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青年会宾馆坐落于西藏南路,毗邻人民广场、大世界,是沪上六大经典系列酒店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大楼前身为“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大楼”,由当时三名中华青年设计师李锦沛、范文照、赵深共同设计,江裕记营造厂施工,是西方建筑与中国宫廷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 在二十世纪20年代前,上海的大型建筑都是仿西方古典主义形式,中国建筑师多不满这种状况,产生了探索新的民族建筑形式的要求。因此,一度出现了像南京机关大楼和“大上海计划”中的市政府大楼等仿中国宫殿式的建筑,但这种建筑占地广,不能造高层,于是又出现了以现代样式为主,布局带有民族形式,尤其是装修部分采用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当时的八仙桥青年会大厦就是这种思潮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 大楼于1929年10月动工,1931年建成,高10层,占地2211平方米,建筑面积12870平方米,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大楼平面呈凹字型,凹处朝南,分为三块,外观似北京前门城楼,蓝色琉璃瓦屋面,沿西藏南路部分为正立面,顶部有双檐,双檐间有一层房屋,飞檐翘冀,檐下饰斗拱。北面部分较高,与东面的层面一样。也铺蓝色琉璃瓦,但不起翘,下三层外墙为仿花岗石墙面,以上则砌褐色面砖,建筑有一圈蓝色琉璃瓦的中国传统符号。</p> <p class="ql-block"> 酒店正门为八米高的拱劵式结构,并刻有石雕,大门是仿宫殿式的隔扇,棱花格心,门框上饰有古典图案。二楼的大礼堂门窗也仿古而刻,顶部有天花彩绘,内部装饰呈多民族风格。</p> <p class="ql-block"> 大楼当年建成后,成为上海青年有一活动场所,基督教会的开明人士和社会上的进步人士在这里举办许多讲座、音乐会、戏剧演出及美术展览。鲁迅先生曾多次来此演讲,并于1936年10月8日抱病参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留下了在世最后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49年之后,大楼曾更名为淮海饭店,1984年起大楼主体由锦江国际集团进行管理。大楼部分除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办公外,还供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圣约翰大学及沪江大学校友会使用。</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2日</p><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源自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