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拉卜楞寺

蔷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凤岭山,海拔高度3200米左右,拉卜楞寺并不是建寺之初的名字,而是“扎西旗拉章”的变音,扎西旗是地名,拉章藏意是活佛大师的府邸,以“拉章”代替原来寺名是出于对大师的尊崇,扎西旗拉章转音为“拉卜楞”,久而久之拉卜楞成了寺名和地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一直都对拉卜楞寺充满敬畏和期待,此次的甘南之旅终于让我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遇见拉卜楞寺,一睹它的芳容,它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周围的山峦环绕着这座宏伟的寺庙,给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感觉。远远望去,寺庙的建筑风格独特,错落有致,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其学术地位相当于藏传佛教的清华和北大,在安多语系和康巴语系的藏区,如果孩子能进入拉卜楞寺,那是全家人的荣耀,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拉卜楞寺的神圣是无可比拟的,1980年开始对外开放,于是它的神秘的面纱被慢慢的揭开,这里一直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是安多藏区和康巴藏区的宗教文化艺术宝库,是必不可少的网红打卡点。</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据简介得知拉卜楞寺于公元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由第一世嘉木样华秀·阿旺宗哲活佛创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的寺院之一,设有六大学院,闻思学院,开设显宗哲学辩论;上续部、下续部开设密宗修行;喜金刚学院、时轮学院开设天文历算,每年编撰藏历和黄历;医学院,主要研究开发藏医技术和药物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在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拉卜楞寺以学科齐全、组织完备、持戒严谨、学者辈出而著称于世,尤其是藏经楼更是经文荟萃之地,珍藏有哲学、全集宗、医药、传记、工艺、天文、文法修辞、音乐、美术等经卷65000多卷,寺藏典籍和高僧学者的著作浩瀚如云,目前保留着我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因此被誉为“世界藏学府”!</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走进拉卜楞寺,最先映入眼帘的据说为世界之最的转经回廊,它将一百多间寺院和上千间僧舍都围在转经筒内,转经筒颜色精美,雕花考究,既醒目又庄重,一千七百多个转经筒,环绕整个寺院,绵延3.5公里长,非常壮观,要想一个又一个转完所有的转经筒,大约需要近一个小时,藏族人民把经文放在转经筒里,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诵经文一次。</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据寺内僧侣讲解员介绍全寺共有六大经堂,其中闻思学院经堂又称大经堂,可容纳3000僧人诵经,是寺中最宏伟的建筑,位于全寺院正中央,最初由嘉木样一世所建,前殿楼为大屋顶式建筑,顶脊有宝瓶、法轮等饰物,楼上供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之像,前庭院是本院学僧辩经及法会辩经考取学位的场所,正殿内悬乾隆皇帝御赐"慧觉寺"匾额,走进寺院随处可见身着红色僧袍的喇嘛,偶尔还能见到头戴黄色僧帽的活佛,我们今天运气欠佳,没有看到活佛。</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沿着寺内的指示牌,我们来到大金瓦寺,在整个拉卜楞寺的建筑中独具一格,所在的位置是最高的,具有尼泊尔寺庙的风格,殿顶的金瓦每块的价值相当于60头肥羊,大金瓦寺,又叫弥勒佛殿、寿僖寺,大金瓦寺,是因殿顶覆有巨大的金瓦;弥勒佛殿,是因里面供奉着一尊巨大的弥勒金佛;寿禧寺,是清代嘉庆皇帝御赐给这座佛堂的名称。现在大殿的正中门楣上,仍悬挂着用汉、藏、满、蒙4种文字书写的寿僖寺,金字红匾,字迹端庄大方,雍容华贵。在拉卜楞寺所有的建筑中它位居全寺的中轴线上,比较显眼和特殊。殿内不允许拍照,只能用眼睛欣赏!</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拉卜楞寺宏伟壮观,占地约1300 余亩,规模仅次于拉萨的布达拉宫,据寺中僧侣讲解员介绍寺内最著名的泥像是宗喀巴佛殿的宗喀巴泥塑和观世音菩萨殿的观世音泥塑像,宗喀巴佛像高约600厘米,宽440厘米,造型生动,线条清晰,头戴黄帽,神态如生,威仪庄严,观音菩萨殿也称千手千眼观音殿,据传千手表示护持众生,千眼表示观照人间,都是大慈大悲的表现,这尊菩萨眉目生动,伫立瞻望,给人以慈祥的印象,其它的佛殿也有不同的泥塑佛像,总计950件,这些佛像的塑造,充分显示了藏族泥塑艺术家的非凡才能。</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我们又来到文物陈列馆,欣赏寺内酥油花,其中酥油花展厅属于文物陈列馆的一部分,对外开放且可拍照,于是游客们可以近距离拍照酥油花,这些艺术品以酥油为主要原料,通过巧妙的雕琢和组合,形成了各种生动的形象和图案,酥油花作品造型精美、色彩鲜艳,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体现了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是藏族人民虔诚信仰的象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酥油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藏的苯教,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与藏王松赞干布完婚时,带去了一尊释迦牟尼佛像,并供奉在拉萨大昭寺内。宗喀巴大师学佛成功后,在佛像头上献了莲花形的“护法牌子”,身上献了“披肩”,还供奉了一束“酥油花”,从那以后寺内便有了酥油花的作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酥油,是高原上的美食瑰宝,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酥油,这个像黄油一样的乳制品,是从牛奶、羊奶中精心提炼出的脂肪。特别是夏、秋两季的牦牛酥油,色泽鲜黄诱人,口感香甜细腻,简直是味蕾的盛宴!虔诚的藏民用酥油制作出酥油花,陈列的展厅有非常复杂的人物或诸神的造像,它们表现得栩栩如生,一簇簇五颜六色的酥油花绽放又被定格在橱窗内,光影流动,色泽艳丽,制作精美,仿佛看见僧人们的巧手在细抹慢拧,房间内隐隐悠悠漂浮着酥油的香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由于酥油的熔点很低,15摄氏度就会变形,25度左右就会融化,因此制作酥油花必须在寒冷的冬季进行。僧人们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解决手温问题,他们将手放入冰水中降温,以防止酥油因体温融化。这种制作过程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因此被称为“残忍的艺术”。</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寺里面的建筑依据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上了红、黄、白等土质颜料,整个建筑群庄严巍峨、宏伟壮观,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红色和白色在藏传佛教的建筑中经常使用,白色象征圣洁,纯净和安宁,白色的哈达也是这种色彩的延续,红色象征火,代表着权力、威严和地位。而建筑中的黄色代表的较为高贵,所以传统民居中很少见到,大部分都是在寺庙的建筑中,黑色作为驱除邪恶的颜色,也被常用在藏式建筑中。</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据僧人讲解员介绍寺内白塔,是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阿旺宗哲达吉创建,这座白塔不仅是拉卜楞寺的标志性建筑,更是藏族文化的象征。白塔建于清代,内部埋有舍利,由十三层台阶组成,象征着佛教从低到高的十三个阶段,白塔的建造过程和象征意义在藏传佛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体现了佛教徒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敬畏之心,不仅用于供奉佛像或经文,还是信徒们进行朝拜和祈祷的地方,人们相信通过与白塔基座的接触或绕塔行走,可以获得神灵的庇佑和加持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还有一种说法是它建于清代内埋舍利,主要用于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像、佛经等佛教圣物。白塔作为神圣之地,也是僧侣修行和弘扬佛法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游览拉卜楞寺是一次难忘的旅程,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当你踏入这座寺庙时,你会被它的宏伟壮观所震撼,也会被它的庄严神圣所感染。你可以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纷扰,静下心来感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你可以坐在寺庙的某个角落,闭上眼睛聆听诵经声和转经筒的转动声;也可以徜徉在寺庙周围,欣赏周围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了灵性,让人感受到了宗教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当我离开这座寺庙时,心中充满了不舍,这次的经历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