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书》

荷园主人杨莹

<p class="ql-block"><b>《水之书》</b></p><p class="ql-block"><b>杨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健身房那落地窗外是绿叶茂密的大树,透过玻璃是水波荡漾的泳池。悬铃木开始飘絮时,我开始站在泳池边数瓷砖。做有氧运动时,我时常会选择面对泳池的那排跑步机,一边跑步一边欣赏泳池里的生动画面。那蓝白相间的菱形格子在水光中荡漾,对当时的我来说,就像一条永远游不到尽头的星河。</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从澡堂出来,一位年轻女教练主动找我聊天,问我想不想学游泳。我受她的启发,决心把自己投进那片粼粼波光里。</p><p class="ql-block"> 下水后,感觉水是另一种丝绸,滑滑的,却总被它温柔的暴烈吓退,女教练的声音穿透水幕:“放松,您得相信它”。可我的四肢仍在与液态的绸缎角力,直到换了个刚毕业不久的男孩当教练。他让我不要怕它,要顺着它。他教我用掌心丈量浮力,说水流会顺着指缝编织摇篮。当他托着我的手忽然松开时,我惊觉自己竟浮在水面,像一片被春汛托起的柳叶。</p><p class="ql-block"> 呼吸的节奏是游动的密码,它会随时提醒它的重要性,破解的密码又在反复练习中回味教练的话。二十次课,我数着池壁的防滑条,看年轻教练的手势在水下舒展成柳枝。某日黄昏,当金箔般的光斑铺满水面,身体突然记起波浪的韵律。手臂划开的弧线牵动水纹,竟与隔壁泳道专业队员的蝶泳轨迹有了相似的涟漪。水底世界那么清晰,瓷砖缝里摇曳着细碎光斑,像年轻时抄在笔记本里的诗句。偶尔与飞鱼般掠过的身影交错,恍惚间分不清是他们在追浪,还是浪在托着所有人向前游。</p><p class="ql-block"> 刚离开教练一个人游泳那会儿,我总把自己绷成一根弦。尤其见了那些举着浮板的孩童就发怵,他们制造的欢腾浪花总干扰我划水的节奏——这里本应是液态的跑道,却常被嬉闹声搅碎成游乐场。消毒水的气味在鼻腔里炸开,脚趾触到池壁瓷砖的瞬间,后背就开始发紧。迎面游来的人掀起浪花像小型海啸,我总在错身的刹那屏住呼吸,手脚动作碎成乱码,仿佛下一秒就要沉入池底永恒的寂静。</p><p class="ql-block"> 我这个昼夜节律紊乱者,在跃入碧波时,无序的想象在有序的运动状态下突现创造性思维,各种点子倒像水泡似的咕嘟咕嘟往外冒,灵感化作游鱼轻吻额角。偏偏在初学阶段,时常忘记对<span style="font-size:18px;">气息的调控和动作节奏的配合,不知危险就在身边。知道气息的重要性是一回事,让它变成你的习惯动作又是另一回事,对脑子随时会胡思乱想的人实在是危险的事。去年筹备个展那几日,睡眠不足,</span>身体过度疲劳,此时应忌勉强下水,尤其是当游泳动作尚未成为肌肉记忆时。如下水更要时刻保持专注,维持规律的呼吸频率。可是,无知而无畏的我勇敢地跳入泳池,脑海里还萦绕着当日未完成的事,结果一个分神,冰冷的池水便呛入鼻腔,四肢的力量不够去奋力滑动,那突如其来的窒息感到现在想来仍心有余悸。那一刻,我越是慌乱挣扎,身体就越发不受控制地下沉。恐惧如潮水般漫上心头,四肢却像灌了铅一般沉重。恍惚间,竟觉得自己像《泰坦尼克号》里缓缓沉入深渊的杰克,冰冷的池水从四面八方压迫而来,将最后一丝氧气也从肺里挤了出去。</p><p class="ql-block"> 更衣室碰见那位忘了游泳的女友,她对着储物柜苦笑:“去年学的换气,现在连拿着浮板游几下都怕。”她的泳衣泳帽泳镜都躺在了帆布袋里。而当望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望着那些泳衣在肩背留下的黑红印记,</span>在更衣室镜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望着那些泳衣在肩背留下的一个个黑红印记,望着</span>自己发红的肩头,忽然明白水是流动的沙漏,不常常游动,那些好不容易驯服的肌肉记忆就会像潮水退去,露出嶙峋的礁石。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具年过半百的躯体,终于在与水的对话里寻得新的语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懂水性后就不怕呛水,就会享受水的浮力,让浮力最大化。 此刻,斜射的顶灯将水面切成几何状的琥珀,我的身体正在书写另一种语言。抬头蛙泳时,水面在额前绽开细碎的蓝玻璃,水纹漫过锁骨时的清凉触感,又在腰际收束成螺旋状的尾迹。隔壁泳道沉闷的踢水声,救生员时断时续的哨音,都在水波的折射中化作遥远的海潮絮语。我偶尔故意滞缓动作,任由水流承托后颈,看穹顶的LED灯阵在涟漪中碎裂重组,恍若银河坠入克莱因蓝的深渊。消毒水的气息突然掺进某种咸涩,瓷砖接缝处似乎游弋着银亮的小鱼,倏忽掠过脚踝又消失无踪,我仿佛已身在海里了。</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杨莹:笔名英子、杨子、安娃。当代诗人、作家、画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协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陕西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妇女委员会委员、陕西文学院首批签约作家、陕西文学艺术创作百人计划人才,王子云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第三届国际丝路艺术节长安诗歌节组委会副主任,陕西三秦文化研究会文学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华商国际传媒中心国际传播研究院专家、总策划,西安培华学院客座教授,西安文理学院驻校作家。陕西女子诗社、西安女子诗社创始人、社长。中国作家协会书画院画家。2008-2018年期间两次被省委组织部、陕西省作协派到西安美术学院督导办、宣传部挂职。著有《纯真年代》、《少妇集》、《杨莹小诗》、《每当风起,每当雨飘》、《花儿日记》、《台历边语》、《品茗》、《奔向光明》、《从长安出发》等诗歌、散文、小说作品集十多种。作品多次获奖,多次参展,进入全国散文排行榜,入选海内外多种图书版本,被译成英文、日文、俄文、韩文等多种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