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新凯之旅(二):悉尼歌剧院

付少霞

<p class="ql-block">今天游览的第一站:悉尼皇家植物园</p><p class="ql-block">悉尼皇家植物园,在悉尼湾畔,紧邻悉尼歌剧院和中心商务区。这里绿草成茵,草地上参天古木高大粗壮,树荫下是或坐或卧的休闲度假者。</p> <p class="ql-block">早在1816年,这里由当时的英国总督拉克伦·麦考里主持下建立,是澳大利亚的第一个农场,由于当地适宜的气候条件,拥有热带和亚热带植物7000多种。</p> <p class="ql-block">现在它绿树浓荫,风光旖旎,成为当地居民和游客休闲游玩的绝佳之地。</p><p class="ql-block">今天,天朗气清,我们流连忘返,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下午。</p> <p class="ql-block">皇家植物园内有一个著名的景观:麦考利夫人椅。</p> <p class="ql-block">麦考利夫人椅来自麦考利夫人,她是17世纪英国拉克伦·麦考利总督的夫人伊丽莎白。拉克伦·麦考利先生是澳洲第四任总督(1809年--1821年在任),他带着妻子不远万里来到澳大利亚,麦考利总督每五年要回英国一次述职,由于路途遥远,靠船只来往,往返一趟需要28个月。每次麦考利总督回英国时,孤独的麦考利夫人就每天坐在这里画画、看书眺望远方,期盼着丈夫早日归来。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她也把爱带给了周围的民众。由于麦考利总督工作出色,成就辉煌,在他的领导下澳洲发展很好,而且悉尼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于是麦考利也被后人誉为“现代悉尼的缔造者”。</p><p class="ql-block">1810年,悉尼人民为了赞扬和歌颂麦考利总督的功绩,纪念麦考利夫人与丈夫的深厚感情,工匠们在海角的岩石上雕刻了这把巨大的石椅,并刻上纪念文字,献给时任新南威尔士州总督拉克伦·麦考利的妻子伊丽莎白。</p><p class="ql-block">麦考利夫人椅,实际上类似于中国的“望夫石”,这也是十九世纪时期的浪漫爱情故事,一个关于知恩感恩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麦考利夫人椅的位置,也是远眺悉尼港湾、悉尼歌剧院、悉尼大桥的绝佳位置,漫步其间,和风习习,风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漫步悉尼海港跨海大桥</p><p class="ql-block">海港大桥像一道横贯海湾的长虹,它巍峨俊秀,气势磅礴,与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隔海相望,成为悉尼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1924年悉尼港湾大桥破土建造桥基,1932年竣工通车,历时8年多。悉尼海港大桥长1149米,宽度为139米‌,有8个车道,2条铁轨,1条自行车道及1条人行道。</p> <p class="ql-block">清风朗日,蓝天白云之下,我们漫步在海港大桥上,车声轰鸣,凉风细细,或俯瞰或瞭望,饱览悉尼港湾湛蓝澄澈之无限美好风光,真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感受啊。</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参观悉尼歌剧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3月22日上午,我们很荣幸地参观了著名的悉尼歌剧院。</span>悉尼歌剧院是灵感与想象力的创造!是一幅立体的画,一曲凝固的音乐!感慨感叹!</p><p class="ql-block">悉尼歌剧院,其白色风帆造型与悉尼港景观融为一体,成为澳大利亚标志。200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内部包含2700座音乐厅、1550座歌剧院及900个功能空间。</p><p class="ql-block">它不仅是澳州的文化象征,也是全球文化的交流平台。每年举办1000多场音乐会、戏剧、芭蕾舞等表演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观众,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廖昌永等都在此举办过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悉尼歌剧院外景</p> <p class="ql-block">在导游讲解引领下,进入歌剧院音乐大厅,深度体验感受!</p> <p class="ql-block">悉尼歌剧院的设计与建造是20世纪建筑史上的传奇,听导游娓娓道来,深感震撼!其故事融合了艺术灵感、工程技术挑战和政治博弈。</p> <p class="ql-block">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的设计灵感源于剥开的橘子或橙子,其壳瓣状的屋顶结构打破了传统建筑设计思维‌。1957年,丹麦建筑师乌松,在匿名国际竞赛中以“风帆与贝壳”结合的概念脱颖而出。据传其图纸最初被评委丢弃,后被评委伊尔罗·萨里南从废纸篓中捡回并力荐,最终从231份方案中胜出。</p> <p class="ql-block">原设计的薄壳结构因技术限制改为预制混凝土肋拱结构,壳片表面覆盖105万块釉面瓷砖,施工采用“增材建筑”方法。原计划音乐厅4年完工,但实际耗时14年(1959-1973),预算从720万美元飙升至1.02亿美元‌。因造型复杂导致施工难度剧增,乌松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就工程修改和预算问题产生分歧。</p> <p class="ql-block">1966年乌松愤然辞职,其室内设计未完成部分由建筑师彼得·霍尔接替‌。在建造后期,只能通过发行彩票和明星募捐填补资金缺口,在极度艰难中,悉尼歌剧院于14年后的1973终于落成‌。</p> <p class="ql-block">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直至2008年去世都未再踏足现场,但是值得欣慰的是2004年悉尼歌剧院以“乌松厅”命名,以表示向约恩·乌松先生致敬‌。</p> <p class="ql-block">舞台上,电影《花样年华》正在现场音乐演奏配乐彩排中</p> <p class="ql-block">从歌剧院俯瞰悉尼湾</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登悉尼塔俯瞰悉尼城市全貌</p><p class="ql-block">悉尼市够大的,一个悉尼相当于两个上海市大,高速路、悉尼湾、海湾大桥、悉尼歌剧院、奥林匹克运动场等等尽收眼底。这里的海是南太平洋海湾,也是开拓者库克船长最初进入悉尼的入海口。航海家库克船长航行至此,发现这一片地域没有房子,没有建筑,只有36个港湾,觉得真是一个风水宝地,立刻插上了英国米字旗。</p><p class="ql-block">下图是海德公园和大教堂的建筑、海军基地红鼎的房子,从这儿还可以看到一个个的港湾入海口。</p><p class="ql-block">1981年悉尼塔对外开放,至今已经44年了。</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鱼市场吃烤三文鱼与龙虾,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周六,下午2点以后,漫步悉尼街头。</p> <p class="ql-block">中学生们三五成群戴着耳机,对着屏幕唱歌跳舞,尽情舞蹈,给人愉悦、开放,活力迸射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前行途径一水池,小小孩在家长的监护下,尽情玩耍嬉戏,那样一种悠闲、自在的状态,让人禁不住驻足凝视,沉浸。</p> <p class="ql-block">一群人站在那里,没有桌椅板凳,也没有下酒菜,各人手中端着一杯酒,喝一下午甚至一晚上。</p><p class="ql-block">行走之中,看见或坐或卧,在草坪上静静晒太阳,或读书的人们,感觉澳洲人心态特别淡定。</p><p class="ql-block">我们说悠闲、自在,想来悠闲是需要有一颗淡定的心做后盾的,能够“放下”许多事,不急着回家写作业、写论文、做项目、完成某个任务,心里能够放下一切,圈里圈外不攀比, 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安心做自己,开心的过自己的日子,这种生活状态多么好,让我深受触动!</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悉尼情人港</p><p class="ql-block">情人港也叫达令港——“亲爱的港湾”,是一个浪漫的传说。</p><p class="ql-block">恰逢周末,达令港的游人如织,旗帜飘扬,海水非常清澈,非常干净,当地人爱这一片美丽的港湾,所以不让它有一丝尘埃,各地游客可能也受到了感染。周边看不见一个保洁的人,环境却没有一丝纸屑污染,让我感触很深!</p> <p class="ql-block">明天我们将去往墨尔本,与悉尼导游艾尼女士合影留念,感谢她的讲解与陪伴👍🌹</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游览很有收获!亲眼目睹、聆听了世界文化遗产悉尼歌剧院的创意、设计和建造过程,历时14年的伟大壮举,令人震憾!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一件艺术品的创造是人类智慧与科技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百年大计,精品工程,必将福荫后世,给人深远的启迪!</p> <p class="ql-block">感谢关老师、杨老师提供美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