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她比年华更美(下)

如影随形

如影随形/677732 <p class="ql-block">西栅</p><p class="ql-block"> "小桥流水连西栅,乌镇摇船赏晚阳。灯火辉煌昌两岸,丝绸鱼米享桐乡。"按着酒店老板娘的建议,上午走完了东栅,回酒店做了小憩,重拾精神,下午步行到西栅。西栅要比东栅面积大很多,西栅占地面积虽然只有不到五平方公里,但是她的交叉河道总长将近一万米,由十二个小岛和七十座石桥相连而成,感觉这里就是中国的威尼斯。因为这种独特的方式,所以造就了乌镇美丽的古桥风景“桥里桥”。西栅保留了将近二十五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还保留了一些纯手工工艺。一个个石桥,一座座明清建筑,一条条老街长弄,充分展现了江南古镇水乡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西栅沿河的小街上,感叹水阁人家的岁月静好。听河水从枕边床下缓缓流过,梦境里都会出现几分温柔。古桥次第迎面而来,蓬船翩翩鱼贯而去。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自己笃定的节奏,不愿意被人打扰。桥上的一对恋人并肩驻足,在眺望远方的风景,却不知在我的镜头里,他们以自成景致。忽然想起两组形容女子的美好字眼“临水照花;弱柳扶风”,其实用她们来形容江南水乡是再合适不过了。</p> <p class="ql-block">  斜风细雨摇落了碎叶,洒落在青石板路和木质栈道上,似有若无间,烘托着水乡宁静的情绪。屋檐下的树枝上生了新芽,雨打芭蕉,翠色如洗不染纤尘。</p> <p class="ql-block">  西栅光绪年间开设的邮局还不负使命地存在着,许久不曾收信的人们,亲手写一张明信片,盖上乌镇的邮戳,寄给远方的朋友,或是故园的自己。这是一份对时光的纪念,在时下快节奏的都市里,一封缓缓的来信,会为自己的生活增添几许情趣吧!</p> <p class="ql-block">  白莲塔寺是这个小镇最高的存在,站在塔的三楼眺望,京杭大运河,小镇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尽收眼底。就在白莲塔即将闭塔的前十分钟,我们赶到了那里,老伴儿连拉带拽,我们一起登上了塔顶端,放眼望去,再来一个深呼吸,感受古镇古刹的清幽脱俗的情怀,洗涤自己的内心。</p> <p class="ql-block">  西栅老街的背面,还藏着一小片世外桃源。穿过长长的弄堂,视野豁然开阔,这里便是龙型田。油菜花还没有盛开,小蜜蜂,花蝴蝶在菜花地里飞来飞去,使这里充满生机。三三两两的散客也穿梭在龙型田里忙着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行一步,娇喘微微汗如雨。弓鞋窄小难容足,疼杀娘心恨杀奴。”西栅还有一个触目惊心的展馆——三寸金莲馆。这个馆离西栅雨读桥不远,在一个比较偏僻的角落,起初我们已经走过了这个馆,但不知什么原因,我心心念念还是想去看一看,拉着老伴儿又辙了回去。展馆的门口有一块牌子写着“谢绝拍摄”,里面的灯光半明半暗,带有几分神秘。我的外婆,我的奶奶都曾是缠足穿三寸鞋的女人,之前也听过很多女人缠足的故事。不过,我还是带着好奇的心态走进了展馆。展馆并不大,里面展出了我国历史上不同年代不同地方的各种款式的缠足鞋八百多双,还有一些缠足工具和图片说明。所有的鞋都只有三寸长,尖尖的鞋头,粗布料子,绸缎料子,朴素的,绣花的五花八门。以此向人们讲述着中国历史上妇女一个畸形追求美的历程。女人以足小为美,男人娶妻也以足小为荣。在展馆里,我们听了讲解员介绍了过去女人惨不忍睹的缠脚过程,使我的心情变得十分沉重,也为生活在那个封建社会的女人感到痛苦悲哀和愤慨。我仿佛又看到外婆,奶奶和她们的姐妹迈着受伤的双足,趔趔趄趄地在人生路上艰难行走的身影......我们后人真的不能忘记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竟然还有这么一段最落后最愚昧最残酷的缠足史。</p> <p class="ql-block">  一圈游下来,已近黄昏。发现西栅与东栅果然不同,不仅古树成荫,水阁绵延,古老的明清建筑里,竟然还隐匿着多家最现代的酒店酒吧和咖啡厅。古镇不再仅仅是“活化石”“博物馆”,而是融合了观光和度假双重的功能,成了现代都市人来一避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潋滟波光泛小舟,宛若丹青画里游。江南圣境佳绝地,水乡风物誉神州。”不到乌镇,总以为,江南古镇大同小异,甚至没有区别。未曾想这西栅老街一走就近两公里,还过了数不清的石桥,还有无数的油坊,锅坊,民俗馆,美食街,购物廊,老茶楼,新酒吧。店与店之间商品并无重样,楼与楼之间的食物饮品也各自不同。这里有“桥里有桥”“厅上有厅”“水上集市”“万顷湿地”。沿路总能闻到姑嫂饼的芝麻香,白酒作坊的醉香,茶馆里杭州白菊的茶香......很多游客手中或拿着风味小吃,或捧着热茶冷饮,有滋有味,好不惬意。我们也受到了感染,买了两只当地红豆粽和鸭肉粽,坐在露天电影院广场上品尝了一把。</p> <p class="ql-block">  “夜幕轻垂笼水乡,西栅灯火映波光。”夜幕降临,水乡迎来了一段美妙的时光,华灯初上的西栅变换成了另一般模样。在暖色的灯光笼罩下,河边房屋轮廓清晰可见,屋檐下的灯笼随风舞动。河面上微波粼粼,江岸上的美景倒映其中,灵动迷人。我和老伴儿选择在一座石桥上选择了一个极佳的位置坐了下来,置身其中,已被融化,仿佛自己与景致已经紧紧融合,对眼前的一切有着无以言表的喜爱,禁不住感叹水乡的夜景如此曼妙醉美。在这古色古香的水乡,宛如江南的天堂,不言不语,却可以沉醉。天色已晚,阵阵凉风吹来,身上略感寒意,不忍心的向这美景告别......</p> <p class="ql-block">  西栅之所以遗世而独立,是因为她告别了小家碧玉的羞怯,用自信开朗的气质和胸怀,回应世界的目光。以古朴隽永的水乡文化为赠礼,用彬彬有礼,无忧无惧的姿态迎接四海八方的来客。</p><p class="ql-block"> “水墨丹青绘乌镇,烟雨蒙蒙入诗魂。梦里水乡何处觅,此间便是好乾坤。”沿着青石板路,我一路走来,沉下浮躁的心,打量着只有乌镇才有的古旧而淳朴的民风,民俗,那些原始的纯手工的操作的缫丝,印染,编织等等,仿佛穿过了时光的隧道,走回到过去了的岁月。我发现,乌镇的每一扇门,每一格窗,都大气而凝重,充满着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我伸出手去,真实地触摸着门上的每一道沟壑,每一条裂纹。呼吸着来自乌镇人文和地域特有的古朴气息。透过那些褐色的木纹,我仿佛看见了隐藏在纹路后面的故事和神秘。</p><p class="ql-block"> 错落有致的古老民宅,青砖屋檐下的枕水人家,那些幽幽的水巷,摇曳着的乌篷船,夕阳下的一座座石拱桥,给这个与世无争的小镇平添了几分祥和几分宁静,也给我的记忆增添了几分色彩和几分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