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技术如何重新塑造我们的亲密关系</p><p class="ql-block">叙拉古之惑</p><p class="ql-block">【精彩观点】</p><p class="ql-block">1. 对现代人来说,“熟悉”是一段良好关系的标志之一,但通过研究人类的灵长类近亲,我们发现早期人类的关系可能存在另一种运作模式:<b>过于“熟悉”实际上是需要离开的信号,毕竟我们祖先的繁衍模式的核心是生存。</b></p><p class="ql-block">2. 大多数人所能获得的信息打破了几个世纪以来作为社会特征的既有分层阶级,那些能够获取信息并有效地利 用它来实现社会目的和经济目的的人变成了真正的“权贵阶层”。</p><p class="ql-block">3. 游牧生活迫使人们轻装上阵,只要找到一个栖身之处就可以生存下去,因此在狩猎采集社会,拥有财产并不是一个人的生活目标,这与当今社会恰恰相反。 </p><p class="ql-block">工业社会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转变:人类在农业革命期间<b>“驯化”了 周围的环境</b>,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和生产流程又开始<b>“驯化”人类</b>。</p><p class="ql-block">文摘如果不了解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的组成要素,我们就不可能理解关系向5.0模式的转变,以及接下来的章节中描述的三场革命。深度剖析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仿人技术的运作模式:它一次只模仿人类行为的一个方面。反过来,关系也会慢慢被技术改变,最终发展成一场真正的革命。我们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并<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不一定是爱这个人的全部,往往是爱他/她身上的某些特质,比如他/她的微笑、手势、思维方式或者幽默感。</b>有时,这样的人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特殊的信任感,<b style="color:rgb(237, 35, 8);">觉得他/她比其他人都更值得信赖。</b>这样的人能给我们带来愉悦的感受,与他/她聊天不仅有趣,还会受到启发。这样的人还能传达出一种信息,即我们是被需要的、特别的、有才华的、有吸引力的、风趣的。与这样的人相处时,我们会非常兴奋。所有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感觉到自己在这个人身边时更愉悦、更快乐、更放松。</p><p class="ql-block">当遇到“伴侣候选人”时,大多数人都会像在亚马逊上购买商品一样对这个人做一些“调研”。我们会调查这个人的背景,比如受教育程度、年龄、家庭、政治观点,甚至恋爱史等。</p><p class="ql-block">我们会衡量这个人能否成为一个完美的伴侣:能否在生活中保护、帮助我们,收入是否稳定,生育能力如何,以及能否与我们共筑情感港湾,使两个人在其中都能放松身心、不断成长。</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对这个人产生了感情,因为他/她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我们的需求。你可以回想一段你或身边的人经历的持续了至少一两年的关系,观察一下这段关系的每个阶段。一开始,它可能让人兴奋不已,有一种充满了“魔力”以及那种无法言喻的“天作之合”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现实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段关系变得“真实”起来。约会一段时间之后,你开始真正了解这个人,可能总体来说你是喜欢这个人的,但现在的你可以具体说出你喜欢和不喜欢这个人的地方。事实上,人们经常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讨论,谈论各自的约会对象或婚姻伴侣的优点和缺点。这段关系能持续这么久并不是因为它很完美,而是因为它的积极方面超过了消极方面。关键的一点是,即便我们在一段关系中会对另一方产生非常强烈的感情,我们还是经常理智地剖析这段关系的各个方面。事实上,在一段关系中,随着我们对另一方的了解不断加深,我们对他们的感情也在不断变化。把一段浪漫关系的组成要素拆开来进行剖析,这么做确实有点冷漠无情。</p><p class="ql-block">然而,多项研究表明,当我们爱上一个人、决定与某个人同居或者接受某个人的求婚时,这些现实因素正是我们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例如,受过教育的人或来自较高社会阶层的人通常会与门当户对的人结婚,这并不是巧合,这种类型的婚姻又被称为“同质相婚”(homogamy)。也就是说,人们通常不会随便爱上一个人,他们会分析双方的特质,仔细选择自己的伴侣。</p><p class="ql-block">尽管迪士尼童话般的美好爱情令人神往,但爱情、关系和情感依恋都是由我们所关心的现实因素组成的。这种做法无关对错,只是表明人们没有盲目追求所谓的“爱情”。可见,爱情并不像媒体所描绘的那样盲目;相反,人们会审视伴侣或潜在伴侣身上的每一个特质,尽管他们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按照这种观点,先进的科技产品是否能够代替这一切呢?既然爱情的组成部分可以拆分,那么科技能否重新构建爱情,人工制造出它的一些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现在,有的机器人已经可以打扫房子,有的可以对我们微笑,有的还能四处走动,甚至帮助残疾人进行活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系统也在不断发展,现在已经可以为很多人提供陪伴,并模仿人类的互动方式。新兴科技在许多方面会变得越来越人性化,这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如果一些人像喜欢宠物甚至人类朋友那样喜欢上虚拟数字人的陪伴,甚至对它们产生了爱意,或许这也不足为奇。</p><p class="ql-block">当然,现在的高科技产品在设计上以功能为导向,还无法给人充满“爱情魔力”的感觉。机器人和其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由人类为达到特定目的而设定的,因而它们比人类更具可预测性和局限性。我们对它们产生排斥,或许正是因为它们看起来不像真正的“约会对象”。我们的大脑还无法欣赏机器人的“魅力”,当我们与人工智能系统聊天时,大多数人不会有那种心花怒放的感觉。</p><p class="ql-block">然而,关系4.0时代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类的社交方式。近几年来,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手机进行社交,并在约会网站提供的人选中进行选择,人们因此认识到一个事实:即便是寻找约会对象这种最真切的愿望也可以通过分解、剖析来实现。有了这些认识、文化规范和社交习惯,我们就做好进入下一个时代的准备了。在这个新时代,我们可以剖析自己的需求,并让科技自行满足这些需求。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被人机互动取代。与以往的社会变革一样,人类仍将保留各种各样的社交形式,与人机互动混合搭配。我们还将看到,一部分社会将拥抱这种新型的关系,有一些社会则更加谨慎,选择性地使用高科技产品。</p><p class="ql-block">关系4.0向关系5.0转变的关键正是人际互动的组成部分,以及科技如何增强或取代它们。事实上,这种转变已经开始了,我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详细介绍促成这种转变的三次根本性变革。</p><p class="ql-block">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我们对关系5.0的态度和偏见。我所开展的研究表明,关系5.0的发展所遇到的障碍主要来自社会层面,而不是技术层面。即将到来的革命将以不同的方式对我们产生深刻影响,而我们对待这些趋势的态度将决定其最终形态。</p><p class="ql-block">【内容简介】</p><p class="ql-block">打工人深夜向智能音箱吐槽公司,青少年借AI助手缓解学业焦虑;成年人与虚拟偶像成婚,老人将护理机器人当成亲人……技术正重塑亲密关系,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社会学家伊利亚金・奇斯列夫在《关系5.0》中,融合社会学、神经科学与伦理学视角,剖析其中缘由。</p><p class="ql-block">从原始部落的协作求生,到农耕时代家族共生、工业社会核心家庭兴起,再到信息时代单身社会凸显,亲密关系从关系1.0跨越至关系4.0。当下,单身社会与人工智能碰撞,引/领我们步入“人机共生”的关系5.0时代。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突破,使机器从工具变为“灵魂伴侣”,它们能准确地学习人类的情感模式,为不同人群提供帮助。然而,科技向来是把双刃剑。人类对机器产生过度依赖,势必会导致社交能力退化,以及人的机器化和对人的物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伦理问题等深层社会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奇斯列夫指出,我们现在面临的ZUI大挑战并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b>道德和教育</b>层面的。毕竟,我们应该害怕的不是机器人,而是我们自己。</p><p class="ql-block">本书是一部极/具前瞻性的未来生存指南,指导我们在技术的汹涌浪潮中,如何坚守人性的光辉,让科技为我们所用。</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伊利亚金·奇斯列夫,知名社会学家、作家,享有盛誉的美国国务院富布赖特奖学金和富布赖特杰出学者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拥有咨询学、公共政策和社会学三个硕士学位。现为希伯来大学公共政策学院荣誉项目(Honors Program)负责人,专攻技术和人口研究。畅销书《单身社会》作者,该书被CNN、BBC世界新闻、彭博社等多家媒体报道。《关系 5.0》是他的第/二本书,被选为牛津大学出版社2022年年度科学类重点图书。他还是许多著/名学术期刊的定期撰稿人,也是《今日心理学》杂志的定期撰稿人,他在该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已获得了数十万的阅读量,且被频繁引用。 </p><p class="ql-block">【目录】</p><p class="ql-block">推荐序 关系 5.0 时代,警惕人的机器化</p><p class="ql-block">中文版序 技术革命中的情感重构与文明跨越 刘永谋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p><p class="ql-block">引 言 关系 5.0 时代,当机器成为你的另一半 </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 从关系1.0到关系4.0, 我们如何从多角关系走入单身社会 </p><p class="ql-block">第1章 关系 1.0,更随意、流动性更强的多角关系人类通过语言开创了“文化”平等主义使人成为人跨部落通婚与控制生育并存一夫一妻制理论面临的挑战多角关系,由社会需求驱动的亲密关系形式两性关系的基础:基因选择和避免近亲繁殖</p><p class="ql-block">第2章 关系 2.0,多代同堂的“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科技发展,人类开始定居务农财富积累和财产所有权出现,人类不再相对平等关系 2.0,“家”的出现 多代同堂,农业时代最理想的家庭结构</p><p class="ql-block">第3章 关系 3.0,核心家庭日渐重要知识的获取与传播革命夫妻结合是感情驱动,而非经济考虑工业城市的崛起,核心家庭出现城市生活导致社会碎片化,人们变得更加个人主义关系 3.0,核心家庭成为远离城市工厂的避风港 </p><p class="ql-block">第4章 关系 4.0,单身社会到来 信息时代崛起,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缔造了数字化世界信息时代的思维模式使人们拥抱个人主义价值观关系 4.0,抛弃家庭生活、传统主义和长期承诺 </p><p class="ql-block">第二部分 关系 5.0,三场革命重塑赛博恋人</p><p class="ql-block">第5章 解密关系,拥抱“人造情感” 亲密关系的组成要素:受教育程度、年龄、家庭......接纳、拥抱三场革命技术早已在通过“人造情感”塑造我们的情感</p><p class="ql-block">第6章 认知革命,人工智能产品越来越像人科技如何模仿人类大脑?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发展 人工智能在模仿人类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变革进程与人工智能对话,行业追求的目标是“忘记它不是人类”人工智能正确解读人类情绪的能力快速提升暂停我们内心“人工智能只是一个机器”的质疑接纳、拥抱认知革命,人工智能还需要争取更多的信任</p><p class="ql-block">第7章 感官革命,扩展现实让你身临其境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扩展现实技术的兴起扩展现实技术的发展,将来会有成百上千的元宇宙问题的关键是提高人们的接受度扩展现实将激发人们的真情实感虚拟关系与现实关系同样有益接纳、拥抱感官革命,关键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p class="ql-block">第8章 机器人革命,人形机器人让你愿意把它当成另一半 “恐怖谷理论”,与人类过于相似反而引起最强烈的负面反应机器人如何变得更像人类机器人已经可以模拟人类的触感和拥抱当机器人可以展现出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机器人扮演家庭成员的能力越来越强与机器人共情机器人的“情商”机器人、性爱与亲密感接纳、拥抱实体机器人革命</p><p class="ql-block">第9章 人类如何自处?我们真正应该害怕的不是机器人,而是自己 如何实现人造生物的多样性在隐私威胁和精神需求之间寻找平衡我们应该放大的是人类的良知</p><p class="ql-block">结语 人机关系的未来――爱的意义将由机器复制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