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和深远的寓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述说着上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div> 匾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凡楼、台、亭、阁、轩、榭、堂、馆,多缀有匾额。匾额一般挂在门或门内正堂的上方。样式以木刻匾额为主,以长方形为常见,尺寸规格视门面大小以及周边环境而定。<br></div><div> 在晋祠博物馆的所有建筑中,现共有楹联匾额共计219副,其中圣母殿是楹联匾额最集中的地方,其内容大多为赞颂“封桐”三晋给人们带来的福泽,款款都是立意鲜明而深沉、书写和雕刻手法极为精炼的上乘之作。<br></div><div> 圣母殿上高悬于建筑正中央的“圣母殿”牌匾是我国国保级楹联匾额之一,该匾额为木制立匾,长2.3米,宽1.3米,“圣母殿”三字为楷体,摹以《颜真卿法帖》而加工放大。然而在晋祠博物馆众多匾额当中“圣母殿”匾额非常低调并不经常被人提起和介绍,但却并不妨碍它拥有精美可赞的雕刻,十分值得驻足观赏和品味。<br></div><div> 在圣母殿前廊正中悬挂的匾额“显灵昭济圣母”,是北宋原物。<br></div><div> 据《宋会要》记载:“熙宁十年(1077)封‘昭济圣母’,政和元年(1111)加封‘显灵昭济圣母’”。此外,除了前廊正中所悬慈禧太后御笔“三晋遗封”外,当数“永锡难老”一匾,“永锡难老”匾为篆书,为山西祁县晋商渠家渠本翘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所纂并书,语出《诗经鲁颂》。“锡”当“赐”讲,意即永远赐予青春长驻。这里是祈求、赞颂晋泉永流不息。该匾采用阴刻、弧形、贴金的手法,由于光线与视觉的反差,使人看起来一会儿凸出,一会儿凹进,十分有趣,人称“活字匾”。<br></div><div> 除上述的匾额外,还有一些匾额同样具有它的特殊性,它们是皇帝所题名,如清朝同治皇帝的“惠洽桐封”,光绪皇帝的“惠流三晋”等。<br></div><div> 古代的文人墨客,一入晋祠便被这里碧波荡漾,绿水环绕的美景所吸引,这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微风轻轻拂过便有万千思绪涌起,不由得赞叹起笔题词“封桐”三晋给人们带来的福泽。这里有清代山西巡抚曾国荃的“恩周万禩”,清同治十三年山西巡抚鲍源深的“惠普桐封”,还有歌颂圣贤恩德的“坤厚载物”、“含弘光大”、“万汇含孳”“惠泽长流”、“灵源惠泽”、等,这些匾额虽然悬挂在不起眼的地方,但也值得人们驻足欣赏。<br></div><div> 几千年来,它把中国古老文化中的建筑艺术、辞赋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写景状物,言表抒情,文采考究,意境深远,其中匾额便是中国文辞之美与工艺之美的集大成者。由于匾额在建筑物中占据了显耀的位置,因此极受古人重视。<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晋祠(尺寸:长2米 宽0.77米 时代:1979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匾额内容:晋祠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下款:陈毅<br>匾额位置:晋祠大门明间门楣上方<br>匾额背景资料:陈毅曾于1959年到山西视察工作,在晋祠宾馆居住期间,数次游览晋祠,对其名胜古迹作了认真的考查与了解,5月22日写下了著名的《游晋祠》诗:“周柏唐槐宋献殿,金元明清题咏遍。世民立碑颂统一,光义于此灭北汉。帝王兴废长己矣,人民世纪金不换。请君凭栏听黄鹂,请君细数春来燕。请君随流望菽麦,请君再看大修建。”<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圣母殿</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圣母殿(尺寸长2.3米 宽1.3米 时代1952年)</div>匾额内容:圣母殿<br>匾额位置:圣母殿二层檐下<br>匾额背景资料:据张友椿先生《晋祠杂谈》载:“匾‘圣母殿’三字,系1952年摹以《颜真卿法帖》而加工放大,延请太谷雷起宵师傅施工雕刻,边上升降二式龙与瓦当上团龙、行龙合观并视,则殿上龙的势法应有尽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圣母殿牌匾檐上有只橘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橘猫走过圣母殿牌匾</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显灵昭济圣母匾额</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尺寸:长4.2米 宽3米;时代:待考) </div><div><b>匾额内容:</b>显灵昭济圣母<br><b>匾额位置:</b>圣母殿前廊明间上方<br><b>匾额背景资料:</b>《宋会要》载:“熙宁十年(1077)封‘昭济圣母’,政和元年(1111)加封‘显灵昭济圣母。’”立匾加饰白云朵式花边,显系北宋流行纹饰。</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圣母殿前廊挂满了各个时期的牌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圣母殿前廊牌匾</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惠流三晋(尺寸长2.08米 宽0.84米 时代清光绪五年1879)</b></div>匾额内容:匾文:惠流三晋(御章一枚)<br>匾额位置:圣母殿前廊左稍间阑额正面<br>匾额背景资料:《太原县志续编》载:“光绪四年,巡抚曾忠襄公委员禱雨晋祠立应,復请加封号赐额。五年冬奉部文,太原县晋祠镇圣母庙历朝禱雨辄应----封号奉硃笔圈出‘翊化’ 钦此,并赐‘惠流三晋’额。”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坤厚载物(尺寸长1.6米 宽0.7米 时代清道光二十年1840)</b></div>匾额内容:坤厚载物,<div> 上款:道光庚子三月吉旦,<br> 下款:第子孙泰昌(男)树德敬立<br>匾额位置:圣母殿前廊左尽间阑额正面</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含弘光大(尺寸长1.13米 宽0.5米 时代清光绪十四年1888)</b></div>匾额内容:含弘光大<br> 上款:临邑王殿臣敬叩<br> 下款:光绪十四年七月榖旦<br>匾额位置:圣母殿前廊右尽间阑额正面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德洋恩溥(尺寸长2.92米 宽1.1米 时代清光绪六年1880)</b></div>匾额内容:德洋恩溥<br> 上款:光绪六年岁次庚辰季秋<br> 下款:钦命 简放提督大同縂镇调署太原縂镇督都府 <div> 冠勇巴图鲁马陞敬献<br>匾额位置:圣母殿前廊右次间阑额背面</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桐封遗泽(尺寸长2.07米 宽0.79米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b></div>匾额内容:桐封遗泽<br> 上款:光绪二十九年三月榖旦<br> 下款:乔佑尚谦薰沐叩敬<br>匾额位置:圣母殿前廊右尽间阑额背面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惠泽长流(尺寸长2.13米 宽0.8米 时代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b></div>匾额内容:惠泽长流<br> 上款:文林郎知太原县事浙江嘉兴府秀水张晟敬<br> 下款:康熙五十八年岁次已亥仲春中浣之毂旦<br>匾额位置:圣母殿前廊右稍间阑额正面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潜通元化(尺寸长2.56米 宽1米 时代清道光七年1827)</b></div>匾额内容:潜通元化<br> 上款:道光七年岁次丁亥六月毂旦(名章一枚)<br> 下款:知太原县事贠佩阑敬立 (名章二枚)<br>匾额位置:圣母殿前廊右次间阑额正面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灵爽式凭(尺寸长1.95米 宽0.76米 时代清道光三十年1850)</b></div>匾额内容:灵爽式凭<br> 上款:汾阳县三泉镇任家堡□□□谨<br> 下款:道光岁次庚戌十二月上浣榖旦<br>匾额位置:圣母殿前廊右次间右侧副阶乳栿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灵源惠泽(尺寸长2.23米 宽0.84米 时代清咸丰九年1859)</b></div>匾额内容:灵源惠泽<br> 上款:咸丰九年六月榖旦<br> 下款:燕山李增秩敬书(名章一枚)<br>匾额位置:圣母殿前廊明间左侧副阶乳栿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惠洽桐封(尺寸长2.56米 宽1.02米 时代清同治六年1867)</b></div>匾额内容:惠洽桐封<br> 上款:同治六年(御章一枚)<br> 下款:山西巡抚(臣)赵长龄谨遵悬挂<br>匾额位置:圣母殿前廊左次间阑额背面<br>匾额背景资料:《续太原县志》光绪版记载:“同治六年八月巡抚赵(长龄)因本年入夏以来渐形亢暯祷于晋祠 圣母庙甘霖旋霈合属均霑奏请颁匾额加封号 御书惠洽桐封 封号奉旨”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惠普桐封(尺寸长2.85米 宽0.91米 时代清同治十三年1874)</b></div>匾额内容:惠普桐封<br> 上款:同治十三年(御章一枚)<br> 下款:山西巡抚臣鲍源深谨遵悬挂<br>匾额位置:圣母殿前廊左次间阑额正面<br>匾额背景资料:《续太原县志》光绪版载:“同治十三年六月巡抚鲍源深以本年夏雨愆期,遣官恭诣晋祠神庙,虔禱取水,随获甘霖---故復奏请一體加封赐额 御书‘惠普桐封’、‘功资乐利’两额。”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泽被河汾(尺寸长2.22米 宽0.81米 时代清光绪元年1875)</b></div>匾额内容:泽被河汾<br> 上款:大清光绪元年岁次乙亥桂月榖旦<br> 下款:同知衙调署汾阳县知县李焕扬敬献<br>匾额位置:圣母殿前廊左次间左侧副阶乳栿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恩周万禩(尺寸长3.17米 宽1.13米 时代清光绪六年1880)</b></div>匾额内容:恩周万禩<br> 上款:光绪六年三月吉旦<br> 下款:太子少保头品顶戴山西<div> 巡抚一等成毅伯 曾国荃敬立<br>匾额位置:圣母殿前廊右次间左侧副阶乳栿</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万汇含孳(尺寸长2.3米 宽0.77米 时代清光绪六年1880)</b></div>匾额内容:万汇含孳<br> 上款:光绪六年三月吉旦<br> 下款:山西 按察使 松 椿<br> 布政使 葆 亨 敬献<br> 冀宁道 王定安<br>匾额位置: 圣母殿前廊明间右侧副阶乳栿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泽溥桐封(尺寸长3.18米 宽1.13米 时代清光绪六年1880)</b></div>匾额内容:泽溥桐封<br> 上款:光绪六年吉旦<br> 下款:山西 按察使 松 椿<br> 布政使 葆 享 敬献<br> 冀宁道 王定安<br>匾额位置:圣母殿前廊左次间右侧副阶乳栿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永锡难老(尺寸长2.22米 宽0.77米 时代清光绪十五年1889)</b></div>匾额内容:永锡难老<br> 下款:昔青竹先生题此泉为难老兹颜鲁公成语庶足扬扢 神庥仍不没胜景云<br> 光绪己丑祁县渠本翘篆并跋(名章二枚)<br>匾额位置:圣母殿前廊左尽阑额背面<br>匾额背景资料:“永锡难老”句出《诗经·鲁颂》“鲁候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br> 傅青主曾为晋泉题书“难老”。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膏流碧玉(尺寸长1.86米 宽0.86米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b></div>匾额内容:膏流碧玉<br> 上款:光绪二十一年岁次乙未孟冬月榖旦<br> 下款:山西按察使兼袭二等子刘鼒敬立<br>匾额位置:圣母殿前廊明间阑额背面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贞观宝翰(尺寸长1.73米 宽0.71米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 </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匾额内容:贞观宝翰</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上款:乾隆壬辰仲夏(名章一枚)</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下款:仁和周宽题(名章二枚)</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匾额位置:贞观宝翰亭明间檐下</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匾额背景资料:1984年恢复、修建、扩大唐碑亭时,“贞观宝翰”匾额,原为小型匾,且匾的上款缺“乾隆”二字,贞观的“贞”字缺上半字。1985年,晋祠博物馆书法家赵宝琴在原有基础上设计、放大、复制,并刻字与装饰。根据此匾字体,书刻补上款“乾隆”二字与“贞”字。</span></div></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功在汾川(尺寸长1.48米 宽0.5米 时代清道光十二年1832)</b></div>上款:清道光十二年三月榖旦<br>下款:弟子高文男益泰孙兴敬立<br>匾额位置:台骀庙右次间檐下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别有天地(尺寸:长1.3米 宽0.55米 时代:1985年)</b></div>匾额位置:后山门前廊檐下<br>匾额背景资料:匾额由1985年由晋祠博物馆书法家赵宝琴集“别有天地”草书四字,并亲自设计、寯刻与装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清沁诗脾(尺寸长0.80米 宽0.3米 时代清咸丰四年1854)</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匾额内容:清沁诗脾</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下款:甲寅仲秋 秀水钱官埈</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匾额位置:不系舟檐下(南向)</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水镜台</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晋名泉(尺寸长2.73米 宽1.05米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b></div>匾额内容:三晋名泉<br> 上款:康熙壬午莲月立 乾隆戊子莲月重装<br> 下款:里人杨廷翰题并书 (男)克刚 (孙男) 降一东鸣 阳敬修<br>匾额位置:水镜台二层檐下 (东向)<br>匾额背景资料:三晋,指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分晋地,史有三晋之典。晋国的疆域在山西、河南和河南省西南部之地,《孟子》“晋国天下莫强焉”,故山西有“三晋”之称。 <h5> 真趣亭,建于民国初年,位于太原市晋祠难老泉东北的石塘北岸,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面积25.7平方米。亭下石券门洞,名日“洗耳洞”,有石磴可至难老泉。</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真趣亭(尺寸长1.3米 宽0.55米 时代民国五年1916)</b></div>匾额内容:真趣亭<br> 上款:民国五年<br> 下款:沛三杨承恩<br>匾额位置:真趣亭檐下(北向)<br>匾额背景资料:“真趣”二字,取自古诗:“此间有真趣,醉卧不思归。”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挹爽(尺寸长0.9米 宽0.46米 时代民国六年1917)</b></div>匾额内容:挹爽<br> 上款:丁巳孟夏<br> 下款:刘大鹏题<br>匾额位置:真趣亭走马板镶嵌(西向) <b>晋阳第一泉(尺寸长1.9米 宽0.64米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b><br><div>匾额内容:晋阳第一泉<br> 上款:康熙壬申孟夏之吉<br> 下款:於越刘彙题(名章二枚)<br>匾额位置:难老泉亭内(西向)</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山高水长(尺寸长1.8米 宽0.64米 时代1985年)</b></div>匾额内容:山高水长<br> 上款:(名章一枚)<br> 下款:赵望进书(名章一枚)<br>匾额位置:王琼祠明间檐下<br>匾额背景资料:匾文取自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誉誉,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之句。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眼底壶天(尺寸长1.61米 宽0.65米 时代清乾隆九年1744)</b></div>匾额内容:眼底壶天<br> 上款:甲子莲夏 (名章一枚)<br> 下款:弟子杜文章偕男桐蘭桂莲雲枝敬立<br> 悔翁(名章二枚)<br>匾额位置: 朝阳洞窑洞上方<br>匾额背景资料: 据《云笈七签》载,鲁人施存常悬一壶,中有日月化为天地,夜间施存睡在里面自号壶天,匾题采其意。邑人高一麟游朝阳洞有诗曰:“我欲寄书邀海客,玉壶瑶馆醉飞仙”。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白云深处(尺寸长1.21米 宽0.4米 时代:清代)</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匾额内容:白云深处</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匾额位置:云陶洞北月门门楣镶嵌(南向)</span></div></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云直上(尺寸长1米 宽0.44米 时代清乾隆五十年1785)</b></div>匾额内容:青云直上<br> 上款:乾隆岁在乙巳(名章一枚)<br> 下款:杨一阳题(名章二枚)<br>匾额位置:读书台北便门上方镶嵌(北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逢其源(尺寸长0.88米 宽0.4米 时代民国五年1916)</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匾额内容:逢其源</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匾额位置:洗耳洞洞楣上镶嵌(南向)</span></div></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来仙界(尺</span>寸长0.81米 宽0.33 时代清光绪十八年1892)</p><p class="ql-block">匾额内容:来仙界</p><p class="ql-block"> 上款:光绪壬辰夏</p><p class="ql-block"> 下款:宁惇德书</p><p class="ql-block">匾额位置:读书台南便门上方镶嵌(北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