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油画(七)

陀罗山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再临毕沙罗《彭退斯偏僻住户》</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彭退斯偏僻住户》 布面油画 151.4x200.6cm 1867年 美国纽约古金汉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  法国印象派大师毕沙罗的作品《彭退斯偏僻住户》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幅名画。地平线在画面上部三分之一处,天空是明亮的灰色调,地面上L形的道路将景物分成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山坡和房屋,阳光从右上方斜照过来,在画面中间形成一片金黄色,景物从左向右推向远处。中部为树木及阴影,下部为草地。黄绿相间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坡、橙顶白墙的房屋、绿色的树木和草地,统一在和谐明快的节奏中。</span></p><p class="ql-block"> 上次是用30x40cm画板临摹的,这次用40x50cm画板再临摹一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2021.9.17-24)</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临摹毕沙罗《彭退斯偏僻住户》 40x50cm 2021年9月</b></p> <p class="ql-block">  按照“先后后前,先深后浅,先大后小”的原则,应先找地平线,画出暗部,找出天空的颜色,再由后往前推。</p><p class="ql-block"> 天空用钴蓝,加黄加紫,通过黑白灰比较确定天空的明度。<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天空左边的明度较高,上部钛白加钴蓝,下部加少量紫,再往下加少量黄。</span></p><p class="ql-block"> 画上部房屋。因天空和暗部的颜料未干,树的关系不好找,只能先画房子,主要颜色有柠檬黄、土黄、赭石、生赭、黄绿、橙色、土红、深红、钛白等。房子要分出明暗面,注意鲜灰的过渡,暗部窗户要画仔细。左边的房屋明暗对比较强,中间和右边的房屋明暗对比相对弱,颜色偏向灰。山坡左侧明度高,右侧偏灰,要画好左侧坡顶树的阴影,树和坡上的草要分开。树的关系不好找,要画出树的体积感,分出明暗面,还要画出树特有的层次和变化来。左边的树明度高,明暗对比强,右边的树偏暖偏灰,对比关系相对较弱。顶部的小树画得要有变化,找出冷暖对比关系来。两组房屋之间的连接部分要画出暗部、亮部、明暗分界线及高光。</p> <p class="ql-block">  画中部钭坡、树木及阴影。钭坡前部用那坡里黄、橙色,后部用熟褐、土红。树木和阴影要先画地面的阴影,一定要过渡好,使地面看起来平整,颜色不能重了,暗部要穿插亮色。明度要高一点,画出光影的感觉。整体上斜坡和阴影正好组成一个楕圆形。</p> <p class="ql-block">  画下部草地。大面积用中绿,加少量土红降低纯度,暗部用点赭石,亮部加浅黄,部分加深黄使色调变暖。左侧中间最亮部用点翠绿。</p><p class="ql-block"> 道路用那坡里浅黄,钭坡部分用点中黄、土黄,前部亮部加浅黄,暗部加点白。道路上的阴影也要有冷暖变化,冷色加树枝绿,暖色加土黄。</p><p class="ql-block"> 整个过程要不断关注画面黑白灰构成,不断调整。随着画面颜色的增多,照片的黑白灰关系也在不断变化,比如只画出最深的暗部和地平线时,确定的天空颜色比实际观察到的要深,随着大量颜色的运用,画面铺满后发现原先天空的颜色又变浅了。</p> <p class="ql-block">  白老师说这幅画是我学画以来的里程碑作品,不要送人,一定要自己保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小创作</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图</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李书记拍摄的一张李二口长城的雪景,准备画成一幅油画。我也非常喜欢这张照片,角度、构图都很不错,唯一的缺憾是光感不好,长城和周边景物对比性不强,画面缺乏重颜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2021.10.5-10)</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创作《李二口长城》 30x40cm 2021年10月</b></p> <p class="ql-block">  我决定增加照片的对比度,使长城的形象更加突出,色彩更加丰富。</p><p class="ql-block"> 雪景创作的关键是找细节,找变化,使画面有层次感,把景深推出去。原来我想用冷暖对比和补色对比相结合的方法,把白加柠檬黄、土黄、赭石用在长城左面,白加紫色、群青、钴蓝用在长城右面。可两侧斜坡分别用土黄和群青后感觉不对,颜色较重,显得很突兀,画面发花,调子过于冷。发照片给白老师看,白老师说地面的雪反映的是天空的颜色,偏蓝或偏紫,不能出现黄颜色。我就改用蓝紫两色,近暖远冷,把景深推出去,并不断修改提高画面的明度。</p><p class="ql-block"> 由于调大了照片的对比度,长城的颜色很重,地面的暗部颜色也画成了黑色,画面对比显得对过于强烈。修改时调亮了长城的颜色,地面暗部也调整内为土黄颜色,增加了暖色的面积。</p><p class="ql-block"> 白老师说由于长城的颜色过重,没有画出土的质感,导致画面调子过冷。修改后再次调整长城的亮度,果然好了许多。具体方法是亮部土黄加白,暗部由黑色改为褐色,灰部由褐色改为褐色加土红。</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件作品的创作,我对画面中的几个对比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1.明暗对比。照片中的长城为土黄色,明度较高,与雪地的明暗对比关系较弱,我有意识的增大对比,用象牙黑、熟褐、土红、赭石来刻画长城。后来发现颜色过深,用土黄调亮。</p><p class="ql-block"> 2.冷暖对比。大面积的雪地明度很高,用一种颜色显得过于单调,也不好推出景深,我用紫色和群青来分别体现暖色和冷色,受光面偏冷背光面偏暖,远处偏冷近处偏暖。后来发现颜色有点重,画面发花,不断提高画面的明度,使冷暖部分协调起来。</p><p class="ql-block"> 3.面积对比。由于调大了照片的对比度,前景中山坡暗部的颜色用了象牙黑,发现整个画面冷调子过重,后来将前景中暗部的颜色改为土黄,使前景进一步变暖,增大了暖色的面积,使画面不至于太冷。</p><p class="ql-block"> 4.补色对比。原来在画面中想用补色对比,把长城两边的坡地分别用偏黄和偏紫的雪地来刻画,结果感觉颜色不对,画面十分突兀。请教白老师,白老师说雪地反射天空的颜色,偏蓝或偏紫,没有黄色。此处有冷暖对比,没有补色对比。把黄色刮掉后重画,前景中有一小块可能处理的不彻底,改紫色后老感觉发黄,这就是补色运用不当的一次教训。</p><p class="ql-block"> 白老师常说通过画风景要表达作者的想法,以前我不太相信。这次创作李书记和我用得是同一张照片,李书记的画面显得温暖、和谐,我的画面显得冷竣、苍凉。以我们现阶段的能力,虽然不一定是刻意为之,但画面确实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李书记的长城是“长城边上是故乡”,是“温暖的家园”,我画的长城是“边关冷月古战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