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长江,这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滋养了沿岸众多的城市。九江,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凭借长江的滋养与庐山、鄱阳湖的自然馈赠,九江不仅人文底蕴深厚,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旅游胜地。在短暂的九江之行中,选择了长江边的浔阳楼与白鹿洞书院作为打卡之地,来感受这座城市的古今交融。</p> <p class="ql-block">站在长江之畔,江水浩渺无垠,一艘艘巨轮穿梭其间,连接两岸的长江大桥巍然屹立,令人叹为观止。而浔阳楼,这座因《水浒传》中宋江题反诗而声名远扬的古楼,更添了几分传奇色彩。凭栏远眺,江景尽收眼底,心也随之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白鹿洞书院是九江这座城市文化灵魂的化身。“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白鹿从《诗经》中走来,成为中华文化中优雅与智慧的象征。白鹿洞书院,这座创立于唐代的学府,与庐山、鄱阳湖并称为九江“三不朽”。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更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无数文人墨客心驰神往。</p> <p class="ql-block">从庐山景区乘坐通勤车前往白鹿洞书院,一路风景如画。书院坐落于庐山五老峰东南麓,群山环抱,溪水潺潺,绿树成荫,凉风习习。书院建筑规模宏大,古朴典雅,自唐代以来历经多次修缮与扩建,各朝代的建筑风格在此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关于白鹿洞的由来,相传唐代李渤曾在此隐居读书,养白鹿为伴,故得名“白鹿洞”。南唐升元四年(940年),先主李昪在此建立“庐山国学”,与秦淮河畔的国子监齐名,开启了白鹿洞的办学历史。北宋初年,白鹿洞书院正式定名,而到了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大思想家朱熹出任南康知军,重修并兴复书院,使其成为南宋书院教育的典范。此后,元、明、清三朝办学不断,至清代书院达到鼎盛。</p> <p class="ql-block">白鹿洞书院的历史悠久,比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埃及爱资哈尔大学还早半个多世纪,比英国牛津大学早228年,比剑桥大学早269年。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典范,书院兼具祭祀、讲学和藏书三大功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书院内分布着先贤书院、礼圣殿、朱子祠、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高等林业学堂等建筑群,展示了书院发展的完整脉络。其中,先贤造像、讲堂、名人碑林、摩崖石刻以及亭台楼阁等一应俱全,共同构成了这座文化圣地的独特风貌。</p> <p class="ql-block">依托庐山的自然优势,白鹿洞书院虽地处山脚,却古木参天、曲径通幽、溪流潺潺、奇石林立。溪间的巨石上刻满了历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如朱熹、李梦阳等,而亭台之上悬挂的名家楹联,则为书院增添了浓厚的书卷气息与人文底蕴。</p> <p class="ql-block">九江因庐山、鄱阳湖、白鹿洞书院和长江而闻名,真可谓一块风水宝地。尽管行程短暂,但这里的每一处风景、每一段历史都让人久久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