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的九门口长城,南接山海关,北跨九江河,是中国万里长城中唯一一段横跨水面的城桥,素有“水上长城”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北齐(公元479-502年),彼时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而建,后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大将徐达主持扩建,成为蓟镇长城东端的重要关隘、连接关内外的咽喉要道。 </p><p class="ql-block">九门口见证了多次重大战役:1644年,李自成与吴三桂、清军在此展开“一片石之战”,此役清军入关,改写了中国历史;近代直奉军阀混战、解放战争亦在此留下烽火痕迹。2002年,九门口长城作为长城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东北首个获此殊荣的文化遗存。</p><p class="ql-block">九门口长城的建筑以“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闻名,其核心为横跨九江河的过河城桥。桥体全长1704米,以八个梭形桥墩支撑九座水门,每门宽5米,高10米,兼具泄洪与防御功能。桥下河床由7000余平方米的巨型条石铺就,石块间以铁水浇铸的银锭扣紧密咬合,形成“一片石”奇观,故九门口又名“一片石关”。梭形桥墩设计巧妙,既可分流洪水冲击,又能形成交叉火力网,增强防御效能。 </p><p class="ql-block">此外,九门口长城拥有严密的军事体系:城墙高8米,顶宽5米,外侧设垛口,内侧筑女墙;2公里范围内分布敌楼12座、哨楼4座,堪称“攻守兼备”。更独特的是其地下长城隧道——全长1027米的明代暗道,内设29个岩洞,可屯兵2000余人,并配备水井、伙房、关公祠等设施,堪称古代“地下堡垒”。</p><p class="ql-block">如今的九门口长城不仅是历史见证,更是文旅融合的典范。为恢复“水城相依”的景观,当地实施截水工程,使干涸的九江河重现碧波,与巍峨城桥相映成趣。景区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游客可登临城桥俯瞰山水,或探秘隧道感受古代军事智慧。 </p><p class="ql-block">九门口长城以“一城跨水,九门锁钥”的雄姿,展现了古人将自然地势与军事防御相结合的卓越智慧。从北齐烽烟到世界遗产,它不仅是砖石堆砌的防线,更是中华民族坚韧精神的象征。正如当地民谣所传:“十门少一门,门门断人魂”,这座水上雄关,至今仍以其磅礴气势,诉说着千年沧桑。</p><p class="ql-block">下面请欣赏照片:</p><p class="ql-block">下为九门口长城雄姿:</p> <p class="ql-block">围城,又称“水牢”,万里长城独特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明代藏兵隧道:</p> <p class="ql-block">藏兵隧道的另一个出口:</p> <p class="ql-block">登城墙入口处的玉蟾王:</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金刚鹦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