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书读到同频,内心不断思索自己的过往。更加坚定未来的路。</p><p class="ql-block"> 录影带里,一位近乎完美的母亲,在一间豪华的屋子里准备孩子的食物,突然传来孩子哭声,母亲放下手中的事,想尽各种办法哄孩子,但是依旧不管用。母亲的面部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但动作明显变得有些生硬、粗暴。然后老师开始分析:一个人人格的形成,与他早年跟父母的关系直接相关。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造就了孩子的人格。这个片子是20年前的影片,现在片中的婴儿长大了,却因严重的人格障碍去看心理医生。</p><p class="ql-block"> 这位妈妈是一位来自很好的家庭、受过很好的教育、生活很美满的女性。他的一切都近乎完美,而且她也确实是一位对一切都要求完美的人。在做母亲之后,他同样会要求自己是一个完美的母亲,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不好。但是,孩子是“不完美”的,他们会弄脏衣裤或床单,会无缘无故的哭,会做这样那样的“错事”,等等。一个过分追求完美的母亲,会把孩子的“不完美”看成是自己的不完美,这会使她产生前所未有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可以直接导致她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加强他对孩子的控制,以便使孩子更加接近她所要求的完美标准。</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有完美主义倾向的母亲的养育下,孩子会受到过多的控制,他的先天的、本真的生命力会受到压制,他也许会成为一个非常符合社会和他人要求的人,但他很难成为一个自我得到充分发展的人。这使我逐渐开始思考自己的儿子,他的确顽皮,但我很少真正为他想过,总是一堆道理,一堆标准,一心想把他培养成“文质彬彬”的模样。但却忘记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孩子的想法可能不成熟,但在我们的支持和允许中去做,他会更加有力量,更开心,事情也会做得更好。相反,不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的代价,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个优秀的孩子,而且还可能会制造一个问题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人生没有“完美”,努力让孩子在游戏般的学习中或学习的游戏中,学习更多知识,这一辈子都是快乐的,有意义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