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食品选购《绵白糖vs白砂糖:超市货架上这对“双胞胎”,到底该怎么选?》</p><p class="ql-block"> 每次站在超市的糖类货架前,看着包装相似的绵白糖和白砂糖,你是不是也犯过选择困难症?这两种最常见的家用糖,长得像双胞胎,价格也差不多,但用起来还真不太一样。作为一个在吃货圈里里摸爬滚打多年的"糖分研究员",今天就跟大家好好唠唠这哥俩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先说说它们的"身世之谜"</p><p class="ql-block"> 记得第一次做蛋糕时,随手抓了袋绵白糖就往面糊里倒,结果成品甜得发齁,质地也怪怪的。</p><p class="ql-block"> 后来请教老师傅才知道,原来这两种糖虽然原料都是甘蔗或甜菜,但制作工艺大不相同。</p><p class="ql-block"> 白砂糖就像个直性子,甘蔗汁经过简单提炼、结晶,颗粒分明,保持着最原始的蔗糖形态。而绵白糖则是个讲究人,它在白砂糖基础上多了一道工序一一喷入2.5%左右的转化糖浆,所以颗粒更细腻,还带着些许湿润感。这个差别,用手一摸就能感受到一一白砂糖沙沙作响,绵白糖则像细雪般绵软。</p><p class="ql-block"> 溶解速度:急性子遇上慢性子</p><p class="ql-block"> 泡咖啡时最能体现它们的性格差异。做过一个小实验:同时往两杯热水里加入等量的白砂糖和绵白糖,前者像跳水运动员似的,扑通几下就沉底消失;后者则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悠悠地在水中化开。</p><p class="ql-block"> 这个特性在做冷饮时特别重要一一用绵白糖调柠檬水,不用等太久就能喝,省时又省心。</p><p class="ql-block"> 不过做果酱时情况就反过来了。上个月熬草莓酱,我偷懒用了绵白糖,结果发现熬制时间比平时长了不少。 后来查资料才明白,因为绵白糖含水量高,需要更多时间蒸发水分。所以啊,赶时间的话还是白砂糖更靠谱。</p><p class="ql-block"> 甜度之争:谁更"甜言蜜语"?</p><p class="ql-block"> 这个问题可有意思了。表面上看,同样一勺糖,棉白糖似乎更甜些。</p><p class="ql-block"> 但真相是一一它们的甜度其实一模一样!之所以产生错觉,是因为绵白糖颗粒小,同样体积下实际重量更多。就像把棉花和铁块都装满一箱子,看起来体积相同,重量可差远了。</p><p class="ql-block"> 做蛋糕时就深有体会。按食谱用200克白砂糖,如果换成绵白糖还按杯量取,成品准甜到发苦。所以建议家里备个小电子秤,尤其是做烘焙时,千万别凭感觉乱来。</p><p class="ql-block"> 用途PK:各有所长</p><p class="ql-block"> 经过多次实战,我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p><p class="ql-block"> 白砂糖更适合:</p><p class="ql-block"> 需要保持形状的场合,比如撒在饼干表面做装饰</p><p class="ql-block"> 长时间熬煮的糖浆、果酱</p><p class="ql-block"> 需要焦糖化的料理,比如法式焦糖布丁</p><p class="ql-block"> 绵白糖则擅长:</p><p class="ql-block"> 快速溶解的饮品</p><p class="ql-block"> 需要细腻质地的蛋糕、奶油</p><p class="ql-block"> 中式点心如月饼馅料,能让口感更绵密</p><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做红烧肉时我用两种糖对比过。白砂糖炒的糖色更透亮,而绵白糖因为含有转化糖,上色更快但容易发暗。这个小发现让我在朋友面前嘚瑟了好久,毕竟吃货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p><p class="ql-block"> 保存有讲究</p><p class="ql-block"> 去年夏天我犯过一个错误:把开封的绵白糖随手放在灶台边,结果没过多久就结块了。后来才懂,绵白糖因为含水量高,更容易受潮。现在我都用密封罐保存,还往里面扔几粒生米吸收湿气。白砂糖虽然稳定些,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也会吸收异味,最好也密封存放。</p><p class="ql-block"> 健康角度有区别吗?</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在热量和营养成分上,这哥俩基本是半斤八两。不过绵白糖因为含有少量转化糖(葡萄糖+果糖),升糖指数会略高那么一丢丢。对糖尿病人群来说,可能白砂糖相对好些一一当然最好还是控制总量啦。</p><p class="ql-block"> 我的使用心得:</p><p class="ql-block"> 经过这么多次对比,我的厨房现在常备两种糖:白砂糖主攻烘焙和煮食,棉白糖负责饮品和快速调味。</p><p class="ql-block"> 虽然看起来有点麻烦,但就像画家需要不同的画笔,想要做出地道的味道,工具就得专业些。</p><p class="ql-block"> 最后几个实用建议:如果家里只想备一种糖,我推荐白砂糖,毕竟它的通用性更强。实在需要绵白糖的场合,把白砂糖用料理机打碎也能勉强替代。</p><p class="ql-block"> 不过要追求完美口感,还是各司其职比较好。毕竟,生活已经够将就了,在吃这件事上,咱们就别太委屈自己啦!</p><p class="ql-block"> 编辑:云鹰</p><p class="ql-block"> 来源:墨香食韵</p> <p class="ql-block"> 溶解速度:急性子遇上慢性子</p><p class="ql-block"> 泡咖啡时最能体现它们的性格差异。我做过一个小实验:同时往两杯热水里加入等量的白砂糖和绵白糖,前者像跳水运动员似的,扑通几下就沉底消失;后者则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悠悠地在水中化开。这个特性在做冷饮时特别重要——用绵白糖调柠檬水,不用等太久就能喝,省时又省心。</p><p class="ql-block"> 不过做果酱时情况就反过来了。上个月熬草莓酱,我偷懒用了绵白糖,结果发现熬制时间比平时长了不少。后来查资料才明白,因为绵白糖含水量高,需要更多时间蒸发水分。所以啊,赶时间的话还是白砂糖更靠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