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行程计划</p> <p class="ql-block"> 4月20日,新西兰时间早晨5:07(北京时间1:07)抵达奥克兰机场。换乘去基督城的飞机。9:00起飞,10:25到达。</p><p class="ql-block"> 在登机口可以看见我们即将要乘坐的飞机。蔡老师说,飞机身上装饰的图案,画的是新西兰银厥叶。</p> <p class="ql-block"> 今天行程中的重点是游玩基督城的几个景点。吃完午餐后,开始从位于东海岸的基督城横穿南岛,直奔位于西海岸的格雷茅斯。</p> <p class="ql-block"> 横穿东西海岸的里程,约需4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途中,我们会横切着穿过南北走向的南阿尔卑斯山。那个隘口就是在地图上的亚瑟山口。那里有一个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 在抵达亚瑟山口之前,有一处景点,名曰城堡山。它属于亚瑟国家公园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二、基督城游览</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的地陪小周。北京人。在新西兰定居已有23年。他说,跟新西兰农场主拥有的土地面积相比,他所有的900平米土地太不值一提了。不过,作为第一代,他认为是一个好的开端。</p><p class="ql-block"> 他坐上司机座位后,背对着全车游客开始他的讲解。</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令人意外的是,他是司机兼导游。或者说,是导游兼司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说,很少见到这样的安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他说,这不很正常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他说,在南岛的7天时间里,他会陪伴我们始终。</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的车。25座的。它后面拖着一个封闭的行李车,专门用来装我们的行李。</p><p class="ql-block"> 在澳大利亚旅游时,遇到的也是这种情况。</p><p class="ql-block"> 这使人想到,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属于同一个系统。在出发前,我想当然的以为,新西兰是英联邦国家,它使用的电源插头就应该是英式的那种三眼扁脚的。实际上却不是,是澳式的三脚插头,跟中国拖线板的插头相似。</p> <p class="ql-block"> 1、基督城</p> <p class="ql-block"> 基督城的英文名是Christchurch,中文音译是克赖斯特彻奇。所以,即使在有些中文版的新西兰地图上,看到的也只是中文音译名,而不是“基督城”。</p> <p class="ql-block"> 基督城是新西兰的第三大城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口34万。</span></p><p class="ql-block"> 在基督城周围红峭壁的山洞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最先在此定居的为猎食恐鸟的原住民部落。</p><p class="ql-block"> 毛利人的口述历史显示,在公元1000年起就有人定居在基督城一带。</p><p class="ql-block"> 最早的欧洲移民是在1830年起开始出现。</p><p class="ql-block"> 1850年,英国坎特柏雷协会的4艘邮轮从利特尔顿港上岸。</p><p class="ql-block"> 基督城号称是英国以外最具英国色彩的城市。在这里,十九世纪的典雅建筑比比皆是。而城中到处花团锦簇、草木繁盛的景象,又为基督城赢得了“花园城市”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2、梦娜维尔花园</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先去梦娜维尔花园。小小的园门,似乎与它大大的名气并不相称。</p><p class="ql-block"> 因为,享有花园之都美誉的基督城一共拥有660个花园。而其中最美、最具代表性的花园无疑就是梦娜维尔花园。</p> <p class="ql-block"> 走进那扇小门,右边是一棵树冠茂密、撑开面积庞大的不知名的树。</p> <p class="ql-block"> 1899年间,当时的一位商人修建了这座私人庄园。古典的二层砖砌别墅模仿的是英国都铎王朝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1905年,另一位富商安南买下了这座庄园,并以其母亲出生地的塔斯马尼亚岛上的城镇Mona Vale(中文音译梦娜维尔)为之命名。安南在母亲去世之后的1914年,将花园转手。</p><p class="ql-block"> 花园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这条小河,流向右边,并逐渐扩大它的河面。</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景象,完全不像是一座人造花园应有的样子,而是充满了野趣。仔细观察,却又没有一丝荒芜、杂乱。</p><p class="ql-block"> 曾经读过一篇比较英国花园和法国花园的文章。作者认为,英式花园的特点,就是崇尚自然,曲径、野草、枯树、流水,均不惧定式;而法式花园,则注重人工雕琢,规整的布局、几何形的对称、被修剪成各种几何形状的树冠和绿篱,等等。</p> <p class="ql-block"> 1939年,该花园再次被转卖。新主人增加了荷花池,栽植了杜鹃和一些外来树种,形成了延续至今的花园格局。</p> <p class="ql-block"> 小河继续向右延伸。河面时宽时窄,河水却始终清澈。</p> <p class="ql-block"> 1960年代中期,政府宣布了一项废除历史家产的计划。这座花园面临被改作它用的前途。</p><p class="ql-block"> 1967年,市民信托基金会呼吁挽救梦娜维尔花园。一群有识之士募款到了5.5万新币,基督城市议会又补足了13.46万余额,保住了这个美丽花园。</p> <p class="ql-block"> 河边形象高大、姿态匀称的大树。默默无声地表明着这座花园的年龄。</p> <p class="ql-block"> 1993年基督城荣获“世界花园城市”第一名的荣誉时,梦娜维尔花园的功不可没。</p> <p class="ql-block"> 河对岸同样矗立着一棵身材颀长的大树。跟它四周的植物相比,用鹤立鸡群来形容,并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 大树脚跟的小河里,有两根树桩。树桩上各有一只肥硕的野禽盘踞着,享受着永恒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 水中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 游泳的野鸭。</p> <p class="ql-block"> 映照着河边不同树叶的各种色彩,河面呈现出梦幻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丁”字形的分叉,指向小河的光明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 而被两岸树枝掩荫的小河的另一端,却显示着它同样也还有幽暗不清的命途。</p> <p class="ql-block"> 岸边的一棵粗壮的树干上,被不甘寂寞的游人刻写下了意思晦暗不明的符号。</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典型的英式草坪。宽广平整的碧绿草地,以高大挺拔的乔木镶边。</p><p class="ql-block"> 儿时在上海外滩英国领事馆里,看到过同样风格的草坪。</p> <p class="ql-block"> 为草坪镶边的大树。</p> <p class="ql-block"> 点缀在绿地上的点点枯叶。</p> <p class="ql-block"> 穿过草坪的中年夫妇。</p> <p class="ql-block"> 牵着一对狗狗遛弯的妇女。</p> <p class="ql-block"> 形状高大、肢体繁复,却每条枝干清清爽爽,犹如一位保养极好的老年绅士,依然能够维持着它的青春时代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棵枯树。虽然已经没有旁枝侧叶,它的“皮肤”却仍如生前的那种被滋润着的样态。</p><p class="ql-block"> 在英国旅游时,时常会见到大大小小的英式草坪。也时常会见到在生气盎然的草坪上会有遭雷劈或枯死的大树。它们形象枯槁,却通常不会被移走。我想,这同样展示着英国人崇尚自然的理念。生老病死,都属于大自然的本性。</p> <p class="ql-block"> 同理,碧绿草坪上的黄叶,又何尝不是大自然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又一位遛狗的人走过。</p><p class="ql-block"> 四下里寂然无声。</p><p class="ql-block"> 孔子曾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p><p class="ql-block"> 奥古斯丁也曾说过一大通,神在不言不语间,运作着大自然。</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意思都是说,要想领会大自然,最好关闭你的语言功能。</p> <p class="ql-block"> 密林间的一条长椅,是留给沉思默想的人的。</p> <p class="ql-block"> 最后,竟然还是看到了一个人工雕琢的喷水池。这让人想起了“狗尾续貂”这个成语。</p> <p class="ql-block"> 回到停车场。看到了我们的司机兼导游小周。</p> <p class="ql-block"> 走进车里,拍下了我们的领队小周。</p> <p class="ql-block"> 3、艺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景点是基督城的艺术中心。</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车停在艺术中心的街对面。</p><p class="ql-block"> 端庄雅致的楼房,透着一种古典的贵族气息。</p> <p class="ql-block"> 基督城艺术中心位于原坎特伯雷大学的旧址。该大学曾经为新西兰贡献了不少学术界知名人物。这里的尖塔、角楼及回廊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坎特伯里大学迁移之后,这里成为地区的艺术中心。</p><p class="ql-block"> 艺术中心内约有30家设计并制造工艺品的小店。周六、周日还有手工艺品集市和艺术表演。</p><p class="ql-block"> 艺术中心附近有宫庭剧院和麦克杜格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行程计划只是参观这些建筑物的外貌。</p> <p class="ql-block"> 那些精巧别致却又坚固厚重的建造,加上时间的磨砺,越发令人敬重。</p> <p class="ql-block"> 从艺术中心旁边匆匆而过。过马路,去艺术中心对面的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 4、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 在基督城的市中心,有一条贯穿全城的河,名为雅芳河。河长14公里,入海口叫飞马湾。</p><p class="ql-block"> 周导说,基督城的居民日常就喜欢在雅芳河畔散步、跑步、遛狗狗。而我们初来乍到,还不能领会他们与雅芳河的这种亲密关系。</p><p class="ql-block"> 他的言外之意,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一条普通河流的雅芳河,也就不值得特地去寻觅它的踪迹了。</p><p class="ql-block"> 他接着说,植物园位于基督城的市中心,就在雅芳河畔。</p> <p class="ql-block"> 这是植物园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据说,1863年7月9日,为纪念英国王子与丹麦公主结婚,在这里栽下了一棵英国栎。这就是植物园创立的标志日。</p> <p class="ql-block"> 正对着大门,有一个喷水池。池水碧绿透亮。</p> <p class="ql-block"> 植物园内林荫浓郁,天蓝地绿,环境雅致,空气清新,是休憩养性的好场所。</p><p class="ql-block"> 这棵大树的树冠撑开,犹如孔雀开屏。树荫之下,犹如广场。</p> <p class="ql-block"> 一圈白色的叶片,从四周簇拥着几株鲜花。</p> <p class="ql-block"> 那些白叶,好像是被人工撒上了白粉。再一想,不至于去费那个劲。</p> <p class="ql-block"> 在一棵大树下,请路过的两位本地女孩给我们6人拍摄合影。</p> <p class="ql-block"> 说是植物园,不过,没有看见给植物标出它们的名称、习性、来历等资料的名牌,就好像是一个普通的公园。</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几个一路说笑、一路拍照着玩。</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棵参天大树。不知其名。</p> <p class="ql-block"> 这两棵树像是属于同一个品种,只不过高矮相差悬殊。</p> <p class="ql-block"> 这棵大树长成如此粗壮的身躯,恐怕要花费数百年的时间了。</p> <p class="ql-block"> 还是女生会玩。</p> <p class="ql-block"> 男生也不甘落后。</p> <p class="ql-block"> 面对一片翠绿。</p> <p class="ql-block"> 一棵虬枝满身如肢体、树叶厚重如铠甲的大树伫立一旁。</p> <p class="ql-block"> 走到一片鲜花盛开的地方。姹紫嫣红,风情万种。</p><p class="ql-block"> 女生们走近它们,既像是要利用鲜花们的美貌,又像是要与鲜花们试比高下。</p><p class="ql-block"> 我只是选择为几种鲜花拍拍特写。然后将它们荟集起来,以示到此一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据说,植物园占地面积30公顷。拥有10个各具特色的专类园,如香草园、玫瑰园、蕨类植物园、水景园、岩石园、石楠园等。</p><p class="ql-block"> 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去一一走访。植物园内既没有导览地图,也没注意到有标牌说明。再说,我们的时间有限。匆匆一过,便往回走了。</p> <p class="ql-block"> 三、前往西海岸</p> <p class="ql-block"> 随后去中餐馆吃饭。老天有点要下雨的意思了。</p><p class="ql-block"> 午餐后登车出发去西海岸。</p> <p class="ql-block"> 1、城堡山</p> <p class="ql-block"> 车行1个来小时,到城堡山。</p><p class="ql-block"> 下雨了。我的雨衣在行李箱里。拿取不方便,就冒雨走一走吧。</p> <p class="ql-block"> 据说,城堡山被当地人称为“世界的精神中心”。</p><p class="ql-block"> 远远看去,像是覆盖着浅浅绿衣的山坡上,满是巨石嶙峋。它们完全不像原来就在那里的。</p> <p class="ql-block"> 有一条被行人踩出来的土路,通向山上。</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拍摄电影《纳尼亚传奇》的外景地。</p><p class="ql-block"> 我在电脑上看过这部电影。黑白片,有点老。</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几个孩子在家里玩捉迷藏。一个男孩躲进了一个空房间里的大衣柜。他在无意间发现大衣柜的后壁是一扇门。走出去,是一片茂密的森林。他遇见了温顺的驯鹿。它居然能听能说人话。男孩闯入了这个神奇的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以后,他告诉了其他孩子。他们一起走进了这个世界。勇敢地介入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span></p><p class="ql-block"> 《纳尼亚传奇》是由英国作家C·S·刘易斯在1950年代所著的系列魔幻故事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 逐渐走近巨石们。</p> <p class="ql-block"> 路边残留的树根。树根的前方是广袤的牧场。</p> <p class="ql-block"> 大群的羊们在专心吃草。</p> <p class="ql-block"> 左边有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她的妈妈在她的身后。</p> <p class="ql-block"> 雨还在下。不过,并不大。</p> <p class="ql-block"> 牧草很肥美。</p> <p class="ql-block"> 这块巨石的形状,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某种蘑菇。</p> <p class="ql-block"> 继续走。我们走在最前边,可以有完整的取景画面。</p> <p class="ql-block"> 如果有充裕的时间,去到山上的巨石间,倒也会是一种有趣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团友们渐渐赶上来。取景的画面不再是单纯的自然风景。我们止步了。</p> <p class="ql-block"> 草地边上的小池塘。那里是羊群喝水的地方吗?</p> <p class="ql-block"> 先后拍了两段视频。这段拍得快了一些。</p> <p class="ql-block"> 这段是拍得稍慢一些。</p> <p class="ql-block"> 几座毛利人的头像。</p> <p class="ql-block"> 2、赶路</p> <p class="ql-block"> 上车后继续行路。</p><p class="ql-block"> 一直在下雨。车窗玻璃上全是水汽,看不见窗外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很快到亚瑟山口。又停车休息了一次。然后,还有2个小时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我开始睡觉。</p> <p class="ql-block"> 抵达格雷茅斯酒店,已经18:00。</p><p class="ql-block"> 天已全黑。雨仍未停。气温更低,明天要添衣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晚餐在酒店解决。西餐两道式。</p> <p class="ql-block"> 2025.04.21.04:06</p><p class="ql-block"> 于格雷茅斯的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