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作为父母应该懂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你老了,你会发现,不管你有多么爱自己的子女,千辛万苦地抚养他们,不遗余力地培养他们,给他们提供好的生活,但是,扎心的事实是,他们并不会像你爱他们一样爱你,也并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来孝顺你。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现实就是如此,父母总是无私且毫无保留地爱着下一代,然而,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回报却少的可怜,这不是他们不爱你,而是他们也像你一样,爱着下一代。</p> <p class="ql-block"> 这种现象并非人性之恶,而是自然规律,正如自然界中,无论任何物种,父母都会不遗余力地呵护后代,但是,后代却很少用同等的心力去回馈父母。 社会场景也印证了这一现实:学校门口迎接孩子的是充满希望的笑脸,而养老院门口的责任却显得沉重而疏离。</p><p class="ql-block"> 作为父母需明白,父母和子女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血缘的纽带终将随岁月渐行渐远,直至离别。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没有“容易”二字。 </p><p class="ql-block"> 当你老了,他们要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要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奔波忙碌,他们承担着各种压力和责任。 身为父母,对子女的孝心不能抱有太多的期待:有的子女,他们有孝敬你的能力,却不一定有孝敬你的心思;有的子女,他们有孝敬的心思,但是却不一定有能力。</p><p class="ql-block"> 当你老了,你会发现,你拼命爱着的孩子,连给你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有的甚至一年都见不上几面。在这个压力山大的社会里,年轻人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哪里还有精力来给你养老?网上流传着这一个笑话:在公园我和一大爷聊天,大爷:“大儿子让我去北京住,二儿子让我去南京住。”我:“你真幸福,两个儿子都那么孝顺。”大爷:“大儿子在南京,二儿子在北京!”在大爷这里,“养儿防老”终究是一句笑话。</p> <p class="ql-block"> 作为父母要明白,养育子女是为了让他们“自立”,而不是为了防老,养老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养儿不是为了防老,孩子是我生命的延续,不是未来的提款机或养老院门票。能给自己托底的永远是自己。 年轻时夯实经济基础,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年老时减少对子女的依赖,守住物质与精神的自立,才是给自己晚年好的保障。</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会老去,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安宁幸福,是每一个人的愿望。 面对“养儿防老”的种种不确定性,“自我养老”才是硬道理,未雨绸缪,提早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规划,才能享受一个自立自主、安宁幸福的晚年生活。</p><p class="ql-block"> 愿天下父母安康,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