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沐风听雨 805177</p> <p class="ql-block">潮州行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一座桥知一座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图/文 沐风听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潮洲,没人会不走走广济桥,至少要看一看。“到潮不到桥,枉向潮州走一遭”,这俗语诞生于没有城市营销的清代,直到今天依然是大部分游客自然而然的选择理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赵州桥、洛阳桥、广济桥、卢沟桥)之一的广济桥,不仅仅是一座名桥,还是潮州的标志和图腾。年过八旬的潮籍知名作家李英群在谈起湘子桥(广济桥的别名)的意义时曾说:“湘子桥对于潮州而言就好比天安门之于北京,或是长城之于中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百年来,广济桥见证了潮州的历史变迁,成为海内外潮人的精神坐标,更是四方游客领略古城魅力的重要窗口。一定意义上说,广济桥的历史,就是潮州的历史,就是潮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桥是水上的路,广济桥的故事,要从韩江讲起。从我老家闽西发源的汀江一路向南,在三河坝与梅江汇合,合称韩江,然后从汕头入海。韩江是粤东联接闽西南、赣东南、海外各地的要道,又是粤东平原的主要创造者。潮州的文明史,韩江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潮州城外的韩江水面开阔、水流湍急,修桥并不容易。潮州本地人都传说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发“神力”帮忙铸造了这座鬼斧神工的长桥。而且韩湘子还在桥边提笔写下了“洪水到此”的镇桥石碑,以镇住洪水泛滥。因此,广济桥又得名“湘子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传说只是传说,增加一些谈资和趣味而已。事实是南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知州曾汪以86艘船相互连接而成浮桥,结束了韩江两岸东西相隔的历史。也是从这时开始了历任知府知州接力修桥的历史。从1171年始建至嘉靖九年(1530)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历时359年。人战胜水,又与水共生的历史令人敬畏又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济桥从开始修建起就和一般的桥梁不一样,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有航船经过时,船桥散开到两侧,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开合式桥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桥梁的美观,在历次桥梁的加固过程中,工程师们还给桥梁加上很多美丽的桥亭。宣德年间,潮州的知府王源在五百多米长的桥身上铸造了126间风格迥异的桥亭,也就是筑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筑亭依桥墩而建,以各种典故故事为主题。这种华丽异常的岭南特色筑亭造型,与江南小桥流水形态的桥型完全不同,华美而具有浓烈的潮州特色的筑亭,成为历代的文人骚客所赞颂的奇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市往往都沿江沿海而建,开阔的水面是展示地标的最有利的空间场所。当某一建筑物或构筑物具有景观异质性时,它就自然地从背景中凸显出来,从而形成视觉上的城市地标。广济桥上这些精美的亭台楼阁,不但让广济桥显得异常精美别致,也是它有别于国内众多桥梁的特别之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70年,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逊来到潮州,惊叹于广济桥的桥市,并为广济桥拍下第一张照片。他还说:“潮州韩江桥也许是中国最值得一提的桥梁之一。它和伦敦老桥一样,都为城市提供了一个可供居民做生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存最早的广济桥画卷,则是嘉庆年间云游四海的画家张宝留下的。他初到潮州,便选择了广济桥作为体现潮州的标志性景观,画下了《湘桥仙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朝韩愈主政潮州,让这片岭南的化外之地融入了主流文明圈。到嘉靖后期,潮州因其连接闽广的有利位置,成为韩江流域经济中心。航行于韩江和海上的盐商往来如梭,广济桥下成为“四方盐商辐辏之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代天顺年间,两广总督在广济桥设置税厂,对来往盐船抽税,广济桥税厂的税收数额居全省之冠。基于桥上那些造型美妙的筑亭,广济桥很快形成了著名的潮州桥市。这也就是潮州“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代中后期,潮州的海外贸易开始发达。具备冒险精神的潮商冒涉风涛,往来海上,带回白银,又刺激陶瓷、纺织、制糖等手工业兴起,货物通过湘子桥往来南北。到清代,潮州城已成为仅次于广州的广东省第二大商业中心。国民革命时期,红军长征前,从潮汕到福建汀州、江西瑞金的商道,不但是红色的交通线,也是红色的经济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取材清代广济桥风格的潮州木雕《湘子桥图》犹如潮州的《清明上河图》:有人提篮叫卖,有人摆起摊位,有人凭栏远眺,“茶居酒帘闹其上,水榭笙歌喧其下”,浩瀚江景与趣意市井尽在广济桥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济桥下,六篷船扬着蝴蝶帆,兼具载客与游乐。其时六篷船上风月之盛,引来“名士题咏,骚客品花,踵相接也”,亦推动了潮州工夫茶品饮文化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的广济桥上,“方丈一楼,十丈一阁,华棁彤橑,雕榜金桷”。文人墨客以“玉壶冰底卧青龙,海外三山堕眼中”“渚霁惊看虹卧久,天空疑见鹊飞遥”等众多的楹联、匾额重现广济楼的风光和传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间百姓则选择以“仙佛造桥”“两只鉎牛一只溜”“桥脚鲤”的传说、以“到潮不到桥,枉向潮州走一遭”的俗语、以广济桥图案的木雕、瓷板画等等来纪念、赞美广济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济桥东岸桥墩上,重修的冲天牌坊式石结构上书着“民不能忘”四个大字。为的是纪念清代太守刘洵、吴均当时修桥的功绩。广济桥的修建,离不开历任知府知州,但也从来离不开潮州的百姓,从第一人修桥者曾汪开始,官民合修广济楼就是传统。“民不能忘”,不能忘的亦是家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的广济桥早已不将交通作为主要功能。下午5时许梭船开启,到早上,东西两桥隔断,无人在桥上走动,广济桥静默自处。从2018年起,潮州一江两岸夜景正式亮灯,广济桥成为灯光秀最亮眼的主角。可惜晚上再次到那等了良久,才被通知说设备故障,今夜的灯光秀临时取消。甚是遗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济桥是潮州的标志,桥头的广济楼则是潮州古城的标志。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 东门楼”的广济楼是原潮州古城七门中最巍峨壮观的一座。也是韩江北堤城堤的重要关闸,兼具防洪功能。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民国廿年(1931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济楼一头连接着古城的牌坊街,一头连接着楼外的的广济桥,不但是广济桥桥体的一部分,更是眺望广济桥的最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济楼的牌匾也是其中的著名景观。其中一块“东为万春”的牌匾,不但来历更有故事性,还真正体现了潮州人识才、敬才,不拘一格服才的气度和胸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朝末年,广济楼的牌匾被台风吹掉了。潮州府向民间广泛征召牌匾,无论是秀才举人还是百姓白丁,都可以参与牌匾书法竞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民间收集的几百幅匾额书法作品中,“东为万春”在几番评比后被大家公认推举为第一。大家都认为这幅匾额的字体“布白自元,富贵丰华,堪为万春”,光荣成为牌匾的候选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谁都没想到的是,这幅出色的书法作品竟然出自一个卖油炸果的小伙子。英雄不问出处,民间多有高人,大家愉快地接纳了这幅牌匾书法作品。广济楼上就高高悬起了这幅油炸郎的墨刻精品--“东为万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写出东楼万村的油炸郎,就来自于广济桥桥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济桥是一个讲不完、听不厌的千年故事,更是历代潮人接力浇筑的精神地标。”到潮州,你一定要去广济桥上走一遭。</p> <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从下水门到广济楼的城堤上眺望潮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堤上的英歌剧人物,来源于《水浒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广济楼南边的下水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水门夜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您的赏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欢迎再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