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1天的共读时光转瞬即逝,翻开《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除了书中系统的理论知识,最打动我的是共读伙伴们真诚的分享与思想碰撞。这场关于自我提升的旅程,让我对“主动掌控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段时间以来,除了第一天我主持读书会以来,一直是其他伙伴轮流主持,大家特别体谅我在出差当中不方便,最后一天的主持是我主动申请的。在主持的过程当中,我对书本的知识和大家的分享有了更多的专注和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一、时间管理的核心:跳出“救火”陷阱,强化第二象限思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全书最后一章以“做时间管理的主人”为核心,提出“时间管理矩阵”这一关键工具。书中以职场场景为例,详细拆解了“第二象限”事务的特征——重要但不紧急,如职业规划、技能提升、关系维护等。这类事务看似不紧迫,却是决定人生走向的底层架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有过“会议困境”——有时被临时会议(第一象限)占据80%时间,导致年度规划(第二象限)一拖再拖。后来我尝试每周二、四上午锁定3小时“无会议时段”,专门用于梳理季度目标、优化流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反观陷入“第一象限”(紧急又重要)的状态,往往会让人沦为“救火队员”:每天被突发任务追着跑,生活陷入“忙乱—低效”的恶性循环。正如书中警示:过度聚焦应急事务,会让我们逐渐丧失对生活的主动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个人以为,破局之道在于主动将重心向第二象限倾斜:通过清单梳理工作与生活事项,分类标注所属象限,为重要事务预留固定时间,用“有计划的主动”替代“被动的应激反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二、习惯养成的底层逻辑是自律、觉察与主动规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你选择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俗话说: “人生的模样由习惯组成”,而第二象限思维的落地,离不开持续的习惯塑造,需要我们主动选择并加以坚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度自律与觉察就显得特别重要。要克服懒惰与“躺平”心态,对生活保持清醒认知。例如通过晨读、写日记、定期复盘等日常行动,培养对目标的专注力。这些第二象限的习惯,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p> <p class="ql-block"> 身边有一位伙伴分享过他自己“对抗拖延”的经历——他曾因惰性拖延读书学习,后来加入晨读社群,每天5点起床学习并打卡记录。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实现了个人的蜕变,还养成了“要事优先”的生物钟,连日常家务都开始用“四象限法”规划。像这样的案例,在日记星球的社群里有很多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日记星球的共读中,我们实践的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正是将第二象限思维具象化的过程。设定明确目标、拆解步骤、标注节点,让每一个行动都指向“主动成长”。小牛妈妈常说的:“先完成,再完美”,也是对这些计划的践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位伙伴将“健康管理”列入第二象限,制定“季度运动计划”:每月4次户外徒步、每周3次瑜伽、每日10分钟冥想。通过细化到“每周六上午9点徒步”的具体节点,原本“想起来才做”的运动,变成了雷打不动的生活刚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书中强调“学会分工,激发他人潜能”。在工作与生活中,不必“事必亲躬”,而是通过授权释放精力,专注于核心事务。这需要勇气与耐心——给予他人成长空间,如同“扶上马送一程”,最终实现共同提升。</p> <p class="ql-block"> 授权不是减轻责任,而是创造共赢的可能。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学会对下属“适度放手”:不要总担心新人出错而全程代劳,在分配任务时先明确目标,再让下属独立制定方案,过程中仅提供关键指导就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三、共读的温度:感恩同行,见证成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日共读收官,最想致谢的是一路相伴的伙伴。你们分享的案例与生活智慧,如同一面面镜子,让我看到不同视角的第二象限实践:有人用“四象限清单”重构工作节奏,有人通过“家庭时间规划”平衡亲子关系,有人在复盘中日渐明晰人生方向……这些真实的思考与行动,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书本理论落地为可触碰的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都能将共读所学内化为习惯:以第二象限思维掌舵人生,用自律与规划搭建阶梯,在授权与协作中拓展生命广度。感恩这场相遇,愿每位伙伴都能在主动掌控的人生里,收获从容与丰盛。</p> <p class="ql-block">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带着书中的智慧:用“美好的一天从阅读开始”锚定成长节奏,用“分享是更高维度的成长”拓宽生命厚度,用“天天好心情”传递生活温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从当下开始,做时间的主人,活成“有目标、有方向、有行动、有结果”的模样。用每一份耕耘,不断更新自己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次感恩所有伙伴的同修共读。谢谢亲荷老师、兆红老师、王燕老师、菜菜子老师,吴老师、田老师、宛静老师、克漫老师,你们的声音、感悟与坚持,让清晨的共读,成为照亮彼此的光。</p>