟。沿山沟的是翠岩的核心所在。我们选择了走山沟,沿途有半月泉、功德善祠、休息亭、龙须泉、摩崖石刻、听瀑楼、碧云瀑、玲珑径等景点。其中有点意思的是玲珑径,它压在几块巨石之下,必须躬身弯腰,手脚并用,拉着铁链才能从低矮湿滑的石壁上爬上去。穿越翠岩,上来就是碧云村了。村头有一座小庙逍遥宫,与村尾的傅氏宗祠一头一尾的为碧云村压轴。逍遥宫上方是无叶井,井呈方形,深米许,四围潜水从井壁渗出,常满外溢,寒碧异常,是西樵山的第一名泉。井上浓荫覆盖,但井内不留一叶,故名无叶井。</p> <p class="ql-block">  穿过碧云村的南半村出来,我们沿着公路往石燕岩方向走。在碧云村的东面,还有一座山峰,上面有一座发射台,沿着公路上去约有750米。我正在犹豫要不要上去看看,但又担心妻子太累。妻子一下子就看清了我的心思,她说:“去吧!”我们沿着公路往上走,除了我们,路上只遇见了两个人,还有守门口的两只狗。公路蜿蜒曲折,林木遮蔽,两边是厚厚的落叶,只有中间才裸露出水泥路面。走在这样的林荫大道上,不知道有多么的写意。我跟妻子说,我们这一程,最舒服的就两段路,另外一段是从石燕岩到碧云村的那条石板路。发射台并不开放。从发射台下来,我们穿过石燕岩的牌坊,经过观日亭,回到石燕岩站。这样,我们以碧云村为中间节点,在西樵山上走了一个“8”字。从石燕岩站往下,就是原路返回了。下午五点钟,我们回到停车场。这次我们用时近六个小时,约16公里。</p> <p class="ql-block">附:西樵山东线路线图:东门(南门东区地上停车场)➻西樵山环山花海➻瞧溪谷➻石燕岩景区:云岩古寺→石祠堂→石屏风→骆驼峰→石燕岩→天海亭→天窗格→景良亭➻(沿步道)碧云村:傅氏山庄→豫章首第门楼→罗氏宗祠➻西樵山动植物园→丹桂园(返回)➻碧云村➻(沿公路)白山村➻翠岩景区:翠岩牌坊→蟹眼泉→胜利亭→半月泉→功德善祠→休息亭→龙须泉→摩崖石刻→碧云瀑→听瀑楼→葫芦井→玲珑径➻碧云村:逍遥宫→无叶井➻发射台(返回)➻石燕岩牌坊→<span style="font-size:18px;">(沿公路)观</span>日亭→观光车石燕岩站→(原路返回)东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