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挚友张丙章

见闻

<p class="ql-block">  我于1980年夏天在乡镇企业上与张丙章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初次邂逅,他的形象便深刻地刻印在我的记忆之中:他身材匀称,挺拔而修长,一张白皙的面庞上总是洋溢着一种学者特有的温文尔雅。他的言谈举止总是那么细腻周到,从不激烈争辩,总能以一种成熟而周全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他的为人处事十分低调,不会过于展现自己,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深沉,使人感到既舒适又尊敬。</p><p class="ql-block"> 或许我俩都是退伍老兵,有共同的心声,所以走得很近,关系十分友好亲近,对他的了解也更加深入。</p><p class="ql-block"> 他负责卫生保健工作,日常工作不仅仅是恪守岗位职责,更是积极投身于团队的共同劳动之中。在那短暂的休息间隙,当其他人选择打牌消遣或是闲聊放松时,他却总是独自一人,沉浸在药学书籍的海洋里。他对知识的专注和渴望,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敬意。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时代,他的这种自我提升和对专业的执着追求,无疑成为了我们团队中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张丙章近照</span></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友谊如同陈年佳酿,越发醇香浓郁。张丙章不仅在职场上展现了卓越的才华,他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细心与关怀,也常常让我感到无比温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后来,由于职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各自踏上了不同的岗位。我投身于教育行业,成为了一名辛勤的园丁,培育着下一代。而张丙章则到乡政府从事文化站工作,他致力于岐黄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并深入探究中医医术。他不仅成为了新密市岐黄文化的重要推动者,还成为了岐伯医术的传承者。在这一领域,他取得了诸多荣誉,赢得了广泛的赞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张丙章(左)和作者(右)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尽管我们不在一起,但我们的联系从未中断。我们经常分享各自的工作进展,相互给予鼓励和支持。时光飞逝,转眼间数十年匆匆而过,张丙章早已退休,但他的故事和精神依旧在我心中熠熠生辉。他那温文尔雅的学者风范、对工作的无私奉献以及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记忆,成为了一段关于友谊、责任和不懈追求的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创作/见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图片/拍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音乐/水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