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铁路与我的几个第一次</span></p> <p class="ql-block"> 铁路是交通运输的骨干,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铁路线就象人体的骨架支撑起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不同时期铁路运输在人们的生活中都有深刻的印象和记忆。</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人们的一次远行、节假日特别是春节返乡过年探访亲友形成的春运和黄金周的一票难求,至今令人难忘,由此崔生的“黄牛党”也是一种无耐。今天如网的铁路线、如梭的高铁列车、根据需求“团购”专列等火车交通运输与飞机、轮船、汽车交通运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说走就走”的即兴出游己成为一种风尚,点击手机购电子票取代了当年托人找关糸、深夜排队购票,由票定行程到自定行程购票自由。</p><p class="ql-block"> 铁路干线就象家院中的茂盛树木支杆伸出墙外,铁路也走出国门延伸到国外,现今国际铁路四通八达、国际专列东来西往,“一带一路”风景无限。</p> <p class="ql-block"> 在海陆空并行,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及自驾凭选的今天,人们与各种交通工具的第一次记忆忧深,特别是“铁老大”铁路火车。铁路在我的记忆和生活中有几个第一次:</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听说铁路与火车。记忆中村子里的马拉车、牛拉车、手推独轮车由木轮换成了橡胶轮,父亲就成了村子唯一承担安装维修的技术人才,至于父亲为什么具有这个专门技术,由于我年幼不明原由。不久村里又购了一台柴油机、打麦机,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父亲又是全权技术人才。在没有通电、没有什何机械,农业耕种全靠人力畜力的偏远乡村,柴油机动力带动打麦机及具有专门技术的父亲就成了村民议论的热点。在村人议论中方知父亲曾经是铁路职工。在国家经济建设高潮期父亲参加铁路建设由陕西直到青海格尔木,三年困难时期建设项目压缩职工精减,来自农村职工回乡支援农业生产。在参加铁路建设工作期间,父亲参加扫盲班、内燃机技术培训班,所学知识技术回乡后有了用武之地派上了用场。随着村里拉大电后父亲的这项专门技术也就落伍了,由此铁路、火车在我脑子里有了很深印象,更主要的是为父亲由修筑铁路的国家职工返乡成了修理地球的农民而遗憾。这也是我虽然当时还不知道铁路、火车是什么样?铁路在哪里?却要把第一次听说铁路、火车作为第一个第一次叙述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见火车。十六岁那年暑假可以参加生产队劳动为家里挣工分了,按照生产队规定十六岁参加劳动算半劳,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挣六分工,十八岁后才算全劳、挣十分工。由一位成年男子领着一群半劳工到县城购化肥,化肥场就在铁路边。暑假第一次参加生产队劳动、第一次远距离走出村庄、第一次进县城、第一次见到火车,对于一个偏远乡村正在读书的青年来说兴奋不己。目光远远地迎接火车到来、感受火车从身边呼啸而过、又目送火车远远而去,此情觊景至今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乘坐火车。八一年八月份前后关中地区连阴雨下了近一个月时间,农村都是土墙瓦房,长时间的雨水浸泡地基下沉、墙体裂缝、屋顶漏水,不断地听说那里饲养室仓库房倾斜了、谁家的屋子漏雨裂缝了、围墙倒塌了。人们无法外出进入田间劳动,唯一的工作是随时听招呼去庶盖漏房、加固危墙,高考后的焦虑加上阴雨泥泞我困在家里焦急又无耐地等待着结果。</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午村民转来消息,让我“明天去宝鸡体检! ” 具体情况因经过多人转达都说不清,只说是镇派出所告知的。第二天我穿着从左邻居借的高腰雨鞋(连阴后路面泥水聚集,自己家的低腰雨鞋易灌水)、撑着从右邻居借的黄油布雨伞、装着父母给的10元钱出发了。途经镇派出所咨询:招生体检先到宝鸡市招办报道询问。顶雨在泥泞道路上行进10里到火车站,此站点为途经小站只停靠慢车,购得一张约1小时后途经宝鸡站车票。火车沿途站点均停靠,约两个小时的行程到达宝鸡站,出了火车站后边询问边前行,到招办看到张贴通知:参加体检考生自行安排食宿,明日八时凭准考证、高考分数道知单集合。</p><p class="ql-block"> 找旅社住宿遇到了问题。近一个月的连阴造成的不仅是农村的墙倒房塌,渭河水暴涨、凤县等山区遭受水灾,大量的受灾厂矿职工拥到宝鸡市区,竟然一床难求。最后终于找到了一张0.5元的楼道加钢丝床,楼道人来人往,自己随身没有贵重物品,但雨鞋雨伞都是借邻居的,无耐在水房将鞋、伞洗净压在枕头下以防丢失。</p><p class="ql-block"> 终于接到录取通知书,从此乘火车就成了求学、回家乡、出差工作的主要交通方式了,但第一次乘坐火车伴随着人生经历的改变,至今记忆尤新。</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乘“免费”火车。在西安上学期间长途汽车还没有普及,节假日往返以火车为主。西安火车站邮政局有个老乡是列车邮政车箱邮政员,正好跟班途经家乡方向列车。列车邮政员的任务是负责与沿途各个站点的邮政人员对接,将站点的邮件袋抛下列车、接收站点的邮袋。列车邮政人员的任务虽不繁重但责任大且比较寂寞,火车出发前一车箱邮件返回时还是一车箱邮件,每个站点打开车箱门与站点邮政人员对接,车辆行进中就一个守候等待。老乡带我乘坐过一次列车邮政车箱,近两个小时的慢车行程,逢站必抛邮件接邮件,火车行进中他就给我讲如何根据车窗外的路基石子、枕木、树木判断火车行进速度。多年来乘坐火车次数不少,而乘坐列车邮政车箱却是唯独的一次。</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乘坐火车卧铺。成人进修在北京学习两年往返必乘坐火车,按政策规定往返只可购火车硬座票。西安至北京列车有两条线路,一条是经河南郑卅、河北; 一条是途径山西太原、河北,两条线路运行时间都在15小时左右,如遇特殊情况避让快车运行时间更长,印象中火车经常晚点。往返期正是铁路运输高峰,进出站口人山人海争先恐后,每次都是肩扛手提一身大汗。乘车时虽有座位也不轻松,座位满员车箱通道也挤满了人,甚至厕所、座位下、行李架上都有人。途中去趟厕所都是一件难事,要在人群中侧身垫脚穿行、等候排队,为此争执争吵纠纷是常有的事,所以每次乘火车都是少喝水或坚持忍受尽量少去厕所。长时间久坐腰疼背酸腿浮肿,离座去厕所或站起来活动一下筋骨,随即就有无座站累的人请求坐片刻歇一歇腿脚。列车行进间车窗关闭人声吵杂,相对座位的人伸伸腿都要“错位”,如遇着停靠避让快车车箱里空气环境就更难受了。每次往返虽然心情比较激动,但15个多小时的行程确实煎熬。</p><p class="ql-block"> 学习期间有次家中有事请假,中途往返不在报销范围内,因对15个小时以上硬座行程的恐惧,自费自作主就购了硬卧票,体验了一次不受拥挤、坐累了躺着的卧铺享受。</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对铁路线概念。全国铁路交通线网概念的形成是高中特别是高考前学习阶段,当时高考地理试题中必有铁路交通线路站点内容,如:乘火车从昆明至北京,沿途经那些铁路线、主要车站距离最近? 考生们对着地图死记硬背把全图铁路线、主要车站、主要输纽站熟记心中。当年有调侃名句: 条条大路通北京,老师何必要强求。</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火车票难求。青藏铁路开通后,乘火车进藏到拉沙成为时髦热潮。出差经新疆乌鲁木齐到西藏拉萨,一行人信心满满到了青海西宁准备购火车票进藏,结果等了几天一票难求无耐改乘飞机。这是既铁路交通运输大改观后第一次遇见欲乘火车进藏而购票未果,传说中的要准备氧气袋以防缺氧、沿途观青藏高原及昆仑山美景的愿望成为梦想。</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乖坐高铁。高铁开通大大地改善了交通环境条件,也改变了人们的出行观念,如今人们外出工作旅游首选是乘坐高铁,经济实惠又省时便利。某日心血来潮突发乘高铁到宝鸡一日游的念头,说走就走地铁直达火车站,购票进站乘车一个小时到宝鸡,市区景点参观游玩下午再乘高铁返回。绿皮火车三个小时的行程,高铁一个小时到达,过去不论是乘火车、长途汽车还是自驾车去宝鸡当天往返需要起早贪黑还紧紧张张,如今轻松往返了。难怪人们青昧高铁以至于民航效益都受到影响。</p><p class="ql-block"> 有关铁路火车自己经历的几个第一次记忆忧新,同时也冲淡了其他数次乘坐火车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