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篓子石赏花记游

危阑独倚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生活多美好,我们爱生活</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英山篓子石赏花记游</div>   不知道是哪位大师说过这样的话:好风景就在身边,你只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善于领略的心。这话还真是一点不假!4月19日的户外活动就很好的诠释了这句带有哲理性语言。<br>  话说古郡黄州有这样一群热爱生活的人们,他们举着“我们爱生活”的旗帜,每到周末便不定期的自发组织去户外进行活动,愉悦心情陶冶情操锻炼身体调理生活,看来很是惬意很是悠然自得。4月19日,我在一位朋友的邀请下参与了这样的一种有意义的富有情趣的活动。   然而,当天天公并不作美,是夜便是大雨倾盆电闪雷鸣,直到清晨仍是淅沥不停。早晨起了个大早向集合地进发,可雨还是下个不停,很担心在雨中的风景不会是那么迷人。这让我有了退缩的想法,真想立马返回在家再好好睡上一觉。但当我看到大家都热情洋溢激情高涨,也就打消了退缩的念头,自然而然随队而行。<br>  说来也怪,在天刚刚放亮我们正式出发的时候大雨竟然慢慢停了下来,这让大伙儿更加激情飞扬。两辆商务客车载着40名有着共同兴趣的朋友向目的地进发。<br>  由于起得比较早,从出发地黄冈到目的地英山石头咀镇大约三小时车程,车上不少人都在蓄精养锐,看上去已是东倒西歪了。   进入山区,轿车沿着这样的一车道向山中开去,直到半山腰的村委会我们才改成徒步。<br>  下车之后大家个个生龙活虎兴高采烈健步如飞。<br>  我们一行沿着山间小道,观赏着山中的景色,带着各自愉快的心情向前攀行。天公真给力,一点雨星儿都没有了,还露出了轻松的笑脸,雨衣雨伞也成了累赘。那些惯于登山者都有自带的手杖,没带手杖的也就地找个木棍协助,很有一些峥嵘气派。<br>  山中的景色的确很美,只有在这里才能感觉到春天的气息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里是多么的纯洁干净多么的圣洁自然,完全是一所天然氧吧!   沿途山高林密,生态资源丰富,满山林木茂盛,除人工造林的杉树和松树外。更多的是天然的杜鹃林,以紫色杜鹃最为奇特,红色杜鹃相得益彰。当然还有少数的黑杜鹃。而且花期较早,一般4月下旬至5月初为盛花期。尽管我们姗姗来迟,沿途仍然有杜鹃花儿向我们微笑。我们一路不只是惊叹花朵的美丽,也惊奇山峰叠嶂,绵延蜿蜒起伏之绝妙。<br>  登上峰顶,天高地远,眼界辽阔而悠远。看脚下万山争荣,绵延不绝。虽有小雨淅沥,而视野清晰明辨。丝毫不影响远观。时而有些云雾更衬托山峰起伏之神采。站立峰顶眼观远方,心荡神怡。东可观红花嘴水库,越过远山望陶河晴岚,国家森林公园桃花冲之远景和岳西太湖的安微远山隐约可辨。西可观张家嘴水库和国家大别山主峰森林公园。并目睹西河百里沿河美景。南可望羊角山英山尖之神韵。而山顶两座神来之石,宛若篓子如天外飞来,石峰兀立,四壁悬空,神奇绝妙,纯天然而无人工之痕迹。更令人向往登临篓子石顶峰之险境。寻觅攀登之径也是一种享受,只有冒些风险,历些艰辛才能抵达篓子石顶点。而顶点更是绝妙之象,虽然很难攀登上顶点,而顶点却平缓宽阔,西边篓子石顶点可容百余人操练,东边顶点也能容百余人观光四野。   两座如篓子般的石头间隔百余米,两座石头之间,昔日曾建龙王庙和神社。前往祭拜者众。只是石庙为何坍塌,为何无人修复是个谜。传说纷纭。从而更加衬托“仙人挑担篓子石”的神话之传神。<br>  站立峰顶,倚靠在篓子石上,心胸辽阔如观山山起伏之远景,目光没有尽头。心似岩石般沉静,历尽岁月风雨仍坚守这座山峰,是否在给予我们一种呼唤或是警示。<br>  不管向你远眺,还是向你近观。篓子石你已深刻在我的心中。它给予我们做人的启示:做人不只是要站在一定高度才能成就别人的敬仰,而且只有忍耐寂寞和冷清才能创造奇迹和魅力的持久与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