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 (Bojer))属危害性昆虫。成虫淡黄褐色,前翅深棕带黑斑,后翅淡棕灰,体长8 - 10毫米,翅展22 - 26毫米,幼虫乳白,头淡红褐。一年3 - 4代,以幼虫越冬,成虫趋光。幼虫蛀食甘蔗、香蕉、巴西木等植物皮层或木质部,致植株生长受影响甚至死亡,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多随花卉苗木调运远距离传播 。</p> <p class="ql-block"><b>一,生物学特征</b></p><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8-10毫米,翅展约22-26毫米,体呈黄褐色,前翅有黑色斑点和条纹。幼虫体长约30毫米,白色,头部红褐色。</p><p class="ql-block">生活史:蔗扁蛾在南方地区一年发生3-4代,以幼虫在寄主植物的茎内越冬。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产卵于寄主植物的叶背或茎上。</p><p class="ql-block">食性与危害:蔗扁蛾主要危害甘蔗、玉米、高粱等作物,幼虫蛀食茎部,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减产甚至死亡。</p><p class="ql-block">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包括合理轮作、清洁田园等;物理防治可采用黑光灯诱捕成虫;化学防治需在幼虫孵化高峰期使用合适的杀虫剂。</p> <p class="ql-block"><b>二,入侵机制</b></p><p class="ql-block">自然扩散:蔗扁蛾成虫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虽然飞行距离较短,但仍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然扩散,寻找新的寄主植物和栖息地。</p><p class="ql-block">人为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随寄主材料的携带进行。蔗扁蛾的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包括巴西木、发财树等观赏植物,以及甘蔗、香蕉等经济作物。这些寄主植物在贸易、运输、引种等过程中,可能会携带蔗扁蛾的卵、幼虫或蛹,从而将其传播到新的地区。</p><p class="ql-block">适应能力强:蔗扁蛾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它的寄主植物范围广泛,可危害23科56种植物,包括行道绿化树木、园林花卉植物、经济作物等。此外,蔗扁蛾在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方面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存和发展。</p><p class="ql-block">繁殖能力强:蔗扁蛾的繁殖能力较强,雌性成虫产卵量可达253.0±65.18粒。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其种群数量能够迅速增长,从而增加了入侵的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b>三,与当地物种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蔗扁蛾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对当地的农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当地政府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蔗扁蛾的入侵,包括监测、防治和宣传教育等。</p><p class="ql-block">政府部门会组织专业人员对蔗扁蛾的分布和危害情况进行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其动态。同时,政府会投入资金进行防治工作,如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来控制蔗扁蛾的数量。此外,政府还会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蔗扁蛾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到防治工作中来。</p><p class="ql-block">在一些地区,政府还会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加强对蔗扁蛾的管理和控制,如禁止非法引进和传播蔗扁蛾等。总之,当地政府在蔗扁蛾的防治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多种手段来保护当地的农业和生态环境。</p> <p class="ql-block"><b>四,对人类生存的威胁</b></p><p class="ql-block">农业方面</p><p class="ql-block">蔗扁蛾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甘蔗、玉米、香蕉等作物。它的幼虫会蛀食植物的茎、叶和果实,导致作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p><p class="ql-block">生态方面</p><p class="ql-block">蔗扁蛾的大量繁殖和扩散会破坏生态平衡。它可能会改变当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p><p class="ql-block">经济方面</p><p class="ql-block">蔗扁蛾的危害不仅限于农业,还会对相关产业造成冲击。例如,甘蔗是制糖的主要原料,蔗扁蛾的危害会导致甘蔗产量下降,进而影响制糖业的发展,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p><p class="ql-block">环境方面</p><p class="ql-block">为了控制蔗扁蛾的危害,可能会使用大量的农药,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土壤、水体和空气的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潜在威胁。</p> <p class="ql-block"><b>五,传播途径</b></p><p class="ql-block">自然传播:蔗扁蛾成虫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短距离飞行,从而在不同的寄主植物间传播。此外,蔗扁蛾的幼虫和蛹也可随水流、气流等自然因素进行扩散。</p><p class="ql-block">人为传播:蔗扁蛾可随寄主植物的调运而远距离传播,如通过携带受感染的甘蔗、花卉等植物及其制品进行传播。此外,在农业生产和园林养护过程中,使用受污染的工具、设备等也可能导致蔗扁蛾的传播。</p> <p class="ql-block"><b>六,防控措施</b></p><p class="ql-block">农业防治</p><p class="ql-block">清洁田园:及时清除蔗田及周边的杂草、残株和落叶,减少蔗扁蛾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p><p class="ql-block">轮作倒茬:实行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可有效降低蔗扁蛾的种群数量。</p><p class="ql-block">合理密植:保持适当的种植密度,保证蔗田通风透光,不利于蔗扁蛾的生长繁殖。</p><p class="ql-block">物理防治</p><p class="ql-block">灯光诱捕:利用蔗扁蛾的趋光性,在蔗田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捕。</p><p class="ql-block">人工捕杀:在蔗扁蛾发生初期,可人工捕捉幼虫和成虫,集中销毁。</p><p class="ql-block">生物防治</p><p class="ql-block">保护天敌:保护蔗扁蛾的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利用天敌控制蔗扁蛾的种群数量。</p><p class="ql-block">生物制剂: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对蔗扁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p><p class="ql-block">化学防治</p><p class="ql-block">药剂选择: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如氯虫·高氯氟、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p><p class="ql-block">施药时期:在蔗扁蛾幼虫低龄期进行施药,可提高防治效果。</p><p class="ql-block">施药方法:可采用喷雾、灌根等方法进行施药,确保药剂覆盖到蔗株的各个部位。</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特邀“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学者;“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志愿者;网络。如有雷同、相同之处,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谢谢!</p><p class="ql-block">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研究编辑部</p><p class="ql-block"> 曾汉龙</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