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

信天翁

<p class="ql-block">文/信天翁</p><p class="ql-block">图/手机自拍+网络</p> <p class="ql-block">春和景明,喜欢徜徉于古城的大街小巷。一日不经意间穿过大学习巷时,瞥见了巷边清真寺清静无人,便信步而入,稍作浏览。</p><p class="ql-block">早先也多次路过这寺院,多遇宗教法事,人流密集,从未进去仔细看过。这一短暂的驻足,却让我深切感受到了这座古寺所蕴含的庄严气息与深厚的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先说这条小巷子,虽然其貌不扬,狭窄拥堵,人车混行,总长不过百多米。可它的历史源渊却能追溯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盛唐时代。唐长安当时为世界第一百万人口的大城,万国来朝,盛况空前。信奉伊斯兰教的高鼻深目各色胡人,多聚集于此,努力学习汉唐文化,因此得名:大学习巷。</p> <p class="ql-block">凡来西安的中外游客,几乎没有不逛回坊的。因为回民街美食早已享誉中外,还有化觉巷清真大寺,与鼓楼、北院门牌楼、高家大院……等都成了热门打卡地。</p><p class="ql-block">这个大学习巷清真寺,却是声名不显,极少有人知晓。除当地信众定时前来礼拜之外,很少有游人能找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我从正门进去,大照壁隐在巷道对面,前后四进院落,并不很大。由于每天还在供教徒使用中,礼拜时段一过,礼拜堂也就关闭了,并没有普通景点般的展览设置等,所以也就二、三十分钟就转完了。</p> <p class="ql-block">大学习巷清真寺,是回坊各寺中最古老的,又称“西大寺”(与东面的“化觉巷清真大寺”相对应),始建于唐中宗时期(公元705年),迄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了。以后各朝历代又先后六次敕建重修,至今还在实际使用中,故此并不是一个景点,也从沒有卖过门票。</p> <p class="ql-block">该寺大门并不高大,其貌不扬。若不是门前临时拉一开斋节横幅,以及墙边立有一通“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很容易被路过人们忽略过去。</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门</p> <p class="ql-block">该寺面积也不大,仅7000余平米,由大照壁、石牌坊、三间厅、省心阁、南北厢房、碑亭、石门、月台和礼拜殿等建筑组成。寺貌巍峨、廊廡壮丽,布局紧凑,对称有序,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三间厅</p> <p class="ql-block">石门</p> <p class="ql-block">处于寺院中心的省心阁全貌,也是郑和奉旨亲自设计修建的原物。</p> <p class="ql-block">省心阁一层,后面是院中的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省心阁二层</p> <p class="ql-block">仰视省心阁内尖顶的雕刻与彩绘。</p> <p class="ql-block">省心阁背面全景</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院的南厢房,是寺内阿匐居住之所,北厢房为讲经堂。</p> <p class="ql-block">敇建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敇建六次碑记》</p> <p class="ql-block">此碑用汉文和回文详细记载了从唐中宗神龙六年(公元705年)至明先后六次敇建的缘由与规模。</p> <p class="ql-block">回文碑</p> <p class="ql-block">最值得一提的是:该寺内存有郑和下西洋的唯一碑文佐证!</p> <p class="ql-block">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回族)于第四次下西洋前,专程前来西安求贤。该寺当时的掌教哈三阿訇,经选拔高中,奏请明成祖批准,担任随行顾问(佐使随员)和翻译,圆满完成了此次任务,为我国航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南碑亭</p> <p class="ql-block">郑和为感谢哈三,根据皇上敇令,亲自设计主持,选调能工巧匠,重新翻修扩建了大学习巷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南碑简介牌</p> <p class="ql-block">珍贵的南碑(郑和碑)</p><p class="ql-block">也是该寺的“镇寺之宝”。</p> <p class="ql-block">南碑亭里的这通石碑,便是于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所刻立的《重修清净寺碑记》,又被俗称为“郑和碑”。这是我国记载郑和下西洋伟绩仅有的且最完整的一处碑文,历史价值及其珍贵。</p> <p class="ql-block">碑文由刘序用汉文和阿拉伯文撰写,详细记载了该寺重修的历史过程。</p> <p class="ql-block">北碑(增建清真寺记碑)立于公元1545年1月</p> <p class="ql-block">寺院最后面是礼拜殿</p> <p class="ql-block">礼拜正殿上悬三块匾额:“兴教建国”、“道冠古今”、“派衍天方”,分别是由陕西光复军兵马都督张云山和桂系军阀白崇禧所题。</p> <p class="ql-block">上为礼拜殿正面,下为门前的大照壁。</p> <p class="ql-block">整个寺院绿树成荫,布局紧凑,青砖碧瓦,古朴大气,处处透着一抹庄重氛围,充满了中国建筑之美。</p> <p class="ql-block">(谨向文中所用网图的原作者致谢!)</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于西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