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说明:文中所用图片为个藏自拍。</p> <p class="ql-block"> 这件北宋登封大窑的点宝相花纹束口洗,是我近日在武汉一个内部交流会用易货贸易的方式淘到的。这种纹饰有人称之为是猫爪或梅花纹,其实是不太准确的,它是典型的简化的宝相花纹。</p><p class="ql-block"> 宝相花纹主要流行于唐代,尤其是一些佛教用品上,是最为重要的纹饰。到了宋代,由于此绘制繁琐,耗时费工,就简而化之,用这种点绘方式,取笔止意连之趣味。</p> <p class="ql-block"> 在这次交流会上,有好几件点彩器——因为点彩是名品,是仿唐代金银器上的錾刻的攒花技法的一种装饰艺术。在高古瓷中,越是名贵品种,仿品越多,即行内人称之为“重灾区”。这次交流会上,就有仿品与后加彩器同时出现:为了增加其价值,在老的白釉素器上点新彩,再入窑烧制,当作老点彩器出售:若只关注胎老、釉老,而忽视了点彩釉的釉质新老,极易造成花了老瓷器的价钱,买了件后加彩的器物的尴尬情况。老点彩器价格比素器价格高的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好多倍,甚至是几十上百倍。</p><p class="ql-block"> 而这件是山东的一个师兄拿过来的河南登封窑作品,由于他不太熟悉河南窑系,一直没有搞懂是哪个窑口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我提出用一件山东德州窑作品与他交换,他见了我的德州窑器很满意,因为他一眼就认出来了:“俺那窑口的,你看这胎颗粒粗的,猛一看胎土可疏松,其实并不疏松,烧造温度高,胎土坚致无比!”看到他熟悉的窑口作品,他解释起来头头是道。</p><p class="ql-block"> 这也真切的体现了古玩行的那句至理名言:玩自己懂的。</p> <p class="ql-block"> 自然而然的,师兄也要我讲讲我为啥看中了这件点彩器:“说说这件东西。”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没看懂,你是不会动手的!”</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向他介绍这是件北宋登封大窑的点宝相花纹束口洗,一看这个束口,就让人忍不住想起同时代这个窑口的梅瓶口型:梯形口,把这个洗口缩小,就是梯形;这种以一个点为中心的,点六个黑彩的点为纹饰的风格,之前有人称之为是猫爪或梅花纹,其实是并不严谨,它是典型的简化了的宝相花纹,由繁变简的最佳实例。</p> <p class="ql-block"> 这件北宋登封大窑的点宝相花纹束口洗,通高6.30厘米,口径9.76厘米,足径5.28厘米。这个尺寸,成人可以轻松的一把抓起,他的主人,一定是位知黑守白,颇有风骨的北宋时期的文人雅士,无论是写文章或是作画,都始终如一的陪伴在主人身边。</p><p class="ql-block"> 不知何时,它是以何种方式流落于山东:是主人携带、是小贩贩卖、是梁上君子所为?不过幸运的是,机缘巧合,我又把它带回它的家乡河南。</p><p class="ql-block"> 这件洗白釉釉质肥润,黑彩厚实浓郁,边沿有熔融后形成的毛绒绒的晕散——釉层厚而通透,是鉴别新老釉的方式之一。新仿品釉层薄而遮盖率高,而老货釉厚通透率高。</p><p class="ql-block"> 该件笔洗修胎规整,器型饱满、挺拔,这也是文房用品深受藏家、爱好者青睐的主要是因素之一:美且雅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