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宫

园丁

<p class="ql-block">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他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与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明道宫:传为老子传道之地</p><p class="ql-block">明道宫景区位于鹿邑县城东北隅,与太清宫东西相望。我们就近先去明道宫。</p> <p class="ql-block">穿过牌楼就是明道宫正门。里面主要景点有迎禧殿、众妙之门牌坊、弘道苑、玄元殿、文昌阁、老君台、腾云阁、弘道苑等建筑。其中,老君台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第一大殿就是迎禧殿,是北宋皇帝宋真宗到太清宫朝拜老子后“驻跸明道宫”,在此殿内召集文武百官商议朝政,决策大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明道宫迎禧殿后面是玄元殿</p> <p class="ql-block">玄元殿上有四块横匾,其中有前国家领导人李鹏和姜春云题词:</p><p class="ql-block">老子故里和重道贵德</p> <p class="ql-block">这里壁画讲述关于老子的一身经历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道”</p> <p class="ql-block">老君台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传道、升仙的地方。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升仙台因此更名为老君台。宋真宗曾驻跸明道宫迎禧殿,并亲题“明道宫”匾额,寓意“真理显现之地”。</p><p class="ql-block">老君台高13米,顶部面积765平方米,以古式大砖砌筑,台上保留有正殿、配殿及“道德真源”“犹龙遗迹”等碑刻。共有33层台阶。</p> <p class="ql-block">道家圣地‌:老君台被视为老子聚徒讲学、传播《道德经》思想的核心场所,其建筑布局(如升仙桥、玄元殿等)均体现道家哲学。</p> <p class="ql-block">33层台阶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进入老君台山门,合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p> <p class="ql-block">‌明道宫老君台上的铁柱‌,也被称为“赶山鞭”,是传说中老子用来赶山的工具。相传远古时期,鹿邑有一座遮天蔽日的隐阳山,阻碍了百姓的生活。老子为了解救百姓,铸成一根赶山鞭,试图将大山变为桑田。然而,在赶山的过程中,铁鞭用力过猛,从中间震断,一半落在明道宫老君台上,另一半则落到了太清宫太极殿前‌。</p> <p class="ql-block">赶山鞭</p> <p class="ql-block">炮轰老君台是</p><p class="ql-block">1938年6月1日上午,侵华日军第4骑兵旅团藤田所部从安徽亳州方向进犯鹿邑县城。当年鹿邑小城全是低矮的平房,这座高高耸起的老君台被日军认为是一处军事据点,日军想先拔掉这个据点,于是用迫击炮向它一连发射了13颗炮弹,大有要把它炸平之势。但日军只听见炮弹的出膛声,却没听到炮弹的爆炸声。日军指挥官和年轻的炮手惊得目瞪口呆,怎么打出的炮弹一发也没见个响,目标还依旧高高地耸立在那里,岿然不动。日军来到他们打了十几发炮弹而未爆炸的那座高高的建筑物前寻找答案。当日军得知他们炮轰的目标原来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的升仙台时,同样信奉道教的日军不禁惊呼:“中国的老祖宗显灵了!”忙跪地磕头谢罪。</p> <p class="ql-block">老君台大殿东墙、东偏殿后墙和柏树上共中炮弹12发,其中两发穿过大殿山墙,一发卡在梁上,一发落在老君像前神龛上,还有一发卡在了殿东柏树的树杈上。日军炮击老君台的13发炮弹无一爆炸的传奇也没有人能解释其中的原因,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1983年,梅川太郎怀着一颗忏悔的心再次来到鹿邑。他说:“我就是当年炮击老君台的那个炮手,我们的炮弹应该是打得很准的,打在老君台上的炮弹为什么不响,这不管是偶然的因素还是太上老君显灵护佑的结果,更说明我们发动的那场战争是非正义的,是赤裸裸的侵略!”他还说:“我今天之所以虔诚地跪拜中国的老祖先,是请求中国的老祖先原谅,请求中国人民原谅,向中国老祖先和人民忏悔请罪!”</p><p class="ql-block">虽然包括梅川太郎在内的日本侵略者在鹿邑犯下了滔天罪行,但鹿邑县人民还是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博大胸怀,把梅川太郎所立的“谢罪碑”改为了“和平碑”,这表明了鹿邑人民对和平的热爱和向往。</p> <p class="ql-block">这段录音就是讲述关于老君台和平碑经过</p> <p class="ql-block">隐隐约约还可以辨别出文革时期留下的口号“无限忠于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老子留下的好运石</p> <p class="ql-block">圣泉井</p> <p class="ql-block">太清宫是老子故里(诞生地)被誉为‌世界第一座正史记载的官方修建祀老尊道的宫庙‌,太清宫盛极,来往不绝的不仅有达官贵人,骚人墨客也常来此流连驻足。谢灵运、李白、杜甫、苏辙、范仲淹、欧阳修等都曾在这里留下尊老崇道、咏物状景的珍贵诗篇。太清宫现存主体建筑太极殿五间,铁柱一根,古柏三株,碑刻九件,望月井一眼。洞霄宫仅存清代建筑三圣母殿五间,娃娃殿三间,宋碑一通。</p> <p class="ql-block">“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碑文是唐玄宗对道德经的释文,为文物之珍品。该碑位于太极殿前神道东侧,立于唐天宝元年,即742年,碑高3.7米,宽1.2米,厚O.36米,碑首为半圆型,首身一石,碑身四面刻字,正反两面为正文,每面22行,满行51字,隶书字体,左右两侧为文人题咏。碑文内容为唐玄宗李隆基对《道德经》的释文。</p> <p class="ql-block">镶嵌在东墙上的这块碑是元世祖忽必烈皇帝为保护太清宫颁布的,叫“太清宫圣旨碑”,这块碑高0.6米,宽0.96米,青石刻成,碑文为楷书,满行为12字。</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鹿邑县长军古陶瓷博物馆是2021年4月14日设立的非国有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被认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省内较早成立的民办博物馆之一。立足于国家4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子故里太清宫景区。背依涡河,面朝十里文化长廊,东邻曹操故里亳州,西连鹿邑老子升仙台。展室分为前院和后院共6个展厅。</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坐落在太清宫景区“老子故居”院内,占地面积36亩,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总投资1.2亿元;馆藏文物76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560件/套。年均展出文物860多件。博物馆以老子文化为线索,以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中国道教文化艺术,特别是古陶瓷艺术为主,同时极力宣传老子文化和涡河文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求子殿</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个是太一元君殿,太一元君是道教中老子的母亲,被尊为圣母的神仙。道教神仙体系中女性神祇较少,太一元君因与老子关联而具有特殊地位,类似西王母等女神。体现了道教对孝道和母性崇拜的融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