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说事(592)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长话短说。</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回忆青春往事,记录过往时光,细说生活故事,描述工作过程,不忘初心,让明天更美好!</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537)</i></b>1991年3月,为了响应原国家商业部全国商业文艺基金会的号召,我们企业工会组织职工参加了“广元杯”小小说征文活动,并将部分优秀作品在企业《职工生活》报上刊登。作为企业报主编和工会负责人,我带头创作投稿,其中《临终之前》描写了一位烟厂新品品吸评委嗜烟如命,乐于“奉献”的诙谐幽默故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538)</i></b>1991年4月出版的《芜湖海员报》刊登了我的随笔《生活需要一点“闲吹”》。这家报纸的主编蒋虹先生,模样酷似演员刘欢,我常拿这事调侃他。偶尔把他介绍给朋友,说是刘欢老师,对方总是半信半疑。我俩都当过兵,闲暇时喜欢凑在一起小酌几杯,聊聊办报思路,享受“闲吹”的乐趣,彼此启发。后来,他去《芜湖广播电视报》担任编辑,我则“下海”做起业务,只能应邀写点小稿子交差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539)</i></b>我在企业工会任职期间,主要职责是主办《职工生活》报。采写新闻的工作任务虽不算繁重,但需持续推进、不可间断。</p><p class="ql-block">例如,1991 年 4 月的报纸内容丰富多样。我采访了党委书记就从严治党问题展开的交流,相关报道为报纸增添了深度;我还报道了企业“集体”性质部门成立工会分会、召开首届职代会并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展现了企业民主管理的进程;在全省职工读书自学活动第三次表彰大会上,我单位荣获表彰,我撰写了相关消息;对文化经营部经理进行了专访,探讨公款“招待”话题,专访文章标题为《必要应酬不能少,大手大脚必须无》。这些报道内容对企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540)</i></b>1991年4月,我作为企业报主偏,应邀出席全国轻工新闻工作者协会在轻工部无锡轻工休养院举办的新闻业务培训班,培训为期11天。</p><p class="ql-block">培训期间,《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钟立群围绕版面设计、标题制作展开讲解;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副教授陈崇山就企业报概况及读者心态进行了深入剖析;工人日报摄影记者何碧宝分享了新闻摄影的技巧与经验;《消费时报》总编辑、高级编辑石新华传达了全国新闻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会议精神。各位专家的讲座和发言,让我们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此外,我们还深入企业进行采访,开展新闻摄影创作活动,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541)</i></b>苏锡常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领先、文旅产业发达的典范之地。我在无锡参加企业报新闻业务培训时,中国轻工新闻工作者协会利用周末组织我们前往苏州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当时,我与北京空气压缩机厂报的同仁在虎丘塔前留下了这张合影。照片是由广州的一位朋友拍摄的。后来,一位从事专业摄影的企业报记者看到这张照片后,笑着打趣道:“你们搞文字是行家,可这摄影技术嘛,这次培训还真有必要参加参加。”我听了,不禁自嘲:“是啊,你瞧瞧我俩这拍照的姿势,都成残疾人了:脚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542)</i></b>虎丘塔前,这是我第二次在此留下身影。上一次,还是在部队时,我协助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杜十娘》,前往太湖运送汽油,顺道参观了虎丘塔。而这一次,是全国轻工记协举办企业报编辑培训,为我们创造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提供了一份贴心的福利。组织者特意叮嘱我们多拍些照片,一来是为了留念,二来是为即将开展的新闻摄影讲座作准备,后续会对我们所拍的照片进行逐一点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543)</i></b>1991年4月,我有幸在无锡参加了为期10多天的企业报新闻业务培训。此次培训期间的饮食,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有着两大显著特点:</p><p class="ql-block">其一,菜肴口味偏甜。对于曾在太湖北岸的湖州服役七年的我而言,这样的口味基本能够适应。毕竟,在湖州时也时常能品尝到带有甜味的菜肴。</p><p class="ql-block">其二,餐桌上顿顿都有春笋。起初几天,那鲜嫩的春笋着实让我觉得美味无比,每一口都充满了大自然的清新气息。然而,时间一长,天天吃春笋,难免让人有些腻味,甚至产生了不想再吃的念头。</p><p class="ql-block">轻工疗养院坐落于太湖之畔,环境清幽,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嘈杂。我们趁着星期天休息的时间,前往苏州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品尝了当地丰富的美食,也算是一饱口福,解了平日里对美食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544)</i></b>1991年4月,我在无锡参加企业报新闻业务培训,有幸结识了《人民日报》高级编辑钟立群老师。在课堂上,我聆听了他关于报纸版面编辑、标题写作的精彩讲授;私底下,我们亦师亦友,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许多教科书上未曾提及的知识,例如报纸头条、二条、三条、四条的位置安排,以及双头条的排版技巧等。</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与地方报编辑聊起此事,他们都表示真的长见识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545)</i></b>1991年4月,春意盎然之际,我前往苏州参观游览。在这段美好的旅程中,我有幸与北京的同仁一起与参会的《人民日报》的高级编辑钟立群老师留下了珍贵的合影。</p><p class="ql-block">游览期间,我们边走边谈,话题自然而然地聚焦到了企业报的发展前景之上。钟老师以他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为我们带来了深刻的见解。他回忆道,在革命战争年代,部队的小报如同战鼓催征,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对提升部队的战斗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钟老师进一步阐述,如今企业办报,不仅是一种企业文化的体现,更是一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倘若报纸办得精彩,它同样能够激发职工的斗志,引领干部群众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钟老师的这番话,让我们深受启发和鼓舞。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企业报作为信息传递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价值与意义始终不可小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老兵图说546)</i></b>1991年4月,我在无锡意外邂逅了战友胡学兵。他曾从武汉被下放到我的家乡潜江,后来我们一同入伍,携手投身军旅。此次在全国轻工企业报新闻培训班上重逢,往昔情谊涌上心头,倍感亲切。这张照片,便是我们在苏州西园寺与胡学兵等同仁们的合影。</p><p class="ql-block">苏州的西园寺,旧称“戒幢律寺”,是一座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律宗道场。它始建于元代,期间虽历经战火洗礼,但每一次都得以重建,如今已发展成为苏州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完整的寺庙之一。</p><p class="ql-block">步入寺内,大雄宝殿作为核心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其外观典雅富丽,苏式彩绘细腻精美,龙吻正脊气势恢宏,无不彰显着它的尊贵地位与不凡身份。踏入大殿,内部穿斗式构架精巧绝伦,梁枋上的苏式彩绘栩栩如生,令人震撼不已。抬头仰望,檐枋上悬挂的“西乾应迹”匾额,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深邃的气息,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与好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战友重逢)</i></b></p><p class="ql-block">怀揣着那颗激动得似要迸出胸膛的心,双手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45 年后与战友重逢,往昔种种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这重逢的时刻,满是珍贵与美好。</p><p class="ql-block">1978 年底,一群从武汉下放到潜江的知青,与我们当地青年一同响应号召,投身军旅。在部队里,我们同吃同住,一起摸爬滚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81 年底,随着退伍的钟声敲响,大家各奔东西,开启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旅程。</p><p class="ql-block">2 月 12 日下午,阳光正好,我与同连队胡宝元、徐汉忠、刘亚慧三位战友在武汉相聚。当我们再次相见,彼此眼中满是感慨与激动。曾经青春年少的我们,如今青春的容颜已渐渐消逝,两鬓也早已染上了斑白的痕迹。岁月的刻刀,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p><p class="ql-block">特别是刘亚慧战友,在疫情肆虐的艰难时刻,他先后失去了父亲和弟弟。那是一段无比黑暗的时光,痛苦如影随形。但他却如同一棵坚韧不拔的青松,在狂风暴雨中依然挺直了脊梁,没有被生活的重击打倒。他的坚强与勇敢,让我们为之动容。在此,我要向这位勇敢的战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我的首个美篇证书,是“英雄老兵特别奖”。那篇记录自己和战友参与老山轮战故事的文章,使我踏入了美篇的“军旅天地”。美篇“红星闪耀岁月”专栏开启两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新的舞台,能够尽情高歌军旅之歌、英雄赞歌;我们拥有了自己温暖的家园,老兵们收获了满满的归属感与荣耀感。我,有幸成为最早的“军人生活优质作者”,在此,向“红星闪耀岁月”美友圈管理团队致以诚挚的敬意与谢意。</p> <p class="ql-block">又至春耕时节,作者目睹了这样令人痛心的一幕:在江汉平原,数以万亩计的大白菜长势喜人,可菜农们却含着泪将冬白菜打烂埋进地里。湖北优质大白菜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状况,主要原因是受春节前后北方市场需求不旺的影响,产地价格从每斤一角八分降至每斤四分,依旧无人问津。当下,大白菜有的已经炸裂、开花,失去了商品价值。不少种植面积达百亩、几十亩的小种植户,辛苦劳作半年,却一棵白菜都没卖出去,最终血本无归。</p> <p class="ql-block">战友情深似海!2月19日下午,经早我10年入伍的连队汉川战友王晓斌引荐,原一军军直战友李文启医生乘坐地铁来到武大口腔医院。他帮我找到主治医生,详细了解病情,还向医生介绍我的情况,并为我加油鼓劲。</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与这两位战友此前并无交集,仅仅因为同属一个部队,便如故友重逢般亲切。他们为我的治疗尽心尽力,这份浓浓的战友情、兄弟情,让我深受感动!</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op2dyv" target="_blank">岁月如歌(38)</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