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关系,长时间不见面相处的很辛苦

遇你不遇雪

《人民日报》:“人与人之间,不管是什么关系,没有沟通就没有延续,没有联系就没有了来往,沉默不语就是疏远的开始。”<div><br>我一直坚信,感情的维系需要面对面的交流,需要真实可触的陪伴。</div><div><br>所谓的“即使很久不联系,我们还是最重要的人”这样的说法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div><div><br>无论是友情、爱情,还是亲情,所有的关系都需要经营和维系,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见面。 </div><div><br>感情有多深,见面和联系就会有多频繁。这两者之间从来不是无关,而是存在着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系越密切,感情就越深厚。 </div><div><br>不要太相信时间,它会让感情变淡;也不要太信任距离,它会让关系变远。 </div><div><br>那些我们以为可以坚持一辈子的情谊,往往会在时间的冲刷下,在距离的拉扯下,慢慢变得疏离。</div><div> <br>我们都曾天真地以为,感情不会变。但事实是,长期不见面,真的会让彼此陌生。</div> 我也曾深陷异地恋的漩涡,那是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经历。<br>两个人在不同的城市,我们拿着对彼此的信任当作筹码,每天靠着电话和微信,分享着生活的琐碎。<div><br>对着手机屏幕,听着对方的声音,却感受不到一丝温度。</div><div><br>为了让对方安心,我我刻意与异性保持距离,拒绝了身边所有的社交,下班就回家,为的就是守着手机等待那一声提示音。</div><div><br>那些每天平淡又重复的对话,那些迟迟等不到的回复,因为联系不到他就开始胡思乱想,急到发疯的时刻。</div><div><br>生病的时候自己拖着虚弱的身体去医院,想吃一顿热乎的晚饭,也只能自己动手,看着别人有爱的人陪伴,心里面都是羡慕和委屈。</div><div><br>虽然我们每天都会聊天,但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屏幕里的交流永远无法替代面对面的陪伴。</div><div><br>我渴望在疲惫的时候,能靠在他的肩膀;渴望在难过委屈的时候,有他陪伴的夜晚。</div><div><br>吵架后那些明明只需要一个拥抱就能解决的问题,却因为用没有温度的文字怎么都解释不清。</div><div><br>时间久了我们之间的话题也越来越少,每次聊天都像是在完成任务,曾经的亲密也变成了相对无言。<br></div> 起初我们计划着每个月都要见一次面,那也是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div><br>但现实是残酷的,经济上的压力让我们不得不将见面的频率改为三个月一次。</div><div><br>后来因为疫情见面变得更加困难,再后来他工作越来越忙,又要准备考试,见面的时间被一推再推。</div><div><br>刚开始我会生气,会争吵,到后来的无奈和沉默。每次争吵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哄我,而是指责我不理解他的辛苦。</div><div><br>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太不懂事,给了他太多压力。到最后我不再提见面的事,就算是结束了争吵吧。</div><div><br>在这段感情里,我以为自己是他的唯一。可到最后才发现在他的那里我不过是某个阶段的选择。</div><div><br>当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殆尽。我们终究还是没能熬过距离和时间的考验,这段曾经被我视为珍宝的感情,最终还是散了。</div> 这段感情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不见面。 <div><br>其实不见面不是唯一的原因,但如果真的足够珍惜对方,哪怕再忙再难,也总会想办法靠近。 </div><div><br>真正放在心上的人是忍不住想要一次次跨越距离的,是会一次次不顾疲惫地奔向彼此的。 </div><div><br>所以感情和见面是互为因果的。见面的次数决定了关系的温度;关系的温度又决定了见面的频率。 </div><div><br>爱可能学过地理,见一面真的很重要。听起来很累,但真很有必要,因为异地恋真的很难在文字里的表达柔弱无力。 </div><div><br>所以啊每个男生心里一定一定要珍惜那个愿意陪你一点点的女孩。</div><div><br>最后愿你们在时间的长河里,能遇见那个愿意跨越千山万水,奔向你的人;</div><div><br>也希望正在经历着异地恋的你们,终有一天聊天记录能变成耳边炙热的呼吸,屏幕里的早安会变成落在额头上的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